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7月25—26日,由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对外友协主办,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历史学会、邛崃市政府承办的“南方丝路与民族文化论坛”在邛崃市邛崃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四川、云南、贵州等地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论坛共收到有关南方丝绸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南方丝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南丝路重塑的现代意义等问题。对于"南方丝路"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南方丝路"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转型、南丝路上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重新估价、成都与临邛在南丝路上的历史地位、南丝路与民族文化家园的关系等等问题,作者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中华文化论坛》在今后的办刊宗旨中,在面向全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同时,更应加重对区域文化中之巴蜀文化的研究。所谓“巴蜀文化”,其实是巴蜀地域文化不断与包括中原文化在内的邻近周边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交流、菩草的产物。巴蜀文化既有着属于中华文化共性的一面,亦有着区别于中华文化圈内的其他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研究巴蜀文化也是研究中华文化。巴蜀文化虽然处于祖国的西南腹心,并且被崇山峻岭所环抱所阻塞,以致于有“蜀道难,难于…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借助于大量考古新材料的面世,巴蜀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巴蜀的族属、地域、古蜀先民的迁徙,巴蜀的社会经济,巴蜀古代文明,巴蜀与中原和周边文化的关系,巴蜀文字以及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在有些问题上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巴蜀文化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巴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巴蜀文化与中原文明及周边文明的关系、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系方面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5.
座落在川西南深山中的四川省盐源县是一个早在汉代就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建制历史的古县,因其盛产盐而得县名,因"盐铁之利"和连接川滇藏等特殊的地质、地理特点,而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有影响的事件。它在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位置,是南方丝路上的重要驿站,南方丝路之牦牛道西干线即经县境。它也是区域盐茶马古道各支线的交汇和集散地。对盐源有关南方丝路和盐茶马古道历史印记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当地对外开放,民族文化的交流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促进以泸沽湖旅游为主的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期间,巴蜀文化研究成就斐然,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新论迭出,研究旨趣和研究内容集中表现为坚守巴蜀文化的地域精神与探索巴蜀文化的创新转化机制,形成了探究巴蜀文化自身客体衍变规律的本体论、考察巴蜀文化历史地位的价值论以及探索巴蜀文化创新转化机制与提升巴蜀文化国内竞争力和国际传播力的认识论等多个维度并行发展的研究模式。这一成就带来的重要启示是:未来巴蜀文化研究需要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秉承地方文化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主旨;放眼国际学术视野,在区域文化研究中构建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话语权;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巴蜀文化学术研究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推动巴蜀文化纵深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邛崃——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起始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论述了邛崃山及古临邛地区为先秦至汉唐由蜀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南方丝路"和唐宋至近现代川藏"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和起始地区,在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汉代扬雄《蜀都赋》记:"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南则有犍?潜夷,昆明峨眉"。据此记载及其它相关资料考证后,笔者认为:青藏高原东缘至峨眉山自古就是一条自然生物、民族迁徙走廊,峨眉山生态、文态资源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世界瑰宝峨眉山不仅是古代巴蜀民族崇拜的圣山,也是古代巴蜀民族孕育之地和巴蜀民族"浪漫主义、球型思维、想象力的膨化之地",更是巴蜀民族走出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经之地,对南方丝绸之路上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影响很大。峨眉山仙禅合一的普贤文化是串连南丝路、东南亚及欧洲佛教文化颗颗明珠的"金线"这个大旅游文化圈为促进国内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相信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支持下,通过资源整合,南丝绸将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9.
巴蜀文化源流、内涵的新探索──《三星堆与巴蜀文化》评述范勇巴蜀文化瑰丽奇诡、博大精深,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征,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瞩目。近年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群的发现,使巴蜀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海内外研究三星堆遗址的学者众多,而且研究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论坛》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办刊宗旨,设有“中华文化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华儒道佛学研究”、“中华区域文化”、“巴蜀文化研究”、“三国文化研究”、“中外文化比较与交流”、“探索与争鸣”、“民族文化研究”等栏目。对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大专院校教师、学生,本刊不失为一本有相…  相似文献   

11.
由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的“巴蜀文化系列丛书”,现在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套由有关专家分别撰写的丛书,第一次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系统展示了巴蜀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系及其丰富  相似文献   

12.
