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台湾当代闲情散文的繁盛是文学源流和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与中产阶级的壮大和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密不可分.台湾闲情散文是以维护和表现人性、人情为其审美本质的,它不仅显示了作家在现代社会中渴望完满自我、使精神更接近自己灵性的追求,而且更显示了一种愉悦的审美关怀,与人生的终极审美指向一致.它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人格与文气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研究至今都还缺乏应有的重视.范藻先生以文化现代性的创新和文学审美性的抒情为切入,建构起了"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潮"到"文学运演下的审美心态",再到"文学表现中的创作鉴赏"的学科框架,还打破了通常的四大体裁的文学分类,提出了"使命文学"、"情趣文学"和"新锐文学"的分类,从而建立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自由主义曾经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与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一道被称之为昔目的三大社会思潮。但是世易时移,当人类前行在21世纪的时空中,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却渐渐隐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自由主义曾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文学上掀起过巨大的波澜,更少有人深入探究过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话语的建构之于文学史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顾梅珑新著《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紧扣审美主义思潮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细致梳理了它充满矛盾与悖论的发展轨迹,在全面把握审美主义特质的基础上,多方面探索了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纠偏作用以及它在文学层面的种种表现。专著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浸润于文学个案分析、审美主义本身的困境阐释,在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观照中,不仅展示出审美思潮文学中的表现,还为现实人生提供了建构性参考。著者将严谨的学术思考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密切结合,在对审美主义思潮的探索与展望中为现代人的审美困境寻找出路,体现出当代优秀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世界性的生态审美思潮已成为当今文艺思想的主要潮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广西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都自觉地运用生态审美理论来建构文学批评和从事文学创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生态意识"和生态批评理论来考察广西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批评的得失成败,凸显文学艺术的生态审美功能,对今后文学发展、文学批评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从自由看"京派"--论"京派"文学观念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着“京派”知识分子,于是“京派”文学也呈现出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从文艺的本体观到创作观再到批评观可以看到“京派”文艺观念和风貌。可以说,自由主义从根本上塑造了“京派”,是“京派”成“京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主体性哲学美学成为反思历史、重塑个体的强大文化思潮;文学与美学也在不断地与政治分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体的自由和审美的理想,呈现出从集体话语、个体彰显,再到诗化哲学、审美自由和审美文化的历史转型。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和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便成为"美学热"中从哲学到审美、从群体到自我、从机械反映论到主体实践论的理论动力,人道主义也不仅仅是思想解放的热情,更是以"主体性"的面貌成为系统化的理论表述和具有学科意识的理性思索。而此种回归人性、倡导自由和文化启蒙的美学思潮也将持续而深入地影响历史。  相似文献   

8.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和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是当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本文在介绍新自由主义思潮内涵的基础上,剖析其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和消除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吴锋 《文教资料》2014,(32):71-72
本文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阐明了新自由主义思潮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传统历史文化的相悖之处,提出了高校面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必须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的十七年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理念导致同样理念的文学思潮,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将之扭曲,使之虚假理念化.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解放、人的觉醒、人性的复苏,使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与虚假"理念化"相对立的"世俗化",世俗化成为当代社会最明显、最突出的演变倾向.而最能代表这种世俗化思潮的文学现象便是俗文学.通俗文学思潮是以世俗化这一历史倾向为其时代背景,并深深契入到新时期的社会思潮中的.理解通俗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文学功用,而通俗文学独特的愉悦功用使作为"人学"的文学更丰富、更健全.  相似文献   

11.
论梁实秋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社会革命和民族救亡的形势使梁实秋对自由主义学现代化建构的努力成了一种自己的私语和个人的呐喊。他以独立的立场和理性方式坚持对自由学的守望一方面要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化专制压迫,另一方面他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以及脱离无产阶段群众的贵族姿态,又使他面对着无产阶级学的猛烈批判。抗日救亡与自己主义学坚守的两难所形成的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成了梁实秋所面对的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严复"伦理本位"的自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复不仅是近代中国译介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批判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人。严复的自由观反映出的是中国伦理本位文化所能容忍与接受的自由意志,而非西方个体本位文化中原汁原味的自由意志。概括说来,经过严复思想滤过的“自由主义”,与形形色色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已是目前学界公认的20世纪两大文学思潮之一。论文对“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概念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并把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同时从同质同构关系和继承的超越两方面对文化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作了总结梳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沈从文参与《战国策》编辑工作前后情况的考证,探讨沈从文与战国策派的关系。揭示他与战国策派思想上的一些共同点;并通过对沈从文参与编辑《战国策》的动机的考察,展示他40年代初试图通过“文学运动的重造”使自由主义文学居于文学发展主导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冯芳 《钦州学院学报》2012,27(2):6-10,14
作家徐哥在1936年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自由主义道路。究其因,除了对暴力革命的歧见,更多是历史误会,徐舒所反对的“斯大林模式”、“人性即是阶级性”的论调、文学是政治工具的偏颇、单一“经济决定论”历史观等,是当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识。支配徐哥思想转变的是理性精神及人道主义。由此,可管窥中国自由主义作家与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潮相得与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普世价值。从无限自由与有限自由的区分中可以界定出适用于本文的最低底限的自由.即消极自由。朱光潜、沈从文等人对自由的诉求退居精神想象的层面,1945.8—1949.10间部分文艺作者的创作取向、生存状态暗合消极自由。《大公报》(星期文艺)、《文学杂志》、《观察》(文艺副刊)、《中国新诗》等独立报刊为自由主义文学理想提供了物质载体。理念反映到文学上,即变成对艺术趣味的保守与对良心体系的追问。自由主义文学关注人的复杂性,注重作品的艺术性,自由主义文学有自己的艺术趣味,但不具传承优势。《文学杂志》、《大公报》等报刊先后停刊,自由主义文学载体消亡,1949年以后,自由主义文学人士或留或去。大同世界乌托邦理想的诱惑、单一哲学前提的确立、文艺志趣的严重分歧、文艺及其他计划制度的强力介入、作者内心的犹疑恐惧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自由主义文学前提的消失。这种消失,导致自由主义文学良心体系中的自我承担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钟璞  刘美生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35-37,50
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是在“道法自然”的“无为”哲学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欲之精神自由;而西方自由主义是在与其生产关系适应过程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理性的占有之物质(包括制度)自由。对道家文化之自由与西方自由主义之自由作一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更全面地批判和借鉴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儒家的现世价值一直为许多学者关注,儒家与自由主义有很强的通约性,它的许多资源可以古为今用。文章试图通过对儒家和自由主义的关系来更深一步地阐发儒家的现实意义,并从两个方面即“我选择,我自由”与“仁者爱人”、中庸与妥协来分析二者的通约性。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不是严密统一的思想体系,它包容了众多的思潮流派簇系。受强大传统文化和近现代特殊历史现实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自由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积极自由的唯理主义倾向、儒家实用主义内质和保守立场与激进情绪的并存等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外取与溯源并存的文化潮流中,自由主义的研究同时在纵深和面对现实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中存在着一股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传统和西方自由主义硬性缝合的倾向。这是人们为了消除自身现代性的焦虑而进行的一种先设而后证的行为,应当引起学术界的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