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习题足依据一定的物理模型设计而成的,明确物理模型是解题的关键,物理解题中的“模型联想法”是指通过相似、相近、类比、相关性等联想,以一些基本的物理模型为思维元素,并借助它们进行思考分析,从而迅速把握物理问题的处理方向.运用“模型联想法”解题,可将那些物理过程复杂,已知条件隐晦的物理模型变换成与之等效的简单、明了的基本模型或分解成一些基本物理模型的组合,往往可达到别开生面、化繁为简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而能力立意又常以问题立意为切入点,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给出二定的条件,提出需要求的物理量的.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还原,求结果的过程.因此,如何于实际情景中构建物理模型进而借助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则成了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理想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在实际中都涉及许多因素,而模型则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在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概念、现象、过程、规律和结构都是在一定的物理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一些物理习题,也是根据物理模型来构思和设计的。学生能否根据题意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是学生解题过程的关键。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挖掘题中条件,进行提取和筛选等思维操作,找出内在的物理规律,建立各种等量关系或不等式,这是我们在解题时的一贯追求;然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巾于解题的需要而采用的解题方法、创设的物理情境以及选择的物理模型等,往往导致了前提条件的改变,使得所用的方法、情境、模型等都不再成立,从而得到一个错误的结论.这就是“顾此失彼”,下面仅就解题方法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物理解题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信息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解题的根本依据.正确处理信息中所提供的关键字、词、句,对于成功解题是及为重要的。在高中物理里对许多物理概念的分析和公式的应用中,经常提及“相对”二字,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往往就会对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物理习题都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抽象为能用典型的物理概念、规律解决的理想化模型的过程叫“建模”.建模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模型;二是间接模型.建模的方法也很多,比如借用传统的经典模型,将复杂的物理场景整合后类比成常见模型,将陌生、抽象模型转化为具体的熟悉的模型,有时,虚构一个物理模型对问题的分析把握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介绍一下有关虚拟模型,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典型的物理题所体现的物理模型往往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这些典型题目时,如能帮助学生透过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去粗取精,抓本质、抓核心,弄清题目体现的物理模型,然后通过典型例题拓展,强化学生的物理模型意识,使学生能将陌生的物理问题通过抽象、转移、类比等途径回归到与之对应的熟悉的物理模型上,这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在初中物理中,学生所学习的物理定理、定律和物理理论都与物理模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物理模型是物理理论与规律存在的基础,物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物理模型的构建,只有运用好了物理模型才能更好地把握物理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的理论和规律,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生由于刚刚接触到物理的系统理论,并且受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影响,往往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但是物理又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的理论和规律,就需要构建物理模型,化繁为简,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从而让学生把握物理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一般的物理习题都是拟题者根据自己头脑中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结合某些问题情境和物理条件而拟定出来的.解题过程就是还原拟题者物理模型的过程,也就是把实际问题模型化,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熟悉的典型物理问题的过程.这种模型化的方法是物理解题中的一种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物理模型的建立是理解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物理模型建立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规律的应用.在高中力学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子弹打击木块”这类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分析该模型的思想和解题方法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拓宽,对许多二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带来意撮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理想模型法是物理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总要把问题中的物理情景转化为理想模型,然后再用适合该模型的规律求解.本文结合实例对与“船”有关的物理模型进行分类导析.  相似文献   

12.
物理习题通常是用一定的文字、图形等形式给予叙述的,题意的叙述往往渗透着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通过解题,可以达到消化和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而解题有它自己的基本规律,如果从解题的基本规律人手来指导学生解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基本规律是: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在于实际问题的相关信息往往不能和物理规律直接对接,因此需要学生会建立合理的物理情境、最佳的物理模型,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以七个求时间的具体案例来说明转换设计、建立新的物理模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谈物理习题中物理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凤鸣 《物理教师》2009,30(3):58-59,62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在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通常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模型之上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物理模型的构建过程.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就是在一定的物理情景下创立的物理模型.创建物理模型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牛朔峰 《物理教师》2004,25(6):4-16
构建模型,应用规律,这是解题的关键.构建模型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然后,将物理规律应用于模型中.笔者建立了一组“圆”物理模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物理习题中,往往有许多条件不明确地显现,而是隐含在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模型、运动轨迹、函数图象、示意图中.学生往往局限于文字表面的意思,误认为“条件不足”而无从下手.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仔细推敲文字叙述的条件,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等深挖隐含条件.揭示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这不仅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周刚  王鹤新 《中学物理》2012,(10):70-72
“问题是物理的心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无论是物理知识的掌握、物理方法和物理技能技巧的获得,还是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必须通过解题.因此,物理解题成为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在物理解题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有些学生往往会在没有明确解题思路,找到解题依据的前提下,随心所欲地进行解答而...  相似文献   

18.
弹簧问题经常出现在高考中,是由于弹簧和与其相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相互作用时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比较多、运动状态比较复杂、隐含条件比较隐蔽.弹簧问题能考察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对学生思维习惯、知识迁移的要求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物理解题中往往有许多习题可以用图像法求解,使解题巧妙而快捷。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利用图像法求解,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相对较少,应用的解题技巧相对较少,学生接受的思维训练比较单一。若为了使学生通过解题对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起到一个复习巩固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题能力,对于有些物理问题除了用图像法求解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物理模型的作用.种类、建立等方面阐述了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象、鲜明,突出了事物间的主要矛盾,从而容易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