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应拓宽研究视野,把学术研究与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四川云南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扩大其历史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如何把古代滇蜀文化与当代滇蜀文化相联结,把南方丝绸之路与当代东南亚及印度文化相联结,探寻出一条新南方丝绸之路的旅游文化发展途径,是南丝路旅游未来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四川与云南旅游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方向之一。新南方丝绸之路未来的发展,可以通过中国-东南亚-印度公路与铁路网建设,实现古老南丝路沿线现代旅游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13.
南方丝路远不是一般的商道,而是一条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国际通道,也是近代史上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的长廊。整理、挖掘、开发和利用南方丝路上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而且对于开展红色旅游,构建四川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四位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 ,早已经声闻天下 ,但是这项发现的重要价值 ,要等到相当长的时间以后 ,才会得到充分的估量。像三星堆以及巴蜀文化这样的发现 ,应该和历史上特洛伊、尼尼微等等一样 ,列入世界考古学的史册。灿烂的中国文明 ,系各民族、地区人民所共同缔造。文明起源的研究 ,是现代科学的重大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 ,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考虑到巴蜀文化本身的特色 ,以及其与中原、西部、南方各古代文化之间具有的种种关系 ,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 ,恐怕必须由巴蜀文化求得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从遗产保护的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文化线路",将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之无愧。在我国古代几大丝绸之路中,"南方丝绸之路"是开通最早、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交通大动脉,具有无比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价值。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宣布中国将与陆上、海上丝路所涉及的国家向联合国共同申请将丝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尽快列入"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名单。本文主要就南丝路的文化价值、申遗及其现实意义等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区域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了巴蜀地域文化圈的特质对体育理念多元化的影响,探讨了巴蜀地区体育多元表现形式及其多元体育理念的表现特征,论述了体育的工具性和体育的文化诉求,对巴蜀体育文化诉求的内源性、外源性及其对整个体育文化目标建设和体系构建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前瞻性的思考与审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概述了古丝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曾经在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商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以客观反映古丝路现今沿线旅游资源实体的手法,研究表明了古道沿线具有景观资源种类最多、民族风情最丰、高原风光最美、组合优势最强、开发潜力最大、旅游行程最短等几大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发展优势,分析表明具有发展观光、度假、生态、科考等复合功能的区域旅游资源经济纽带的巨大潜力;以整体开发旅游线路为先导,带动相关产业或行业的发展,重建南方丝绸之路商贸旅游产业集群,因而提出推动西南山区经济发展,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建设区域经济纽带和民族经济大走廊的战略构想。结论提出四川与云南应加强合作,以整体开发南方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为导火线,引起古道沿线其他产业的共鸣,建立中国西南内陆直通沿海的国际经济互动纽带,进而促使我国西南山区或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巴蜀文化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蜀文化的现代化,是四川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巴蜀文化的内涵、巴蜀文化的形态、巴蜀文化的传播以及巴蜀文化产业四个方面论述了巴蜀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途径和方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40年代学术界开始研讨巴蜀文化并最终确立巴蜀文化命题以来,巴蜀经济一直都是巴蜀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巴蜀经济研究中,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巴蜀手工业是最"热门"的课题,甚至在整个巴蜀文化研究中,巴蜀青铜器的研究也是最引人注目、成果颇丰的课题。本文将以学术史的角度,对学术界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巴蜀手工业中巴蜀青铜业、巴蜀金银制造、巴蜀玉器制造、巴蜀纺织业、巴蜀矿业、巴蜀建筑等方面研究的进展、成果与分歧,作出概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北方古族南迁和秦灭巴蜀南下的路线,论述了四川同汉中以及中原地区联系沟通的北方通道;由蜀人南迁和汉代开发西南夷,论述了成都(蜀)至云南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第二部分借用成都至云南腾冲古"蜀——身毒道"沿线各地秦汉文物考古资料,以证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存在。第三部分简要介绍南方丝绸之路水陆主要路线。第四部分论述了南北朝隋唐,"邛窑"青瓷烧造的兴起,以及沿南丝路的传播。其中着重论述了邛窑与越窑、耀州窑、长沙窑以及会理绿厂窑等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文章最后对唐宋时期邛窑外销瓷产品以及外销路线等问题提出了大胆推论,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