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什么写高考作文,要强调"中心明确"呢?我们读《红楼梦》,能概括出这样一个中心吗?鲁迅不是说,读《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那为什么考生就应该写一个"中心明确"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2.
读书,是人们运用主观能动性获取知识的途径。读书的效果,既同读书的方法有关,也同读者的思想品格有关。鲁迅在谈到读《红楼梦》时就说过:“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  相似文献   

3.
一、导言 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有可能不同,甚至会由此而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比如鲁迅先生曾就《红楼梦》有如下评述:“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4.
吴奇 《师道》2023,(12):33-35
<正>一部好书,之所以百看不厌,是因为内容繁盛。加之阅读会带有个人色彩和个体思维角度,故而每人阅读收获亦有不同。正如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又如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中国小说史略》)选择角度不同,会发现不一样的奇妙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是人在进行创造和创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在人的心理活动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对于究竟怎样培养创造力,众说纷纭。正如鲁迅在谈到《红楼梦》时曾说过:“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济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  相似文献   

6.
文本评价法     
评价是各有所见的,诚如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样一部《红楼梦》,  相似文献   

7.
序《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没落社会的百科全书,它的社会历史意义,早有众多的“红学家”论述。鲁迅先生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如果不是从政治的角度,而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红楼梦》,那么,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从中了解本行业的过去,并从各个方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虽然用这句话作为本文的开头显得有点不伦不类,而且还有亵渎“经典”的嫌疑;但在大众传播时代,一个文化商品能在一夜之间迅速蹿红,并在广大人群中产生反响,且还有点群情激昂,仅此而论,2009年播出的《潜伏》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现今的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中,部分学生盲目依赖教师讲解和参考资料,导致独立思考、领悟能力退化严重。就此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正如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先生认为一篇作品的命意,会因为读者眼光的不同而产生种种见解。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8,(2):143-144
<正>提到鲁迅与明清小说之间的关系,一般人可能都熟知其对《三国演义》写人上"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缺失的指摘,也知道其对《儒林外史》"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评价,至于其关于《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的那段论述,更是脍炙人口。鲁迅之能有如此精辟见解,自然源于其对明清小说的长期浸淫和深入研究,他先后著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小说旧闻钞》  相似文献   

11.
释《蝃蝀》     
鲁迅在谈到《红楼梦》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此话可同样用于《诗经》。比如明明是一首劳动人民的情歌,却有一大批封建学者站出来,正言厉色地斥之为“淫奔”,诟骂之辞,蔑以复加。《诗·鄘风·蝃(虫东)》,就遭到了这种厄运。《蝃(虫东)》诗共三章十二句,兹先录于下,然后再看看历代封建学者对它的“审判”。  相似文献   

12.
不唱反调     
同样一件事 ,不同的人 ,会有不同的看法 ,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同是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有人为之倾倒 ,百看不厌 ,也有人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小说《红楼梦》问世 ,褒之者赞之为千古绝唱 ,贬之者诉之为诲淫诲盗 ,就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 ,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理念产生不同的观点 ,不同的观点导致争辩 ,本是很正常的事 ,可是有些青少年朋友 ,本无所谓自己的观点 ,经常要和别人发生争论 ,只是养…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与《红楼梦》只是读与被读的关系。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基于这样一种现象:在当前的许多阅读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说到“有感情地朗读”时便总认为读某段文字读出某种既定的语气,读得有声有色便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样做恰恰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忽略了学生对某篇(段)文章的自我感受和独立见解。正如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红楼梦”,每个人读某段(篇)文章,都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4.
<正>"说",《说文解字》曰:"释也。"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才会有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因说话之人立场不同、视角不一,对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同一本书,才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观点、说法  相似文献   

15.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原载诗集《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 人生风景,层出不穷。孤鸿声里,暝色高楼,断肠人在天涯是风景;小桥,流水,人家,“东  相似文献   

16.
<正>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断章》取自于卞之琳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对其十分满意便保留了下来,既是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2011,(14):5-6
引言你知道吗,角度的变换会产生神奇的效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角度的灵活变换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8.
某市2004年高一年级学年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物换星移,冬去春来,这是大自然的风景;霓虹闪烁,大厦摩天,这是都市的风景;亮丽青春,朗朗书声,这是校园的风景。诗人卞之琳《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情境,有人认为堪称最美的风景。但也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总是在不能到达的远方;还有人说,在善于发现的眼里,到处都有美景。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以"最  相似文献   

19.
看风景的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这是个很美好的午后,有暖得可以溶化的阳光,静默得如同头戴黑纱的修女的青灰色的桥,流光溢彩的河水,和笑容恬静的行人. 可是我亲爱的看风景的人,为什么你会一个人坐在这里,安静地伏在桥上一言不语?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欣赏《断章》是在“文广电台”的《夜色温柔》中。叮咚作响的泉水声是背景,男主播用富有磁性的嗓音低吟: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那时正是夜深人静之时,午夜的风偶尔从窗口钻入,我轻轻地伏在床边,闭着眼让泉水流进我的思绪。唯美的诗章在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