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离婚率逐年上升 ,许多完整的家庭解体 ,许多幼儿要面对父母的选择 ,要失去一方的关爱。我园中班有一名幼儿叫席×× ,其父母离婚后 ,他判给父亲 ,他的父亲不准他跟母亲来往 ,有一个星期五的下午被母亲悄悄地接走 ,第二个星期一下午到幼儿园接幼儿时 ,父母都没有来接 ,本班老师打电话通知他父亲 ,他的父亲来接孩子时 ,得知孩子感冒了 ,非常生气 ,对老师 :“我不接他 ,你们老师叫他妈妈来接。”甩手就准备离开 ,席××看见父亲来接时 ,边哭边喊 :“不跟他走 ,我要妈妈。”最后 ,在老师的劝说下 ,这名幼儿哭着被他父亲抱走了。看到这一幕 ,…  相似文献   

2.
情况分析 幼儿入园第一天是他们自出生后第一次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环境。由于对新环境陌生、畏惧,因此,入园第一天大多数孩子又哭又闹,尤其是一些适应力差的幼儿,这种现象要持续一个月左右。父母对孩子刚入园也不甚放心,常见有家长在室外悄悄地探望。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入园第一天”半日活动。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接连碰上几位幼儿家长叹苦经。一位母亲说,她夫妻俩晚上常常有工作,还得搞点进修,于是费了很大力气将孩子送进了全托幼儿园。开头他们照老规矩,星期六下午接孩子回家,星期一上午送孩子入园。后来老师告诉她,有些家长星期三下午也将孩子接回去,第二天早上再送来。当时她还不领会这话的“精神”。不久,孩子回家后埋怨越来越多了,发展到不答应星期三去接他,他就哭着不肯回幼儿园,因为  相似文献   

4.
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识字?我的经验是,首先,根据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两岁左右的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环境很不习惯,好多孩子一味哭喊着“找妈妈”。这时我就拿出“妈妈”字卡,告诉孩子,这就是妈妈,谁如果想妈妈了,就过来亲亲“妈妈”,这一招儿还挺灵,有好几个孩子亲完“妈妈”后止住了哭声。几天下来,孩子们也逐渐认识了“妈妈”。在新年联欢会上,我们把好多字贴在孩子能够得着的地方,让孩子去亲亲“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识这些字,并且高兴地过来亲亲他们。第二,设置环境,培养幼儿识字的意识。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我们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为孩子设置了学习汉字的氛围:把教室里的物品  相似文献   

5.
每逢星期一,总会有家长来为孩子请假。原因不是发热、咳嗽,就是呕吐、腹泻。星期一幼儿出勤率低似乎已成规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认为:病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长方面。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果家长在双休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的伙食是由懂得儿童营养知识的老师负责安排的,既好吃又有营养。可有些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好。星期天,一天三餐,让孩子吃得很多,外加许多零食,造成孩子的胃负担过重,肚子不舒服,甚至拉肚子。星期一回园,总有不少孩子喊:“老师,我肚子不舒服。”“老师,我要睡觉。”这一天的午饭自然吃不下了,还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马虹  赵霞 《学前教育》2004,(7):23-23
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与父母亲人度过了周末后,周一来园时情绪低落,沉浸在对父母亲人的依恋之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也有人称之为星期一“情绪症”。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同我们成人一样,经过了双休日的放松娱乐,到了周一早晨起来,还没有进入“状态”。那么,如何调整好幼儿的情绪呢?教师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清 《早期教育》2000,(11):32-32
星期一,当我急步走进活动室时,看见已来了七八个孩子,他们围在我身边问这问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明白,因为今天是竞选小组长的日子。(幼儿的行为表明他们希望获得“组长”的称号,希望得到教师及同伴的认可,这十分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即他们开始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孩子学会走路和说话后,精力一天比一天旺盛,一会儿摆弄这,一会儿摆弄那,一刻也闲不下来。这些活动都是孩子生活的需要,是他们日常的“工作”。在活动中,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也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一项任务。幼儿从小喜欢收集一些废品,如糖果纸、火柴盒、香烟壳、木块、钉子、电线等,并视为“宝贝”。他们已经  相似文献   

