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飞夺泸定桥》(第十册)一课,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英勇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教学这一课,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飞夺”的过程中,着重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抢时间”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紧扣一个“抛”字,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从而受到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却能坦然面对、不断呼吁、梦想未来的动人事迹.赞颂了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在教学“坦然面对”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恩科西顽强抗争精神的一个词语.即“坦然面对”。接着请学生说说“坦然面对”的意思.并从文中找出恩科西“坦然面对”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交流各自对艾滋病的了解.体会病魔的可怕和生活的残酷。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想象、表达。  相似文献   

3.
《老山界》是一篇红色经典作品,从修辞学角度解读“我”的视角,从语用学角度解读“我们”的视角,再从“我”与“我们”视角的交错、融合来感受红军战士的品格与红军部队的精神品质,从而引导学生体悟长征精神,追寻“红色”情怀。  相似文献   

4.
课程的错位     
章礼华 《学语文》2008,(1):52-5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长征之歌”,第一课就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对学生进行革命历史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长征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安排本身无可厚非。但要把放在更大的背景下,从课程角度来看,就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导入: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冲破了敌人无数次围追堵截,经过万水千山,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今天学习的课文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2.读题。让学生讲“飞夺”是什么意思?谁飞夺泸定桥?结果怎样?  相似文献   

6.
作为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初中历史课运用“体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长征精神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一、注重体验,通过模拟长征实践课,对学生进行长征精神的教育体验式教育就是通过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其中的道德价值和道德情感,从而形成自身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模式。如讲完《重走长征路》这节课,我就组织学生走嵩山步道(全长5000多米),登嵩山峻极峰(海拔1492米),开展模拟长征活动,把学生带回到那个特定的年代。这样做,一则可以…  相似文献   

7.
<正>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铭记长征精神,不忘初心,江苏省苏州中学同区校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了"长征精神激励我……"主题海报绘制活动,以海报绘制的形式,深化学生对长征内涵的了解,领悟长征精神对时代风貌的引领价值。活动共收到学生作品50多幅,最后选出25幅在H长廊展出。通过此次活动让长征精神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激励他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铭记历史,不断奋进。  相似文献   

8.
《老山界》一文,真实地记录了1934年冬红军在长征中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全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行文周密,脉络清晰。在层次和内容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因此我在讲授此课时采用了“讲演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我让学生思考:长征胜利...  相似文献   

9.
"模拟长征,远足佘山"活动是我校坚持二十多年的传统活动,每年我校组织初一、高一新生远足模拟长征活动,教育学生们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案例】远足过程从学校徒步至佘山,途经10千米,历时三小时。出发前,通过授旗仪式,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锻炼意志、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活动中,模拟长征途中出现的情形,我们设计了四个活动情境。A事件:截获敌方情报,将有六架敌机轰炸我营  相似文献   

10.
在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将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阻,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然而,许多生活条件优越的青少年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对红军精神也缺乏认识和体验。在弘扬长征精神的今天.笔者以长征作为背景.设计了本课例,让学生在完成耐久跑、翻轮胎、搬运伤员等任务的同时磨练意志,增强团队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老山界》、《七根火柴》是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时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长征,增添知识接受教育,这是编辑此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偏重于从学生的学法角度提出的。1、“自主”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方式,有学习主动权和选择权。在学习过程中,我提倡学习充分自主学习,尽力做到:让学生明确目标。发现知识,让学生参与过程,选择内容,让学生掌握方法,探究疑难,让学生自我检查,学生能提问的我不先问,  相似文献   

13.
韩跃平 《考试周刊》2011,(90):219-219
“做中学”就是让孩子亲历整个探究过程,注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重视孩子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法国的索菲·雷米在进行“做中学”培训时曾提到“做中学”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自己观察,从现象中提出问题,激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表达出诸如“我认为,我想,我的观点是……”等。法国的“做中学”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动脑。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讲故事、唱红歌、读经典”的活动中,我讲完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价值和精神,我又给孩子们打了个比方:当时红军长征路途十分曲折,可它就是一条通向新中国的光明大道,红军队伍就是行驶在这条路上的一列长长的火车,伟大的毛主席就是掌握方向盘的人,虽然脚下的路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15.
一、立定志向,明确目标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①。张载认为:“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②。中学历史教学中,教育学生立志,一是指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胸怀大志,二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马克思曾说过:“我所知道的唯一的一门科学即历史学。”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马克思的话,如何确立学史的志向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第一堂引导课。我曾经向学生分析讲叙毛泽东读(三国),研习(资治通鉴),指导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红色道路.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还讲叙了…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我的做法是做到“四让”(即: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三让学生自己总结学法;四让学生自我评价)。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目标是一种激发动机的外部诱因。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十字路口的指示牌,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目标的提出应及时,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如教“分数的初步认…  相似文献   

17.
管敏章 《成才之路》2009,(28):67-67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引路人”的本领和手段。在班级工作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班级工作实际.有重点地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班级工作要做到“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1对学生明确学习做人要求,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成熟的思想决定成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我以育人方向为话题,提出了我对他们的要求即做一位正直的、有理想、有抱负、有上进心、有爱心以及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入学第一天,我就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这是作为我们班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要教师认真地教,也要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光有“教”的积极性,没有“学”的主动性,常常是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积极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活动场”的探究,经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长征”的回忆北京市环卫教育中心郑宝乾今年是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在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一段往事。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故乡在地处科尔沁草原的内蒙古通辽市。我们出于对革命前辈、对红军万里长征的伟大创举无限敬仰的心情,准备沿着红军...  相似文献   

20.
《马背上的小红军》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战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课文既没有波澜壮阔的长征场面,也没有刻画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只是通过小红军“骗”陈赓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长征的艰险,以及上下两代人对革命的忠贞不渝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找出“骗”的原因 1.从全文入手,让学生细读全文后思考:课文写谁“骗”谁?一共“骗”了几次? 2.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呢?(先因为陈赓两次要他骑马;接着是因为陈赓要与他同行;然后是因为陈赓要给他“一小包青稞面”)。3.文中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以及对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分析中了解到:小红军“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十分瘦弱;“一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小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