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全世界被公认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创作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通常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中,以悲剧成就最高。而莎氏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中,《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一向被评论家认为是莎氏最重要的作品。别林斯基称莎氏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特》则是莎氏“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哈姆莱特》一剧的基本情节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2.
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拉斐尔.莱恩(Raphael Lyne)博士是英国新一代莎学专家,发表过《莎士比亚晚期作品》(Shakespeare’s Late Works,2007)及其它莎学研究著作。近年来他致力于运用认知科学理论解读莎士比亚作品,2011年出版的《莎士比亚、修辞与认知》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四川外国语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主办,为我国唯一的莎士比亚研究学术刊物。现特向海内外莎学专家、莎学爱好者征稿。莎士比亚研究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多世纪里,几代中国学者为莎士比亚在中国传播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四川外国语大学决定在原有《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1年创刊)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学术集刊《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暂定为半年刊。  相似文献   

4.
<正>孙家秀先生研究莎士比亚由来以久,在莎士比亚研究这块丰沃而又被人耕耘过无数次的土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中央戏剧学院莎士比亚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她就一直担任这个中心的主任.在她的领导下,中央戏剧学院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中培养人才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建树.因此也引起了国外莎学家和莎学组织的注意,得到了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曹禺先生的称赞,同时也得到了国内莎学同行的一致肯定.在孙家秀先生以毕业的精力所获得的丰硕莎研成果中,有《马克思、恩格斯和莎士比亚戏剧》、《莎士比亚辞典》①等著作,还有《关于莎士比亚<暴风雨>的评价问题》、《莎士比亚喜剧和<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令人回味的尝试》、《<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的艺术手法》 等几十篇结实而有份景的莎研论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研究莎士比亚,演出莎士比亚戏剧,不可不读孙家秀先生的莎学论著,也一定会知晓孙家秀先生的大名的.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1990年又第二次印刷,(?)印数已达6,000册.这个印数在我国论莎的专著中是相当高的.1994年她的另一部篇幅更大、更为厚重凝聚着心血的莎研论著《莎士比亚与现代西方戏剧》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虽?  相似文献   

