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缘缘堂主人曾绘制过一幅画,名为《翠拂行人首》,依依垂柳之下,并坐姊妹俩,正静静凝望远方,柳丝轻拂着云鬓,委实好看!由此联想到《点石斋画报》中题为《甘棠遗泽》的“左公柳”画,驿道两旁,绿荫葱茏,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经典话语,即刻闪进我们的脑海。  相似文献   

2.
这幅“左公柳”照片出自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月版的《西北揽胜》杂志,没有具体的拍摄时间,也没有注明拍摄者的名字,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拍摄地点是在陕甘驿道或甘新驿道上。 起初,我觉得这幅照片并没有什么特别:近景是一条压着车辙的大路,两侧是伸向远方的密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活动的开展,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功绩的肯定,报刊杂志广泛引用杨昌浚吟颂左宗棠的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引自秦翰才所著《左文襄公在西北》。诗前有一段话:“光绪五年,杨昌浚应文襄公之约西行,见著道旁树,即景生情,吟诗一首。”诗后是一段评论文字:“前是思咏文襄公的豪情胜概,后是改造了王之涣‘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理解,传诵肃州大营,文襄公掀髯大乐。”然而无诗题。王秉钧将此诗收入《历代咏陇诗选》,新拟诗题为《左公柳》。清末民初一些笔…  相似文献   

4.
一在甘肃,说起古树名木,人们都会说起“左公柳”。其实,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号令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树木不过是一些西北人常见的耐旱树种,比如旱柳、榆树、小叶杨、新疆杨等等,但人们宁愿抛弃更加名贵的树木而首先对“左公柳”津津乐道,说明“左公柳”对西北、对甘肃的人文历史影响太深了。左宗棠平定关陇,进而收复新疆,是从陕西潼关西进的,愈往西战线愈长,军需品运输愈加困难。因此他花大气力,从潼关开始,在原来古驿道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由东往西,横穿陕甘,直达新疆哈密、乌鲁木齐长达三四千里的驿道,并在驿道两旁栽植树木。而…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们漫步或驱车经过兰州滨河路时,就会看到那数株饱阅沧桑的百年古柳,依然绿丝垂荫,随风婆婆,心中不免会生出这样的疑问,它们可否是名闻遐迩的“左公柳”?  相似文献   

6.
读者会注意到,这一期的若干篇文章都是有关“左公柳”的。“左公柳”是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及收复新疆过程中,令当地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柳树、杨树、沙枣树等的通称。在中国的古树名木中,以人物命名的恐怕不多见,这是百姓们对绿化山川、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一种褒扬、赞许和肯定。可以想见,在戈壁大漠、黄土高坡上夹道绵延数千里的绿色,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但是,如今“左公柳”已成为一种历史的陈迹,一种逝去的风景,人们呼唤着“寻找‘左公柳’”。好在有关“左公柳”的记载保存在历史档案、地方史志和私人笔记里。这些记载,有些是集中的,有些是散存的,将它们收集拢来,撰写一系列文章,刊载于一期杂志上,进行“专题化”,是本刊的一种尝试。 既是一种尝试,在编排上就采取了既分散又集中的办法,专题中的各篇文章分散在各个栏目里,而在排版上集中在一块儿,期望能给读者一种整体的感觉。 本期的专题是“左公柳”。其实,专题取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凡是档案史料中有记载的,能从档案文化的角度反映地方特色、文化风貌的事件、人物皆可入专题。本刊打算在今后的几期里再开辟几个相关的专题,也希望有兴趣的读者、作者给本刊出新的专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设想,共同办好《档案》杂志。 ——编者  相似文献   

7.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四日,驻平凉的甘肃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署专员郭培师接到隆德县保安三团团长陆文康的报案电话。电话称,隆德、静宁两县公路两旁大批的“左公柳”被砍伐。类似事件向上级报告,是陆文康的职责,因为郭培师同时兼任第二区保安司令公署的长官。就在此前的二月二十日,隆德县参议会召开会议期间,曾有参议  相似文献   

