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人才是实现自主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政府应该大力优化人才环境,促进创新人才成长;企业要搭建良好平台,培育创新人才。以共同培养和造就庞大的创新人才队伍,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明显,民族地区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加快民族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健全优化政策体系,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善山 《成才之路》2013,(19):I0004-I0005
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的创设,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同时,通过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4.
人才国际化的素质要求与高校德育创新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才的国际化。我国加入WTO、经济发展纳入全球化进程后,也面临着人才国际化的趋势。如何回应人才国际化的挑战,进行高校德育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人才国际化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角度,就高校德育创新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构高校创新教学机制,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创新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开发性、自主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我市高校人才对小企业创新互动特点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市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与我市小企业创新特点基本一致。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完善社会创新中介以及小企业与高校联合是加强我市高校人次培养与小企业创新机制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创新教育是相对知识教育而言的,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轴心。从这个基点出发,思考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思考高校创新教育,其落脚点是探索和实施更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的创设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同时,通过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对于高校的发展是一个重要契机,高校作为协同创新体的主体,把握好这个发展良机,将有利于高校破解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步伐。改革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建设与培养,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源,科学化高校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提升高校人才的业务素质与创新能力水平对于助推高校协同创新的建设工作将有显著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实体,以其研发和人才优势,成为区域创新的引领者。但是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供给上不能满足区域创新需求,制约着高校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贡献。因此,高校要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以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邓玉莲 《中国教师》2009,(Z1):195-196
地方性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切合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凸显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切合区域文化发展需要,着重培养文化创意人才,而研究型创新教学模式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一个国家培养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掌握核心教育资源的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重要的基地。在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日益重视的背景下,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实践教育、信息传达和学生个体等方面分析了河北高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源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现行教育体制在许多方面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构建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那样:要迎接科学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  相似文献   

15.
曹琦 《教书育人》2023,(33):9-12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以实现就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让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应用型高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专业设置地方化、课程设置创新化、实践教学体系生产化、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产教融合多维度创新育人模式等举措来深化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犁人才是关键。高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大大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高校要处理好四种关系,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拥有其他机构和组织所没有的资源优势,因此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突出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高校立足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高校在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应突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196-199
"双创"人才是以素质为根本,并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人才。培养"双创"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产学研融合是高校提升实力创建"双一流"大学的动力源泉,是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着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高校,创新创业继续教育的主体不仅是高校,还需要有社会的参与.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做好创新创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保证,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需要,还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客观所需.校社联动背景下做好高校创新创业继续教育的体系建构和实现路径探索,需要从切实可行的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和保障建设等方面努力,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设立导师制、成立"创友会"等方式来探究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强区”建设,还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以下简称“双创”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高校开设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和构建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是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新疆财经类、农业类、艺术类、师范类、医学类、综合类高校为研究对象,初步梳理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当前新疆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重要性及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