5.
台湾莎学的发展是在梁实秋、虞尔昌、颜元叔、朱立民等学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梁实秋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虞尔昌补译了朱生豪未译完的莎士比亚历史剧,合成一套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出版。近年来,台湾除了出版了多种台湾译者莎作译本外,还出版了多种大陆翻译的莎剧译本和《莎士比亚全集》。颜元叔和朱立民主要从事莎士比亚评论和研究工作,彭镜禧等人的莎学研究在近年来较有影响。台湾的莎剧演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台湾莎剧演出主要以话剧和京剧为主。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莎学交流也日渐频繁。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基督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了自己的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爱、友谊、时间为重点,将基督教精神与诗中的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才使他的十四行诗有久远的魅力。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国内莎学研究中的空白,深入地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7.
李伟民教授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中的莎学研究涉及了多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做到了史论结合。它以中国当代莎学研究发展史为线索,又对莎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特定的新见解。这本厚重的著述是中国语境下对莎学研究的“全景式”解读。尤其是蕴涵其中的“莎士比亚批评”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比较的眼光,构成了中国莎学研究的最鲜明之处,形成了莎士比亚批评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评家李希曼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及其变体》中称.莎氏十四行诗中没有西方学传统中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及时行乐”和“莫负青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莎翁的处理办法有所不同。传统的做法是以规劝为主.莎翁的做法是以威胁为主。但都足为了达到永恒而使用的不同办法。同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还存在着西方学传统中的第三大主题.即“人生无常”。而这一点,则是以往的莎学批评家没有注意到的。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的.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版本是印行于1608年的四开本。后来莎士比亚的同团演员搜集了36个剧本于1632年出版了被称为第一对开本的戏剧集。尽管莎剧编辑们利用这两个版本互相参照,互相纠正补充.产生了一系列的混合本.但是现代西方学开始强调应该把《李尔王》的四开本和对开本作为两个不同的版本都收入莎士比亚全集。本拟对收录于《新编牛津版莎士比亚全集》中的两个版本在内容上的几个主要不同之处作一简单的比较分析.以使读对这两个不同的版本有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长期以来在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研究中存在的因袭陈说、主观片面、脱离实际(时代、作家和作品的实际)、牵强附会、断章取义等谬误和弊端,指出其原因在于对前苏联莎评无批判的吸收和外国文学评论界的积重难返。文章对整个莎士比亚研究也多所涉及。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中对《圣经》典故的援用,认为,莎剧深受《圣经》所体现的基督教文明的影响,对《圣经》典故的巧妙援用,对于增强莎剧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人物个性化,使作品具有深邃的文化底蕴都起到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优秀外来文化宝库中陈列着三部《莎土比亚全集》。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其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朱生豪译莎“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替近百年来中国翻译界完成了一件最艰巨的工程,实现了鲁迅“于中国有益,在中国留存”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国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绩,除了他的诗人气质和他所具有的中国古典文化和中国古典诗词修养以及挚爱莎土比亚这颗王冠上明珠的感情外,他和宋清如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本身就是一首优美凄婉的诗。他们之间催人泪下的爱情也是促使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一、单项选择题 1.公认莎士比亚第一部创作是() A.《亨利四世》B.《亨利五世》C.《亨 利六世》 2.莎士比亚创作的英国政治环境是以() A.玛丽女王B.詹姆士一“世C.伊利 莎白女王为代表 3.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剧本共‘) A.三十三部B.三十七部C.三十九 部 4.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剧本是()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在当时的英国,政治相对稳定,传统的哲学思维依然占主导地位,人们仍然恪守世界秩序,这就是宇宙、自然界、社会和个人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莎土比亚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创作自然受到很大的影响,正如苏联莎学专家莫罗佐夫所说的:“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事件虽然并不发生在当时的英国,但是他所塑造的人物,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无不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15.
《哈姆雷特》是莎剧中璀璨的明珠,总是吸引众多评论家的注意,并被认为是莎剧人物典型塑造中的最高成就。文章试图从《哈姆雷特》与旧约中所述大卫王事迹的情节和思想意念方面的相似之处作为切人点来探讨《圣经》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折射.从而阐述《圣经》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深厚的创作来源。  相似文献   

16.
表文从莎士比亚“天上对应”的角度,阐释了《麦充白》中的命运幻象与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发展,力图揭示莎剧中体现出的人类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17.
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剧本,这些剧本不仅在当时震撼了英国舞台,也在后来震撼了世界。莎士比亚的朋友本·琼生当时就预见到,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三个多世纪过去了,莎士比亚研究仍然经久不衰,且已成为专门的学问——莎学。时至今日,全世界仍有难以计数的莎学专家,惊异於莎翁无与伦比的天才、陶醉於莎剧难以言喻的魅力,纷纷从哲学、心理、伦理、美学,语言等多种角度加以精细入微的分折研究,真可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歌德语)。  相似文献   

18.
悲剧《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取材于“古史”、“古剧”本事。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最初载于丹麦历史家莎克索·格拉马提卡的《丹麦史》(约十二世纪末),十六世纪传入英国,相传英国剧作家托马斯·基特把它编成悲剧《哈姆莱特》,以血腥的个人复仇为主题。在古史传说影响下,莎士比亚根据基特作品改编的同名悲剧也写王子复仇,但他认为复仇行动应出自锄奸除恶的正当目的,必须赋有重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英语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不少杰出的文学大师,如乔塞、莎士比亚、密尔顿、狄更斯等,因此日益丰富和完善。这些文学巨匠留下的许多经典作品,绐英国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莎氏的《王子复仇记》(Hamlet)、《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riice),密尔顿的《失乐圆》(Paradise Ltos)等都是不朽的名著,至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无数的争议,其中“嫉妒说”长期在《奥赛罗》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一批著名莎学家、文学家从各种角度对嫉妒一说进行了否定,指出“嫉妒”并不能令人信服地全面解释《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从“他者”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角度,可以看到不断被强化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中国改编莎剧也注意到《奥赛罗》中文化身份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