8.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是打仗时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左宗堂久历戎行,对此最有体会。据天涯孽子《三湘人物逸事》载:左宗棠西征时,一运夫因天热口燥,偷拔农夫的一枚萝卜解渴,农夫与之争斗,攀马向左告状。左莞尔一笑,对农夫说:“汝为老二,应敬老大。区区一萝卜,不值争吵,老三为老大出钱还汝可也。”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说起古树名木,人们都会说起“左公柳”。其实,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号令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树木不过是一些西北人常见的耐旱树种,比如旱柳、榆树、小叶杨、新疆杨等等,但人们宁愿抛弃更加名贵的树木而首先对“左公柳”津津乐道,说明“左公柳”对西北、对甘肃的人文历史影响太深了。  相似文献   

10.
细说左公柳     
酒泉的泉湖公园有三棵“左公柳” ,树周四米有余 ,高约30米 ,枝繁叶茂 ,已有100多年的树龄了。在酒泉 ,说起柳 ,必让人想起“左公柳” ,提起“左公柳” ,一定会想到左宗棠。左宗棠自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至1881年 ,在这14年间 ,曾先后两次驻军酒泉 ,督办新疆军务。他不仅收复了新疆 ,而且关心地方民政和民情 ,沿途修路架桥 ,植树造林。据《酒泉市志》记载 :“左宗棠在酒泉驻防时 ,沿公路两旁、城区、公园等处种植旱柳。后人怀念其植树有功 ,故称左公柳。50年代初期 ,酒泉城内的南门、北门都有四人合抱不住的大柳树 ,现仅在酒…  相似文献   

11.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清末"中兴名臣"之一。1876年调任陕甘总督,他在西北辗转征战14载,不仅在军事上卓有建树,而且对西北进行了长期苦心的经营与开发,对交通、农业、水利、教育及生态环境重建与保护都有所作为,尤其  相似文献   

12.
一代名将左宗棠亲自倡导下栽种的“左公柳”,早已名闻遐迩,但其历史与现状若何?未必尽人皆晓。带着这一悬念,笔者最近查阅了甘肃省档案馆馆藏,发现有关“左公柳”的档案对其作了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上将筹边未肯还 ,湖湘子弟遍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七言绝句 ,出自清代杨昌浚 (石泉 )之手 ,对左宗棠安定边疆的业绩和遗泽后世的“左公柳”作了高度颂扬。读之 ,一幅绿柳婆娑、“虬枝盘结、浓荫蔽日、亭亭如盖”的美丽画卷 ,宛在眼前……威震遐迩的一代名将左宗棠 (1812———1885) ,字季高 ,清代湖南湘阴人 ,举人出身 ,为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 ,在晚清甘肃开发中颇有建树。他于1866年9月调任陕甘总督、钦差大臣 ,驻甘期间 ,除了创建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一批近代工业企…  相似文献   

14.
黑瞎子岛(俄罗斯称其为大乌苏里岛),位于中俄边界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俄罗斯称其为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主航道西南侧,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谎言悖论"的发生,乃是误施推理于"非命题"及以含混概念颠覆逻辑规律的结果.因此,"谎言悖论"并不是什么形式逻辑体系所固有的、无法消除的内在矛盾;依靠逻辑自身的力量,完全可以将"谎言悖论"排除掉.  相似文献   

16.
竹林七贤在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竹林七贤身后"贤"与"不贤"的辨析之声,代有相继.本文从传统伦理道德角度、佯狂嗜酒的骇俗行为、竹林的文化媒介等三个方面对"竹林七贤"之"贤"义进行别样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虞欢 《新闻记者》2004,(4):60-61
纪录片《鸽迷》播出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拍摄前后的故事仍历历在目,就好像是昨天的事儿。信鸽协会欢迎我2002年年初,当我第一次走进上海市信鸽协会时,我不曾料到这部40分钟的纪录片将带给我的种种收获。对于信鸽参赛,我常常在想,信鸽参赛离家之后,鸽子的主人该怎样焦急地等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许多青壮年走出家门进城打工挣钱。他们中,有的拖家带口一起进城,但由于举家外出在城市立足存在重重困难,这种家庭通常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妻子留在家里照顾老人、抚育孩子、种田看家,也有少部分是妻子外出打工,丈夫留守家里。于是他们被称为“半流动家庭”。而在这一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遭遇到了婚姻的“红灯”。记者在一些基层法庭了解到,农村离婚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且这些离婚案件,约有80%发生在外出务工或者经商人员家庭。  相似文献   

19.
20.
山西新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山西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家纺织企业,这与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搞得好,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是分不开的。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新纺工会牢记这一宗旨,努力当职工之友,作职工之家,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职工排忧解难。工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