10.
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入园适应工作是一个老话题 ,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但在这些方法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1 让家长与孩子强迫分离许多人认为 ,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以后 ,一旦孩子哭闹着不肯让家长离去 ,家长千万不能心软 ,必须马上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分离法”。我认为 ,“强迫分离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只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 ,使那些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对入园产生恐惧。幼儿的情绪 ,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排解。在幼儿入园时 ,家长可以与孩子相处一段时间 ,并与孩子一起游戏。教师应热情迎接幼儿和家长 ,并…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背景 每年小班新生入园时,幼儿在与家人分别时都会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的确,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陌生的环境中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和潜在的危机,他们为离开父母可能带来的危险与对新环境缺乏控制能力而感到不安。这种在预感潜在的危险或不幸时所产生的强烈的负性情绪和紧张的身体症状就是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当人们面临或预见到某种现实威胁和危险时,会出现焦躁不安、紧张和恐惧。幼儿期的分离性焦虑则是幼儿离开自己的亲人时,面对着不熟悉的、不理解的环境,感到不安全而产生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2.
幼儿离园,通常都是父母或祖辈来接孩子,但有时父母或祖辈有事,也会委托他人来接孩子。当委托人来接孩子时,教师往往不放心,生怕孩子出意外。为此,我园制定了填写“委托书”制度。 幼儿园统一印制“委托书”(内容附后)。凡委托他人代接孩子的家长,必须事先到本班教师处填写“委托书”。接孩子时,受托人必须在“委托书”上签字后,教师方可放孩子。“委托书”由幼儿园保存。家长在填委托时间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填某日,也可填某段时间,所以,“委托书”既适用于某日委托他人代接孩子,也适用于短期(几天或一段时间)和长期(一学期)委托他人  相似文献   

13.
每年都有一批幼儿要上幼儿园。许多家长都在为孩子做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如买茶杯、洗漱用品以及床上用品等等,却忘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教会孩子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新生入园时,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幼儿身体不舒服或有病,却不知道告诉老师:有的幼儿没吃饱饭或尿湿了裤子,也不吱声:有的幼儿被别的孩子打了或抓伤了  相似文献   

14.
王洪成 《幼儿教育》2001,(11):25-25
读者来信我园大班一名幼儿午睡时鼻梁不小心碰到床沿,当时只碰破了点皮,但未流血,值班教师发现后立即用紫药水对伤口作了处理,并向该幼儿的父亲作了解释。第二天,该幼儿的母亲不满地对老师说:“孩子鼻梁上不宜涂紫药水,会留下疤痕的。”两天后,下午户外活动时,该幼儿和另一幼儿不小心碰了头,鼻梁新痂被蹭掉了。这回幼儿的母亲十分恼火,认为孩子破了相,一定要上法庭讨个说法,不管教师怎样解释都无济于事。请问:幼儿园是否应对此承担责任? 新疆霍城王爱玲  相似文献   

15.
从“分苹果”现象谈幼儿分享与谦让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描述:一天午餐后孩子们去吃苹果。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先吃完饭的孩子走到苹果盘前仔细地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只有几位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等到最后几位小朋友吃完饭时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笔者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相当多的宝宝得过幼儿急疹。这种病会传染,但能自己痊愈,家庭对症护理最关键。"大夫,你快看看我的孩子是不是药物过敏了?孩子高烧3天了,在社区医院打了3天点滴,今天烧倒是退了,可是全身出了很多皮疹,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妈妈抱着1岁左右的孩子前来就诊。孩子的精神状态不错,就是浑身有红色的皮疹。仔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做完检查和化验后,我对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得的是典型的幼儿急疹。皮疹的出现并不代表疾病的加重,反而预示着疾病在恢复中。”  相似文献   

17.
王文娟 《山东教育》2005,(33):27-28
随着各个托幼园所相继开园,三岁左右的新入园幼儿及其家长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这是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一切,被送入功儿园这个陌生的新环境,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何让这些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9月开学后,一部分幼儿将进入小学校学习。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开学后很长时间也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出现浑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还伴有头晕、口干舌燥、烦躁、焦虑等症状。他们多怀疑这些现象是孩子厌学的表现。其实这是读书儿“开学病”。全国至少有5种“开学病”  相似文献   

19.
某天上午,我在大班看到了下面的活动情境,引起了我的思考。带班教师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的活动。当教师让幼儿核对自己的生日时,方方却离开座位两手伸直抓住门板(当时他的座位刚好在这扇门板旁边),两脚紧夹住门板的下方两侧,身体向后倾斜,嘴里轻声喊着:“冲浪了!冲浪了!”一副得意、满足的样子。带班教师无暇顾及,仍帮助孩子核对生日。方方便继续“冲浪”,声音也响了起来:“冲浪了,冲浪了……”此时,教师发现了方方的“出格”行为,连忙喊道:“方方,赶快坐好,谁叫你离开座位的?”旁边的孩子也连忙拉他坐好。方方只好坐回…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我园中班幼儿朱丽身上发生的一件事,震惊了全园教师和家长,引起了一阵波动.事情是这样的:星期一晨间活动时,中班的吕老师突然发现朱丽小朋友座椅上有一滩血,孩子吓得直哭,翻开孩子的内裤,发现孩子的下部仍在继续流血.这是怎么回事?赶快止血后,吕老师耐心地询问朱丽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