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著名的故事——《杰米扬的汤》,读读它,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杰米扬是位十分好客的人。有一天,一位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他亲自下厨烧制了最拿手的菜——大盆鲜美的鱼汤。朋友喝了第一碗,感到很满意。在杰米扬热情地劝说下,朋友勉为其难地又喝了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已有点嫌多了。可米杰扬没有觉察到,仍然一个劲地劝朋友再喝汤。朋友终于忍无可忍;  相似文献   

2.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杰米扬的汤》,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可口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一盆地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的佳肴,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3.
张陈 《考试周刊》2011,(33):184-185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杰米扬的汤》,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可口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他一盆接一盆地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的佳肴,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4.
5.
哎!面对眼前一本是A出版社出版的《克雷洛夫寓言》,一本是B出版社出版的《克雷洛夫寓言》,我唉声叹气。学生托我网购,因为A出版社的书库存量不足,我只好又购买B出版社出版的书。  相似文献   

6.
陈丽云 《师道》2010,(5):24-24
哎.面对眼前一本是A出版社出版的《克雷洛夫寓言》,一本是B出版社出版的《克雷洛夫寓言》,我唉声叹气。学生托我网购,因为A出版社的书库存量不足.我只好又购买了B出版社出版的书。可这两种版本的书的质量差别实在太大了,怎么分呢?  相似文献   

7.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句俗语,意即饺子是美食,是最好吃的食物。可是假如让一个人天天都吃饺子,想想会是什么后果,反正我会提起饺子就有吐的欲望。问题不在于饺子,而在于吃的方式。知识的学习对于孩子是重要的,是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所必需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每时每刻都要看书学习。其实,孩子身上出现的许多问题、亲子关系中的某些冲突都与父母把眼睛只盯在孩子的学习上紧密相连。本期的《孙老师话题》,谈的是亲子时间问题。一些父母因为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而心存歉疚,但是事实是,…  相似文献   

8.
贾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同学们读过寓言作品吗?学生:我读过《伊索寓言》。贾老师:那是古希腊的作品。学生:我读过《克雷洛夫寓言》。贾老师:很好!那是俄国的作品。别光说外国的啊,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通过寓言阐明道理。时至今日,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呢。谁能从小学课本里举几个中国古代寓言作品的例子说说?  相似文献   

9.
谢基立 《家教指南》2006,(12):41-42
我是一个儿科医生,在工作中曾碰到过这样的病例:一个初夏的早展.一位家长抱着5个月的婴儿.匆匆跑进医院的急诊室,当时这孩子面色青紫.呼吸窘迫,心音很弱,而且对刺激毫无反应.患几分明处于昏迷状态,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10.
有一只会变成金箍棒的小铃铛,挂在绳子上.风儿一吹,它就不停地唱。  相似文献   

11.
狗的友谊     
黄狗和黑狗躺在厨房外的墙根边晒太阳。它们已经吃饱了,于是攀谈起来。它们谈到人世间的各种问题,恶与善,最后谈到了友谊问题。  相似文献   

12.
好孩子标准也应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尽管目前对“好孩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威的界定与标准,但做家长的都会根据自己的体验,参照周围成功人士的模式,构画出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由《知心姐姐》杂志完成的一项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现状”的调查就显示了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在问及“您最满意自己孩子哪一点”时,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04名父母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野军 《早期教育》2000,(4):21-21
一只大木桶在路上玩,它不停地滚啊滚……一只小鸡,一只小鸭,还有一只小鹅见了它,大声喊:“你是会滚的汽车吧?停一停,停一停!请你送我们回家好吗?”“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嗯,我是会滚的汽车,那就请上车吧!”小鸡、小鸭和小鹅,蹦蹦跳跳钻进了大木桶里。大木桶又滚啊滚,滚啊滚——小鸡、小鸭和小鹅唱起歌儿来。  相似文献   

14.
谭虎研究员最近出了一本“小书”———《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说它小,不仅因为全书总字数不过9万,而且皆由千字短文辑录而成。如此“小书”,也许很多“专家”、“学者”不屑为之,惟恐其小而不足以显示自身的“学问水平”。当然,更多的人都愿意相信,学问大小并不是由篇幅长短来度量的。谭虎同志这本“小书”历经数年积攒而成。诚如作者在“代序”中所言,1992年,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一所全省性的家长函授学校,并创办了一份《家教导报》,本书所收短文均是应邀为该报“家教评论”专栏撰写的文章。短文难写,这是有写作…  相似文献   

15.
16.
谢美红 《初中生》2006,(4):32-33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两个讥讽胆小鬼的故事。一个叫《胆小的猎人》,说有个猎人在寻找狮子的脚印,遇到一个打柴的人,他问打柴人有没有看见狮子的脚印,狮子往哪个方向跑去了。打柴人说:“狮子就在附近,我指给你看吧。”猎人一昕,吓得脸色变自,上下牙齿直打战,嗓音发抖,说:“我只要找到狮子的脚印,并不要找到狮子!”  相似文献   

17.
王寿斌 《现代家教》2003,(10):12-12
经常带着孩子出入各种各样的场合,难免遇到一些不便说或不好解释、不想解释的事情,于是便用8岁的女儿做“挡箭牌”临时应付。比如,不凑巧在某个地方玩得晚了,别人问起缘由,便顺口答道:“都是王兢(女儿名)闹的,贪玩不肯回家。”走在大街上,心血来潮想吃羊  相似文献   

18.
也谈“易子而教”——兼论家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第3期刊载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易子教育”质疑》。从中获悉,2002年暑期,哈尔滨市流行“易子教育”。其做法是:朋友之间“换”孩子,即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接受另一种教育,使其改掉在自己家里改不掉的坏毛病。这虽是局部地区的一种尝试,而它涉及的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局限性,却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故值得一议。据孟子称,“古者易子而教之。”事实是否如此,且不管它。看来孟子倒是赞成这种做法的。他还说出一番道理。不过孟子以还,古代也鲜有这种先例,或同后来官学、私学日益增多相关。而在如今学校教育发达的时代,出…  相似文献   

19.
初次读到《瑞恩的井——梦想的力量》我就被它吸引,被它震动。文章用的是叙述的形式,讲的是一件事。但是这件事,却让我有颇多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刚开学几天,就见到好几位家长来学校诉苦,被诉人就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哭诉的内容大致相同,就是讲孩子生活条件如何好,可就是不听话,不懂事.其中有一位妈妈与班主任的谈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妈妈也许真的被儿子激怒了,声音很激动:"老师,请你帮帮我,不怕您笑话,我真的不会教育他.我为了他的学习,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学习用品家里多的是,为了能让他少跑些路,我每天都送饭到学校……可他就是不听话,经常拿家里的钱乱用,我气不过,便动手打了他,想不到他居然跑出去到亲戚家住了几天……"说到此,妈妈已经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