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足迹分析法为测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简洁有力的工具。随着研究的深入,生态足迹测算在许多时候还不够准确并缺乏预见性。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必然需要不断完善,它的突出问题体现在:用于测算的信息获取不够完整、对发展的公平性考虑不周、生物生产能力评价过于标准化、属于纯静态分析等等;相应的方法则是引入“投入-占用-产出”分析模式、综合发展度、“实际土地需求”概念和ARIMA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以贵阳市2005年统计年鉴为依据,对贵阳市2004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870656hm^2/人,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模型的广西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义  张合平  李丰生  郭琳 《资源科学》2013,35(8):1601-1610
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仅核算人类活动对水资源供应的占用情况而未测算其对水环境净化功能的占用程度.为此,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并用该模型对2003-2010年广西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①水资源账户中,淡水生态足迹2003-2005年较快上升,随后几年缓慢下降;水资源承载力较高,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多,水资源生态压力较低,三者2007-2010年起伏较大;②水环境账户中,有机物污染水生态足迹<磷污染水生态足迹<氮污染水生态足迹;最终水污染生态足迹很大,2003-2006年逐年升高,2007年迅速下跌,之后缓慢回升;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同;水环境生态赤字甚多,水环境生态压力很大,两者2007-2010年波动剧烈;③传统模型下广西水资源安全度很高,而改进模型下该地区水资源处于严重不安全状态.与传统模型相比,改进模型计算方法更科学,计算结果更符合广西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刘子刚  郑瑜 《资源科学》2011,33(6):1083-1088
本文初步界定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将水生态足迹分为水产品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污染生态足迹,并建立了水生态足迹模型。其中,采用了Wackemagel的水产品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采用了基于水资源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采用零维模型计算污染稀释净化需水量,构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最后,以扣除60%生态需水为前提建立了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模型计算了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承载力超过水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但是水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水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大;由于水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大,水产品生态足迹在水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也逐步地增强,很多犯罪分子在作案的时候都带手套作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有意地破坏现场。但是随着我国刑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犯罪现场提取微量的证据以及分析犯罪分子的足迹的侦查活动也越来越多。在很多时候犯罪现场并没有很多其他的物证,此时的足迹分析对于案件的侦破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生态足迹和水足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燕  王效科  逯非 《资源科学》2011,33(6):1145-1152
生态足迹和水足迹作为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本利用程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生态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食物是人类首要的消费品,其消耗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将反映维持一个区域的人口基本食物需求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本研究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的现状,重新计算了均衡因子和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等模型关键参数,改进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人均土地面积达到1.967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2.025hm2/人;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耗人均虚拟水为1023.05m3/人,约为居民消耗实体水的5倍,反映了北京居民食物消耗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和水资源来满足,将对区域土地和水资源造成很大胁迫。本研究采用基于北京市实际食物来源的估算参数更能反应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其结果表明北京市食物供应选择从国内其他地方输入有利于减少北京市食物消耗所引起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研究成果可为北京市农林渔牧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以及食物供应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污染足迹: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传统生态足迹理论虽然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其无法全面评估人类活动的根源在于土地功能排他性假设限制了其对利用生态系统非生物生产性产品和服务的人类活动的衡量。为了摆脱传统生态足迹理论的局限性,应当承认土地功能多样性的客观事实。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污染足迹为例进行了系统分析。污染足迹,即基于污染物吸纳的生态足迹,是一类典型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它不是对传统生态足迹中能源足迹的简单置换,而是能够囊括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污染物,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类别或类型进一步细化。污染足迹计算的难点在于必须明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而确定进入各种土地类型的污染物量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纳污能力,而应用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不同类别或类型污染物污染足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能值理论,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改进模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78—200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进行评价,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能值改进模型充分考虑了整个区域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所以量化结果较大;同时因其采用能值转换率等更稳定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张新锋 《大众科技》2009,(9):99-100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评价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水平最好的指标之一,文章以唐山师范学院为例,将该方法应用大学校园的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唐山师范学院能源和水的生态足迹分别为3721hm2和89.0hm2,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0.372hm2和0.009 hm2.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校园生态足迹,促进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无锡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无锡地区8年间(2000-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情况的纵向比较分析,研究区域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从生态需求(DEF)、生态供给(SEF)、生态赤字与生态效率四个方面衡量无锡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而分析无锡地区生态赤字的成因,依此提出促进无锡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居民消费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会娟  耿涌 《资源科学》2012,34(3):494-50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消费直接碳足迹和隐含碳足迹的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碳足迹总量约7993万t,约为农村居民碳足迹总量1195.55万t的7倍。其中城镇居民碳足迹以隐含碳足迹为主,农村居民碳足迹以直接碳足迹为主。从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以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为主,分别为35.2%,14.1%和13.8%;农村居民主要以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为主,分别为32.4%,21.9%和12.3%。此外,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交通和通信碳足迹增加明显。最后针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碳足迹的特征,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的北京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许月卿 《资源科学》2007,29(5):37-42
