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输出处理是同声传译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同声传译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眼于探索同传信息输出过程中语言转换的技能,根据同传经验,从汉英语言差异的角度提出了汉英同声传译在输出过程中对语言有效的简洁处理策略,旨在为同传训练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同声传译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调音台电路的分析 ,给出了用调音台实现的同声传译系统 ,它不仅具有基本的同声传译功能 ,还非常容易实现 ,解决了大型同声传译系统费用高 ,设备安装、调试、使用操作复杂等问题 ,扩大了调音台的应用范围。并且将其应用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 ,实现多功能的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3.
同声传译的过程是译员激活自身的语言、文化图式,运用同声传译策略,实现交际目的一种策略性过程。常见的同声传译策略包括信息重组、顺句驱动、简繁有度、因时而动、适时调整、适当预测等。这六种同声传译策略各具特点与作用。在现场同声传译实践中,译员正是通过恰当利用这些策略,顺利地完成了同声传译任务。同时,研究还发现,了解同声传译策略是将陈述性知识转换为程序性知识,进而自觉运用于同声传译实践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同声传译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运用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的一部分的谈判采用了英、法两种语言的同声传译。这是翻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意味着同声传译作为一种专业开始形成。后来,二战后的纽伦堡军事审判法庭审判纳粹战犯,同声传译第一次得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同声传译逐渐成为最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为了弥补同声传译员的人才缺口,各大院校都在筹划建设同声传译实验室以培养更多的同声传译人才.本文针对同声传译实验室的建设,结合语言实验室的建设经验,提出了一些颇具参考价值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与广泛。而同声传译作为一种语言间高效的传达方式,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同传中的预测技巧,在理论上可以说是使得同声传译成为可能的重要认知手段。本文通过对预测技巧的进行分类阐述,具体描述和分析了该技巧在同传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的翻译生态环境和适应/选择论,能够阐释同声传译语言输出中的"脱离语言外壳"和"顺句驱动"策略的动态应用机制。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解析了在同声传译言语输出过程中,如何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运用这两种策略,在不断的动态平衡中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8.
同声传译中的省略是指在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下意识地概括或者省去源语中不必要的信息,以保证同声传译的达意与流畅。同声传译中省略的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语言差别的省略,因起始误译而导致的省略,因前后文内容同义而发生的省略,因精力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省略,以及因理解失误而导致的省略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解析同声传译.Gile 假设同声传译可以看作是一个脑力处理模式,包含了三种精力,即听力和分析精力L、短期记忆精力M和话语产出精力P,从语言认知的视角来解析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完成各项任务的脑力分配,用认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同声传译译员的能力训练,从而改善工作表现  相似文献   

10.
省力原则是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省力策略也是同声传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策略,尤其从认知负荷的角度来看,在同声传译活动中,译员同时对语言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和再表达等进行一系列认知处理,在有限时间同时进行大量复杂的认知活动时,因此,为了避免因处理能力超负荷而遭遇窘境,省力原则在同声传译中的重要性及其适用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1.
同声传译的本质目的在于完成文化间的互相交流,所以其重点并不在于勉强的达成两种语言间的文字对等而在于完成真正交际意图的传递。故此基于同声传译交际内核的本质需求,结合同声传译认知负荷的特点,适当的省略某些信息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严格时间限制的极其复杂的口译活动,译员在接收原语输入的同时要完成语言感知、理解、转换和译出。词块可以作为整体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口译时直接提取而不需进行语法分析和生成。在同声传译中有效运用词块,能够减轻脑力资源的消耗压力,提高同声传译译文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相似文献   

13.
同声传译训练系统的成功运用可以解决传统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New Class DL760同声传译训练系统主要由主席及控制单元、翻译单元和代表单元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同传训练,另外还有专业口语训练和自动化口语考试等功能。系统不但可以满足日常的同声传译训练要求,还提供了贴近外语语言教学的其他实用功能,满足同声传译、听、说技能培养的专业化、技能化和实战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张雯雯 《考试周刊》2008,(7):190-191
笔者分析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各自的特点及区别.以及交替传译在同声传译培训中的作用及其优势,从理论及自身经验基础上反驳了同声传译培训不需要教授交替传译课程这一观点.并提出交替传译课程对同声传译培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同声传译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过程,其中技巧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同声传译的译员可以在顺句驱动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技巧的运用,达到同声传译的理想化.在这些技巧中,增补对于同声传译来说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英汉同声传译具有即时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英汉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的重要性,也就是同声传译中要遵循顺译的原则.然而顺译并不是简单地按照原语的顺序将话语人的话语逐字地顺序不变地翻译出来,而是在顺译原则上借助预测、断句、切分、等候、调整、移位、增补、删减、重复等技巧来辅助翻译,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其中预测是诸多技巧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同声传译面临时间紧迫、汉英两种语言转换的挑战。合理运用压缩策略可使同传译文清晰简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利于听众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目的。结合口译中具体实例,阐述压缩策略适用情形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同声传译是一种高程度的认知加工过程。试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出发,分析同声传译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并结合同声传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同声传译实践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技巧。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高校陆续招收日语翻译专业硕士(MTI)的今天,如何在生源基础薄弱、严重缺乏日语环境的情况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口译及同声传译,是当下非常迫切的研究课题。作为MTI课程设置的重要一环,文章提出了建设视频语料库,并运用于同声传译基础训练教学的命题。通过视频语料库,随机模拟话题情景、训练专题话题的同步复述与迻译,以达到固话同声传译的语言基础及提高学习者语言操控能力的目的,从而探索出一条培养高层次区域性日语口译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20.
苏飞  王珊珊 《海外英语》2012,(13):157-158
同声传译工作极具挑战性,吉尔的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清晰地阐明了同声传译的过程。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说明,同声传译对时间、脑力和协调能力要求很高,适当采用省略、指代和概括等简化策略能有效节省时间,改善译文产出质量,这在同声传译实践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