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子,一韵之转即是李子。老的甲骨文就是一位拄杖老人,其责任是传承生命和文明。道是世界观、宇宙观,德是人生观。道、德合在一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体系。中国传统思维特点就在于"玄",是一种重全局、重变化的全息思维。  相似文献   

2.
3.
探讨《道德经》写作历史背景,认为其是道家哲学思想重要来源;指出《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提出《道德经》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认为现代人生活富足但是社会问题又层出不穷,我们应像《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那样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消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4.
从根本上看,《道德经》是一种成功学著作。老子教导世人如何待人处事以立于不败之地。《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正是系统全面深刻地阐述其成功之道思想的一章。首先启发世人当注意把握事情发展的状态,顺势而为。其次,告诉世人成功都当培养坚持不懈的素养。再次,告诫世人只有以无为的方式为,才是正为。否则,越坚持,失败越惨。最后,老子揭开了圣人成功的奥妙在于养成独特的思想方法,即欲不欲、学不学和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如此,老子以其史官的智慧为世人指明了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证了老子的生平。古时在姓氏之前常冠一“子”字,或于姓后缀以“子”字是一种尊称,此为古代之习惯称谓。唯独对道家学派创始人不是在其李姓后缀一“子”字,却在“子”前冠一“老”子,何以要这样称呼?这个“老”是姓还是有其它涵义? 文章还对《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以及版本进行订正和辨析。并依据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对该书的章节次第进行释疑。文章在作了考据辨析之后,对老子的思想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7.
老子的哲学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一大有作为;“不争”一不为一己私欲争夺计较,才能争得为企业中心服务的最大成功;诚信应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注意细节,才能做精做细,才能真正体现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子<道德经>中的"和谐"思想极其丰富,极其高明.文章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和谐"的哲理来弘扬老子的"和谐"思想,作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章从老子《道德经》一书中挖掘出“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联系实际分析了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张管理应进入一种自然、圆通、超脱而又灵巧的管理境界。章主要阐明了四大观点:一、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二、顺其自然:三、柔化自我;四、驾驭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老子《道德经》在西方的传播过程,综述了《道德经》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科技、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从外国人热心研究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现象中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老子哲学是一个基于本体论的哲学体系,既是生命哲学,也是行为哲学。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蕴涵丰富的学术伦理思想,对学术规范、学风建设等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对学术共同体而言,少私寡欲是应该树立的学术目的,自然无为是应该坚持的学术方法,相互尊重是应该遵循的学术平等,诚信奉献是应该倡导的学术责任,去除杂念是应该具备的学术修养。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美学是在以“道”为美这一思想核心之上建构起来的一个美学体系。本体层次上的道在经验现象界则表现为“无”,即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以主体空诸一切的“无”去认识对象道的“无”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妙”,因而,老子的这一美学体系包含了道为美、无为美、妙为美这三重内涵。老子美学揭示了审美的本质并开辟了人本主义美学的先河,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定义学界仍有争论,解决理论问题需从实践研究出发。《道德经》是被译为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中华文化典籍,从传播汉语文化角度,其英译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归化、异化、开放式策略阶段。采用开放式策略,运用多种媒介来翻译,促进了国际汉语教学,弥补了缺失的汉语文化,提高了汉语文化传播的有效度。故此,翻译是译者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信息用其他媒介(另一种语言为主要形式)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4.
理雅各和韦利是19世纪和20世纪英国汉学界的阶段性代表人物,标志着英国“传教士汉学”向“专业汉学”的历史过渡。从翻译生态伦理的综观视角,细读两位汉学家的《道德经》译本,主动把握传播中国文化的诠释权与话语权,实现典籍英译研究历史性与现代性的交互嬗变,在弥散性与散点式的翻译生态链中,促成“译者—译境—译文”的融合迭新,在新文科背景下合理拓展《道德经》英译的研究边界。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哲西传的大师,陈荣捷在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德经》的译介与传播中功不可没。通过对他翻译缘起的探索(包括对他翻译意图的勾勒和他对之前华人译本的评析)能够凸显出他的翻译路径即"以中释中",同时他的翻译标准也随之映现。陈荣捷在学术路径上打通了儒道西传之路,同时也成功融通了他的儒家思想传播与《道德经》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安乐哲、郝大维所译《道德经》为例,阐释哲学视域下的典籍英译研究. 首先,把《道德经》置于中国自然宇宙观的大背景中,以德与道的点域理论来解读道家的关联宇宙观,以把握哲学性典籍的本质属性. 其次,从关联宇宙观和过程哲学角度解读《道德经》的文本,并对其关键术语英译进行阐释,诸如"道""德""天""无为"等. 最后基于译文文本揭示安乐哲的典籍英译观,包括"语言群"概念的提出,动名词的运用、类比在哲学和文化翻译中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尊道重德”蕴涵的心理健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虽越来越丰富,可很多人的精神生活依然贫乏和空虚。《道德经》“尊道重德”蕴涵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对于加强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化解心理;中突、维护身心和谐有重大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被尊为道家的始祖,其著作《老子》更是先秦道家的代表性历史文献,其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军事、医学和天文等思想,而且也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老子》一书所蕴涵的丰富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无为而治、人本管理、水式管理方略和辨证的管理艺术。老子管理思想的精髓对于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道德家的道家老子,虽然没有提出"道德"的概念,但在中国道德哲学史上最早演绎了关于"道"、"德"关系的哲学图式,这一图式所包含的价值体系的坐标原点则是"自然",它表现在存在论上就是对万物自然本性的关注,在实践论上则是对自己而然、无为等操作方法的执着。认真研究老子"道"、"德"的思想,对在我们自己的哲学话语系统里推动道德哲学的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末、宋初的两部禅宗语录《祖堂集》与《景德传灯录》中共使用了10个选择连词,都是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中产生的。其中选取式连词明显多于析取式连词,双音节连词明显多于单音节连词。二书中选择连词基本一致,《景德传灯录》中出现了连词"为是"。在使用频率上,不管是选取式还是析取式,《景德传灯录》均明显高于《祖堂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