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特征怎样认识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科学体系的基本特征呢?我们应当在科学的分化和整化的相互作用中来分析这一趋势,不过,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本质特点,应该说就是系统化和综合化,而系统化、综合化又正是在科学的整化和分化的一系列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系统化越来越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各种认识形式和知识成分进一步汇合,渐渐形成为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一次知识的总汇。逻辑与历史是统一的,在历史方面体现为综合潮流的发展过程,在逻辑方面即体现为科学体系的  相似文献   

2.
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科交叉是“学科际”或“跨学科”研究活动,其结果导致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交叉科学。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之间本来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所形成的科学知识体系也必然就具有整体化的特征。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现代科学则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交叉科学又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实现了科学的整体化。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因而有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多次倡导探索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观点。在钱老思想的感召与启示之下,笔者几年以来对科学体系学作过某些研究。在此,谨就现代科学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与科学历史的统一再集中地提出一些基本认识,以求教于钱老和科学界的各位前辈、同仁。  相似文献   

4.
我们时代的“大科学”,在形成完善的知识大系统的同时,正在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应用方面实现重大的历史性转变。探讨现代科学的社会应用的广泛性,说明现代科学向社会应用转变的主要途径及其重大意义,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元极学的诞生是顺应现代科学发展潮流的一种必须,元极图作为一种认识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与传统科学的主要分界线在于所利用的研究手段上的不同。现代科学中研究的主体和客体处于一种相互分离的状态。传统科学中研究者处于同研究对象相融合的状态。元极学有其自身特色的概念(术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已成为组织化的科学,建制化科研成为科研活动最重要的组成形态。从多角度探讨了“建制化科研”概念提出的必要性,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经验逻辑三个维度探讨建制化科研发展特征。研究发现:科学发展史既是科学知识生产史也是科学建制演进史,科研效率提升是科学建制演化的内在动力。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客观存在并不代表模式Ⅱ优于模式Ⅰ,不能简单地作为科研组织变革的依据。知识创新在学科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的双向互动中向前推进,是建制化科研深化的表现。知识体系塑造与之相适应的科研组织方式。知识体系架构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知识领域不同,形成建制化科研历史演进的宏观动态性。科研创新不是孤立实现的,需要科学-技术-仪器研制的互动,传统学科与前沿学科相互支撑,科研的专注与整合的有效设计,而这些结构性的配置安排,正是建制化科研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为科技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未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魁玉 《科学学研究》2008,26(3):472-475
 从现代科学解释学和技术社会学的观点看,互联网与其说是一种具有高技术与“异托邦”特质的“另类空间”或媒介“物体系”,不如说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工具理性气质的“社会工程体系”。互联网就是一种充满主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和互动性逻辑精神的社会工程。它是实际存在的,但因为处于虚拟环境中,所以对它的理解还须借助社会学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8.
佛教既是宗教,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随着现代科学的进展,在佛教与科学的关系中体现出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佛教与科学形成了新的互补、互融的关系科学成为佛教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和动力,佛教文化则以人文的、异质文化的因素补偿和激励着现代科学.佛教与科学的跨文化对话,对于促进科学事业和人类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天科学的逻辑结构与类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元极学为例,讨论了基于整体论的人天科学的开放逻辑体系,这一体系具有还原为系统本身的特点,不完全等同于精密科学逻辑结构,探讨了类比方法在人天科学探索及两种逻辑体系沟通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任鸿隽以"科学救国"理念为指导,为现代科学的中国化竭尽努力,其对于现代科学的系统认识以及在中国推进科学建制化的实践探索,对于今日我国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席泽忠 《学会》2002,(3):18-21
一、思想方法:科学史与现代科学的交接点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现代?这个界限很难划分.有人认为,今天报纸上登载的事情绝大部分都是历史,因为它发生在昨天或昨天以前,都是过去时态.按照这个说法,除了今天正在研究或正在计划中的科学工作以外,所有科学都属于历史范畴.这种说法当然很难得到多数人的同意,而且也不现实.  相似文献   

12.
整体观与科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整体观为基础讨论科学逻辑的模式及整体观与逻辑模式的相互关系与融汇。强调了逻辑对于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人天体系成为科学对象的背景,科学思维向整体观复归的趋势;讨论了基于自然语言的符号逻辑,基于数学语言的数理逻辑,以及基于图象语言的象理逻辑的不同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并分析指出直观认知对于逻辑推理的需要;讨论了基于元极图模型的象理逻辑,认为其逻辑推理功能包括无极之生,太极之运,皇极之化,以及皇极之中皇极  相似文献   

13.
综合科学的崛起与国外分类法的对策科学辩证法表明,分化与综合始终是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对矛盾。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科学的进步,变更着科学发展的模式。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学年代里,综合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至综合成为变革科学体系的主要因素。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科学体系无不表现出综合的特征。现代科学综合的特征如此明显,以致产生了一系列以综合为特征的新兴学科。所谓综合科学就是广泛运用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探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一综合性客体和现象的  相似文献   

14.
扼要介绍了决策支持系统,着重从社会需要和情报研究本身发展逻辑交叉点上,探讨现代情报研究急待提高的3个问题:树立大情报观;加速基础建设;研究方式的群体化。  相似文献   

15.
一、新技术革命与泛概念思潮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当中,科学的飞跃、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变革、经济的膨胀,以及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发展,交错生辉,浪潮滚滚。首先,进入本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越来越显示出高度综合的趋势。尤其,在当代的许多场合下,科学的分化实际上已成为科学高度综合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现代科学的分化与综合正在演化为同一过程。例如,分子生命科学的诞生,与其说它是生命科学的分化,倒不如说它是一次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过程。如果说科学的分化与综合还留有传统科学与技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哲学改造是对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的反响。他主张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结论来改造传统形而上学,以消解传统哲学的一切二元对立,实现科学与哲学的结盟。改造后的哲学必须象科学一样回归人的日常生活,成为联接科学与人们行动方式之间的"联络官",成为帮助人们应对和处理社会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以科学改造哲学、推动科学与人文融合,杜威的哲学改造对于正确理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流互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的聚合化有着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聚合方式体现出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各学科间交叉模式的多元性,成为交叉学科性质上差异的根源。从学科交叉的构成要素出发,以学科为逻辑前提与理论始点,通过建立一种学科交叉模式的分析框架,试图揭示出学科交叉模式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学当代转向及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在1960年代开始成为一门成熟学科后,随即开始了由科学建制社会学向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实践社会学、宏观取向的科学社会学的多次转向。这些转向具有深刻的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革命背景,是对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之现实的一种反应,隐含着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以自然—人—社会的演化次序为客观基础 ,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门类 ,并构建了现代科学体系———以人文科学为主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两翼的立体结构。同时也论证了人文科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以及科学融为一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学研究》1992,10(2):7-16
近年来,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对现代科学体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努力建立一套系统科学体系,以成功地用来建设社会主义。这将给我国科技文献的组织,情报语言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新的希望。为此,本文对钱学森多年来精心描绘的现代科学体系作了综合概述,全文分三大部分,首先概括了钱学森现代科学体系的总体结构,然后对九大部门科学的体系结构分别作了概述,最后再综合起来,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现代科学体系是一个整体联系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