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居易的《琵琶行》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主题思想认识就不尽一致。一般人认为诗人以高度的概括手法,记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她一生的经历,反映了中唐歌妓悲凉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宋代文学家洪迈认为只是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理由是,白居易贬官不久,一定不肯夜间到独居的妇人船上,一起饮酒,弹奏作乐,那是要被人日后议论的(见《容斋随笔》)。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偏面性。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其感伤诗的代表作。它借琵琶女的沦落身世,抒发了诗人的愤慨和幽怨之情。对此,古今学者言之甚明。如洪迈曰:“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爱新觉罗·弘历等则言:《琵琶行》“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靳极苍教授也认为,《琵琶行》的主题,是“借写琵琶女不幸遭遇和不平之愤抒写自己忠而被的悲愤”。  相似文献   

3.
听雨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诗人们往往在一夜的听雨中,道出满腔春愁、秋思、旅恨、闺怨,抒发难酬壮志,倾诉忧患人生,传递爱民心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雨点点打落在窗前的梧桐叶上,声声诉说着凄苦之情。  相似文献   

4.
《琵琶行》这首长诗自问世以来,对它的主题的看法就不一致:一般人都认为是诗人为长安歌女而作;而宋代文学家洪迈却认为只是抒写诗人的“天涯沦落之恨”,理由是,白居易贬官不久,一定不肯夜间到独居的妇人船上,一起饮酒,弹奏作乐,深夜才离去,那是要被他人日后议论的(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索白居易如何通过描写琶琵乐曲来抒发自己的“贬谪”之恨。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 ,此时正是诗人白易居情感受挫、孤苦彷徨之时 ,《长恨歌》则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在诗中 ,诗人通过欢散悲来的李、杨之恋 ,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透彻地表现了白居易的儒家的兼济天下思想、佛家的轮回之念和道家的玄冥意识  相似文献   

7.
35.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选取“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暗淡、萧瑟的秋夜图,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即将与朋友分离的凄凉、愁苦之情。  相似文献   

8.
杭州西湖宛如一座仙境般的大花园。她的美丽风姿,自古以来就赢得人们的倾心和赞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当岩他离开杭州时,再度抒发出依依惜别之情;”处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描写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颂歌 ,“长恨”其名取得十分精当 ,因是悲剧结局 ,故名之为“恨” ;又因是情重意长 ,故名之为“长恨” ,天长地久都无法阻挡情与恨的悠悠绵绵 ,可见此情此恨确不一般。本文试从相思、生死和秋恨三个方面论述《长恨歌》的主题 ,全面体味作品的悠长韵味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是唐代创作最丰的大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自辑诗文集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得名,"在《长恨歌》一篇"。虽然,《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创作旨归不同,但其讽劝倾向与白居易《新乐府》之《李夫人》相同,并且《长恨歌》之感伤与白居易《寄湘灵》诸诗之情爱自伤一致。由于《长恨歌》产生于"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之时,所以,笔者认为,白居易《长恨歌》是古今帝妃婚恋与个人情爱自伤的产物,亦即古今三重婚恋悲情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古诗、对联、元曲中有不少“半”字用得十分巧妙。这些“半”字往往非实指数量,而是借其没有确定范围的特点,营造含蓄优美的艺术氛围。一、写人——蒙娇美白居易《琵琶行》中是这样写琵琶女出场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有“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一个“半”字,写其含羞带怯,诗人用这一肖像描写表现她的难言之痛,“半”字之妙,意在言外。再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的诗句:“云鬓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杨玉环刚睡醒,听说汉家天子派使者到来,来不及梳妆打扮,迫切希望见到使者,得到玄宗音…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1999年第1期刊载了王会东同志《“春江花朝秋月夜”浅析》一文。文中,王老师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一诗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理解为“白居易化用了古代名曲《春江花月夜》”,“将‘朝’和‘秋’巧妙地嵌于‘春江花月夜’之中”,构成互文见义的修辞格,以表达“诗人无论春秋还是早晚,一年四季常常是取酒独倾,来排解内心的苦闷之情”。笔者认为这样分析不仅有些牵强,而且也有损于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3.
鹧鸪天     
唱彻《阳关》泪未干② ,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碧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 ,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注 ]:①此词是作者闲居带湖期间的作品 ,借赠别抒发了自己抗敌之志不能实现的苦闷情怀。②阳关 :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称《渭城曲》 ,是有名的赠别诗。因结句云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后人称之为《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诗》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唱《阳关》第四声。”【新读】这首赠别诗 ,上片写送别。开首二句写惜别之情 ,并劝行者不要以功名为念 ,保重身体要紧。借《阳关》点…  相似文献   

14.
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五册第七单元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的“恨”,课文的注释和教参对这一句的解释是:恨天亮得太慢。也就是说,课文的注释和教参都把“恨”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恨”,而没做翻译。我觉得此文中的“恨”应作“遗憾”讲。本来诗人急着赶路,归思急迫,可是晨光微弱,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实在是遗憾。这样解释才符合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一篇谈白居易《池上》用字之妙的文章最后总结时说:“一首看似内容简单、语言平直的小诗,因为用字的巧妙而情趣盎然,读后令人忍禁不俊,浮想联翩。我们不禁感叹,白居易不愧为晚唐诗歌的代表诗人。”(《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4.06)文章的最后一句把白居易归入“晚唐诗歌的代表诗人”应该是错误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才子好狎,美女弄情,是唐代特有的一道文化风景。白居易的《琵琶行》,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感慨,从中也可窥见到唐代文人忘形闺帷的浓郁时尚  相似文献   

17.
黄周星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楚州酒人歌》是其歌行体的代表作。诗中充满了神仙典故与意象的运用,这是因为黄周星本人有着浓厚的道教信仰。这些神仙意象的密集运用,创造出想象奔放、恣横酣畅的艺术特色。这首长篇歌行虽然是咏酒人陈台孙的,但也是黄周星狷介孤傲个性的自我抒发。作为前代遗民,他将亡国之恨与故国追思,借助"酒"意象巧妙而隐晦地抒发。  相似文献   

18.
《长恨歌》不是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诗,他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见《与元九书》)但这仅仅是比较而言。其实诗人对此诗仍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又有“一篇《长恨》有风情”的自评。诗人卒后唐宣宗以诗吊之,也有“童子解吟《长恨》曲”的称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 陕西渭南人。他的诗歌 现存近3000首,数量当 推为唐代诗人之冠。长 篇叙事诗《长恨歌》、《琵 琶行》等名篇代表了他 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作于唐宪 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 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 岁,任江州司马。 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 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写于唐元和元年(806年)的《长恨歌》,是代表其诗歌最高艺术成就的名篇,为历代所传诵,也令历代传诵者体味了那明皇之恨、贵妃之恨……尽管诸多体味是那样的迥异.关于明皇玄宗和杨贵妃,从史实看,玄宗从“开元之治媲美贞观”,到天宝乱离、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