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常权 《中国德育》2005,(10):13-13,15
【精采回放】《大众日报》、《临沂日报》以及《中国少年报》、《辅导员》杂志等18家报刊媒体,都在突出的版面,报道了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与沂蒙小学生结成忘年交的动人故事。谷爷爷曾在沂蒙老区工作战斗过。在沂南县少先队组织和老一辈开展“牵手沂蒙”活动中,他第一个给沂蒙后代来信。  相似文献   

2.
沂南县大庄中心小学地处沂蒙老区中心、沂蒙试验开发区内,德育资源非常丰富。近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  相似文献   

3.
丁来瑞 《山东教育》2005,(14):13-16
沂蒙边陲,沭河东岸,苍山脚下,有一所远近闻名的现代化职业学校,它就是临沭县职业中专。这所学校创建于1976年.199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200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近年来.众多落户在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外资、合资企业慕名到这所学校选用毕业生,由于求大于供,不少企业提前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五年来,山东省沂南县教育局密切联系本县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沂蒙老区德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创新有鲜明沂蒙特色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和学习、生活的道理。用诞生在故乡的一代贤相诸葛亮的智慧和执着,着力打造令人信服的有沂南县特色的德育创新品牌,精心培育新时期的民族精神,以扎扎实实的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相似文献   

5.
地处沂蒙老区腹地的山东省沂南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徐向前、罗荣桓和陈毅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长期工作战斗过。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就诞生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近年来,沂南县第三实验小学,充分发挥这些难得的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的“沂蒙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新课改,锐意创新学校德育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校本德育新路子。 一、更新观念,创新校本德育特色 1、创建“三全育人”新机制 沂南三小贯彻“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  相似文献   

6.
朋友:您看过舞剧《沂蒙颂》吗?您看过京剧《红嫂》吗?这两脍炙人口的剧目塑造的红嫂原型,就是山东省沂南县的明德英奶奶。1941年冬,日军"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所在地的沂南县马牧池周围村庄。一天中午,明德英在一片坟地中发现一位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小战士,原来他在突围中被子弹击中肩臂,因失血过多而昏迷。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15日,在山东省沂南县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基会主办的《希望月报》,被该县教育局推荐为三种优秀中小学德育报刊之一,向全县征订。这个县地处沂蒙老区中心,有14处中国青基会捐建的希望小学,自筹建以来就沐浴着希望工程的阳光。  相似文献   

8.
沂南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张秀丽同志讲话(摘要)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共青团中央希望月报杂志社捐赠“希望书库”暨首批沂蒙老区希望月报小记者站现场挂牌的仪式,这是我县共青团、教育工作史上的一件大喜事,这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2004]9号文件,进一步推进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  相似文献   

9.
活动园地     
山东省沂蒙地区学生记者活动指导办公室报道里庄中学友谊运动会4月20日,沂南县里庄中学第一届友谊运动会隆重举行。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拔河比赛"、"迎面接力赛"、"协作前进"等项目,扩大了学生参与面,鼓舞了学生强身健体的愿望,较好的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朱润之撰稿)  相似文献   

10.
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学互源、互塑。沂蒙精神是现代沂蒙文学的总主题;而沂蒙文学又以其形象性与艺术性生动演绎着沂蒙精神,尤其是沂蒙文学中“红嫂”的艺术形象所凝聚的女性品质、奉献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极大丰富了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可见,“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与沂蒙精神息息相关。从沂蒙精神的视角系统梳理“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阐释其主题、形象、美德与沂蒙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探求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内在动机与根源,综合考察红嫂叙事的美学特征与创作经验,助力红嫂题材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11.
沂蒙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沂蒙精神是沂蒙文化发展的结晶,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临沂发展步伐,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把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思想基点与逻辑起点,沂蒙精神作为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元素,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具体展现。一部沂蒙革命史,就是一部传播真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信念的光辉历史;沂蒙革命斗争的历程,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在沂蒙地区践行初心、勇担使命不退缩的辉煌画卷;为了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沂蒙大地上的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惜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战斗、生活在沂蒙地区的共产党人,无论是根据地高级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正是由于他们秉承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从而推动着沂蒙大地上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伟大政党领导伟大实践,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之所以能够孕育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创造了根本前提;党领导的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伟大建党精神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源头活水。沂蒙精神所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点,也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着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两种基本范式,两者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沂蒙精神等中国红色文化研究存在着重思辨研究轻实证研究的倾向,丰富实证研究范式是沂蒙精神研究实现学术化转型的必由之路。《沂蒙精神的概念模型:沂蒙老区百岁老人社会记忆的扎根研究》一文是沂蒙精神实证研究的典范,在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和学科交叉四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学术研究特色,是沂蒙精神实证研究范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沂蒙精神的研究还需要在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范式方面进行更多探索,以推动沂蒙精神研究的学术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的主体价值观与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把握沂蒙精神的本质核心,最根本的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角度去理解认识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深化和弘扬沂蒙精神,需要从与时俱进的视角,认识把握沂蒙精神的内在本质。赋予沂蒙精神以时代价值和当代功能。把握时代的脉搏,站在时代的前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当代、发展、现实的视野,以科学全面的发展观来探索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践行和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社会实践为沂蒙人民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为沂蒙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所彰显的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品格,激发了沂蒙人民的抗争精神,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群同心、军民联合闯出了一番新天地,提升了沂蒙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坚定了跟党走的政治立场,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回顾百年来沂蒙地区的发展历程,每次阶段性成绩的取得都是党群同心、协力拼搏的结果,沂蒙人民传承和弘扬这两种革命精神并将其转化为爱国心、感恩心、事业心,推进了沂蒙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处沂蒙老区中心、素有“山东小延安”美称的沂南县岸堤镇,自1938年就诞生了享誉省内外的“山东省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也称“抗大一分校”),在“抗大一分校”旧址创建的岸堤镇中心小学,1993年为扩大规模搬迁到现在的新址。学校辖12个行政村,辖区人口15000人,占地16万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435人,41名专任教师,教师学历达标100%,其中68.5%具有大专学历。  相似文献   

18.
沂蒙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蒙文化是有史以来生活在沂蒙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空间上界定,沂蒙文化范围大致包括今临沂市、日照市以及沂沭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时间上界定,沂蒙文化历经了史前时期、西周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至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这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沂蒙文化的内涵,概括起来有:山东文化、经学文化、名士文化和东夷文化、古国文化、沂蒙革命文化。沂蒙文化有原生性、连续性和交鬲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沂蒙地区中共早期党组织发动的几次农民暴动述评孙芹丽沂蒙地区早在1927年春就建立了党的最早组织,随后不久,沂蒙大地上便形成了以沂水、日照、临郯为中心的三大党组织体系。党组织自建立之日起就十分注重领导群众斗争,20年代末,沂蒙地区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巳...  相似文献   

20.
在沂蒙精神研究走向纵深多元的今天,从历史记忆的视角对之开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既有现实的紧迫性,也有学理的必要性。亲历抗战的沂蒙大众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真实地呈现了沂蒙精神的生成历程。挖掘沂蒙精神的这些历史记忆不仅能够丰富沂蒙精神的建构体系,而且能够开拓党史研究的新视角,还能彰显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