北京市是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北京市1990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以期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该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1990年~2003年,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阶段性变化,1995年以前人均生态足迹逐渐增大,1995年以后呈逐渐减小趋势;而万元产值生态足迹呈持续减小趋势。1996年~2003年,北京市总的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均大大超过其土地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从横向比较看,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可见,北京市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的需求远超过北京市生态系统承受能力,北京市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尽可能减小对周围和其它地区生态环境负担的转移,必须建立起资源高效型、消费生态型、观念环保型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胡世辉  章力建 《资源科学》2010,32(1):171-176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自然保护区是维持西藏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该保护区2007年有效物质消费量与有效可利用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析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为宏观指导西藏地区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785hm~2,人均生态承栽力为21.2453hm~2,人均生态盈余为19.6668hm~2,盈余比例达92.57%.人均生态足迹中,对耕地的需求最大,其次为化石燃料产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对于水域的利用缺乏统计数据.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承栽力远大于生态足迹,其中以林地为主,体现了当地的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特征参量调整法的中国省域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中国各省(市、自治区)200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类体系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Living Planet Report 2006》中最新的均衡因子,计算并分析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板块2004年的生态足迹、各地区地均生态承载力及地区万元GDP生态足迹。引入了"地均生态承载力"概念,讨论了不同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各地区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关系。将计算结果与1999年,2002年,2003年,2005年中国生态足迹进行了比较,就其异同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人均生态赤字为1.35hm2,省际人均生态足迹差异较大,地区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调整特征参量后,生态足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现状。最后,结合各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生  李萍  张玉清 《资源科学》2008,30(6):850-856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按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05年深圳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赤字构成并给出生态足迹矩阵,以使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计算公式中,对深圳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深圳人均生态赤字为3.16hm^2/人,生态足迹是其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的57倍;1986年~2005年深圳生态赤字扩大10倍,20年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2003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05年最大,为6.49,是20年前的4倍多。  相似文献   

16.
张衍广  原艳梅 《资源科学》2008,30(8):1212-1217
利用mathcad2001和matlab6.5软件,计算了中国1961年~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动力学模型对其未来进行预测,希望能通过对中国生态足迹动态研究,建立一个带有周期波动的动力学预测模型,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方法。通过EMD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到研究要素的不同时间尺度的演化曲线,将这些曲线看成是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特解,则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尺度的EMD分量的曲线够建起对应的动力模型,如趋势项一般对应于指数或线形动力方程,大尺度的周期分量一般可以对应于正弦或与余弦形式的动力方程,最后我们建立一个总的动力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态足迹的增大和生态承载力的减小,中国未来20年的生态赤字越来越大,由2006年的-0.932到2025年的-1.632,接近2倍,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能很好的分解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波动周期,符合它们的发展规律,并用动力学预测了它们的发展态势,经拟合表明,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值误差较小。这说明基于EMD的动力学预测模型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沈阳市交通足迹总体形势、各种交通工具的生态效率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沈阳市1995年~2004年交通足迹连年增加,且其增长率高于客运量,环境恶化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②总的看,沈阳市交通的生态效率有所提高,但近几年出现下降趋势,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客运量贡献最大的公共交通生态效率这期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③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增长率,小轿车对城市交通足迹均有较显著的影响,是对交通足迹贡献最大的交通工具。由于交通生态效率最低、环境压力指数远高于其他交通工具,小轿车对沈阳市交通环境压力的影响和冲击最显著(其他交通工具相对较小)。通过沈阳市地铁工程运营前后情景预测和对比可知,地铁工程将能缓解沈阳市未来交通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自然保护区是维持西藏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该保护区2007年有效物质消费量与有效可利用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析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为宏观指导西藏地区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78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1.2453hm2,人均生态盈余为19.6668hm2,盈余比例达92.57%。人均生态足迹中,对耕地的需求最大,其次为化石燃料产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对于水域的利用缺乏统计数据。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远大于生态足迹,其中以林地为主,体现了当地的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