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我国《民法通则》对民事主体的规定采用的是大陆法系二分法之立法体例,将我国的民事主体分为两类:自然人,法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这种立法体例逐渐暴露了其无法避免的缺陷,给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不便,传统的确定民事主体的标准受到了挑战。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关于民事主体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将"其他组织"纳入民事主体的范畴,以完善我国的民事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论"其他组织"的法律地位:兼论民事主体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其他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民事主体资格却迟迟得不到法律的承认。笔者通过对权利能力制度的考察,试图澄清存在于民事主体制度上的模糊认识,并提出民事主体的标准,进而提出我国的民事基本法律应当赋予“其他组织”以民事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作为重要的民事法律概念,传统民事主体的范围和评判标准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民事主体这一概念,来重新评定其标准问题.通过对传统民事主体逻辑含义的分析,结合现实主体范围过小的情况,认为应当在传统主体的规定基础上适当扩大其范围,这也必是民事法律的趋势.即除了自然人和法人团体,将那些具有完备的权利能力的合伙组织也纳入主体范畴,以发挥其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特点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扩张理念奠定了基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的扩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预防性功能"属性,其既判力的时间范围从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之时扩张至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之后,包括不可预料性事由和预测性判决;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多元性"属性,其既判力的主观范围从当事人双方扩张到其他未参加诉讼的适格主体(国家机关、有关组织和公民);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公益维护"属性,结合判决结果合法公正的司法实践和纠纷一次性解决的制度设计,其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应从判决主文扩张至判决理由。  相似文献   

5.
关于合伙是否为民事主体学界的观点颇不一致.作者在界定清楚民事主体、合伙契约和合伙合同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合伙组织系民事主体.只有承认合伙组织的民事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民事主体理论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民事主体理论对民事主体资格条件设定过于严格,不能适应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的内涵应该是抽象而不是具体的,所有的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应该一律平等,不因自然人和法人而不同。民事权利主体和民事义务主体的资格条件是不同的,民事权利主体和民事义务主体是可以分离的,民事主体的种类不是法定的,除了自然人、法人和合伙几种类型外,其他实体具备民事主体的资格条件,也应被赋予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7.
业主委员会能否作为民事诉讼主体提起民事诉讼,立法界和司法界一直存在争议。业主委员会系业主自治性机构,不具备成立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条件。赋予其民事主体资格不仅不能解决当前存在的诉讼难题,还会陷入新的理论及实践困境。根本出路在于对业主委员会制度做出相应调整,进而将其明确界定为业主团体的代表机关和执行机关。  相似文献   

8.
非法人团体广泛参与着民事活动,它有着不同于自然人和法人的特征,而且它的法律特征和现状完全符合确立民事主体的相关要件和标准,我国民法应该打破传统的民事主体二元结构,赋予其民事权利能力,使其成为我国第三类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9.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纠纷的特殊的救济程序。其特殊性就在于其对象的特殊性——已经生效的判决如何得到诉讼上的救济;如何在生效判决的终局性与诉讼主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寻求平衡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民事再市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民事再审现状出发,提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方向,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的设计,首先要确立民事主体,民法其他制度设计如物权制度等才能够展开。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法人成为权利主体,源于法律赋予,本质是团体的人格拟制。团体要具有人格,成为法人,须符合一定的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合伙因不具备法人的实质要件,所以不是法人。虽然法人和合伙在外观上呈现团体样态,但是由于它们各自的构成要件不同,其人格也不同,所以它们的法律地位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点认为只有部分自然人有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相冲突。自然人有无民事责任能力是考虑自然人有无行为能力的前提,有无行为能力是考虑自然人在过错责任原则下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前提。无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基于衡平事由承担结果责任说明无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是有民事责任能力的。传统观点中所界定的“民事责任能力”其实是自然人以自己的财产承担自己责任的条件,在自然人有民事责任能力的前提下才讨论传统观点中所界定的“民事责任能力”,是比民事责任能力低一个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行政赔偿主体主要有行政机关公务员、法律或法规授权组织及行政机关委托组织。实践中出现行政赔偿主体范围过窄、公民受害权利得不到应有赔偿等问题。我国行政赔偿主体范围应向自愿协助公务人员,假冒公务人员,公法人等方面进行拓展,进一步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主体"集体",其涵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面对现今的市场经济,集体所有作为成员个人享有民事权利的特殊形式,集体兼具所有者和成员利益维护者的双重身份。现实中,集体所有权的权能则需通过集体意思自治的表达机制实现;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互补与完善共建形成的机制对现今意义的集体角色的扮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农村承包经营户:从独立民商事主体到适当的有限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承包经营户具备非法人组织的六大特征,它应成为非法人的独立的第三民商事主体.应以合伙法的原理来设计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对外对内法律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份额化,理顺农户内部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引进有限责任制,如对老、幼、重疾者等无劳动能力者实行有限责任,实行农村承包经营户破产等特殊的有限责任制,减轻农村承包经营户的生产经营风险,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间纠纷应当仅限于自然人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的纠纷,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应该成为民间纠纷的主体。“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应当以生效的判决或者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启动追诉程序作为认定前一次犯罪的标准。对于“渎职犯罪”,应该作广义的理解,一些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也应当列为渎职类犯罪。《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323条的规定符合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应当对公诉案件的和解适用范围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6.
国内关于公民社会组织的研究颇多,但对公民社会组织的名称及其定义却没有形成共识。回顾公民社会组织及相关研究兴起的社会背景,对国内外关于公民社会组织的不同定义进行梳理和分类.讨论公民社会组织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基础教育改革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指导,顺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的现代化提出的特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人复兴。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民间组织将自身的功能限制在文化、健身与娱乐等领域和本社区范围内,其组织化协调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解决民间组织功能封闭问题,拓展民间组织功能,需要建构组织化协调机制:在外部环境上,要营造公共领域创造出有效连接社会与政府的方式;在内在动力上,需要加强民间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民间组织在我国蓬勃发展,对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但在政府选择模式下民间组织出现了多重发展困境,理念层面:党政主观预设与社会客观需求之间矛盾激化、"理性经济人"的不当影响等;制度层面:双重分类管理体制制度效率衰减,限制分支原则和非竞争原则消极影响,管制过多和管制缺乏的怪圈等;运作层面:专业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基于这样的困境,可以通过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有度放开民间组织成立申批,鼓励民间组织成立;创新相关制度,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等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