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遂自荐     
战国时,有个叫毛遂的人,是赵国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毛遂投靠平原君三年,一直没有表现才能的机会。不久,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平原君奉命到楚国去讨救兵,他选了十九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楚国,  相似文献   

2.
毛遂是平原君门下的一位下层门客,《毛遂自荐》一文中载有他与平原君的一段精彩对话: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  相似文献   

3.
思佳 《学习之友》2009,(4):29-29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毛遂(平原君门下的食客)自荐时,曾就锥子与布袋问题同平原君(赵国公子赵胜的封号)展开过一场争论。平原君问他:“先生到我这儿几年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有本事的人处在世上,如同锥子放在布袋里,锋刃立即会显露出来。先生已来了三年,我没有听到别人称赞过你的本事,看来依是没有本事的。”毛遂反驳道:“我的本事没有显露出来,是因为你没有把我放进布袋里。若早有人把我放进布袋里,岂止是脱颖而出,而且是会像禾穗的芒尖那样,整个锥锋都挺露出来。”  相似文献   

4.
《毛遂自荐》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中记叙毛遂随平原君使楚定合纵之约的经过。平原君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毛遂就是他门下的食客。所谓合纵,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这里指赵楚定合纵之约,联合抗秦。就战国时代的整个形势看,秦国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而基本上是秦国分别向东方几国进攻。秦国打败楚国之后,于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使白起为将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现在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射杀赵将赵括,传说坑杀赵卒40万人。后二年,即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又一说,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围邯郸”在赵孝成王九年,即公元前257年),秦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取得了“合从  相似文献   

5.
毛遂自荐     
有一句俗话说“是金子总会闪光”。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毛遂自荐”,指的就是这样一件事。中国古代战国时候,越国都城邯郸被强大的秦国军队重重包围,危在旦夕。为解救邯郸,赵王想联合另一个区域大国楚国共同抗秦。为此,他派亲王平原君到楚国游说。平原君决定在门客中挑选20个文武双全的人跟他一起到楚国去说服楚王出兵救赵。平原君挑来挑去,只选出了19个人,别的人不是没有口才,就是武艺太差,平原君感慨万分,说:“唉,花了几十年,养了这么多门客,如今连20个管用的人也挑不出来,全才实在太少了。”这时从后面角落里传来一个声音:“公子看,我能…  相似文献   

6.
正活动目标1.让家长懂得孩子自信的重要,以及孩子产生烦恼的主要原因。2.让家长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帮助孩子排解烦恼的过程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活动过程一、谈古论今:自信是基石1.出示图片,倾听故事(1)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毛遂自我推荐,要求前往,结果,他成功说服楚王同意援救赵国。后人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这个故事亦反映了毛遂是个有自信的人。(2)邓亚萍说:"我自信,我  相似文献   

7.
阅读毛遂     
他,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而你,只是他众多门客中的一个,做了三年门客却不曾展示过自己的才能。秦赵一战,赵国大败。为解邯郸之围,平原君决定带领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去说服楚王结盟。十九个,他慨叹门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了多篇记叙战国时代门客活动的文章,许多门客的故事也为学生所熟悉,源于这些故事的成语典故,更是广为流传.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散见的门客事迹,激发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一问题的浓厚兴趣.现在本文对门客的有关问题作点介绍.战国时代有权势的人家供养许多门客为自己服务,这叫做养士。投靠了主人的“士”又叫“门客”、“食客”、“舍人”.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至食客三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取“食客门下”(亦称“门客”)毛遂等二十人去楚国订立合纵盟约,而当楚王  相似文献   

9.
谈“相人”     
“毛遂自荐”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了。当年平原君欲去楚计议合纵之事前,想从众多的门客中挑选得力随从二十人,但挑来拣去,只选中十九人,剩下这一个竟是左右选不合适,一时委决不下,这时毛遂毅然以国事为重,挺身而出,虽则受到平原君及那十九个捷足先登者的蔑视,也决计前往。岂不料在谈判出现胶着僵局之时,平原君苦无良策,  相似文献   

10.
综观《毛遂自荐》全文 ,毛遂的斗争艺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抓住机遇 ,勇于推荐自己。要参加当时诸候之间的斗争 ,首先必须要赢得斗争的机会。然而 ,机会是等不来的 ,而要靠自己去创造。毛遂深谙其中的道理。当机会出现的时候 ,他并不是等着平原君来发现自己 ,而是勇敢的走向前去 ,向平原君推荐自己 ,最终说服了平原君 ,赢得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二、在同事当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想毛遂 ,胸怀韬略 ,智勇过人 ,却在赵胜门下默默地度过了三年时光。这三年里 ,毛遂也许是在“苦练内功” ,也许是在寻找机遇。…  相似文献   

11.
二、用凑整方法解题用凑整方法解题,就是在解答有关人或物体个数的问题时,如果是非整数的表示就不符合实际,那么我们就必须在整数范围内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2.
速算技巧     
想学好数学就要讲究点技巧,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些好方法,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1.凑整法: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把算式中能凑成整数(特别是整十数、整百数等)的部分合并或拆开,然后求得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毛遂自荐》:“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门下有毛遂者……”、“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这三句中的三个“门下”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课本无注。三个“门下”意思不同,应予注意。 1.“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句中的“门下”,即“门庭之下”,与《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的几个“门下”同义。 2.“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及同文“取于食客门下”两句中的“门下”,则指的是“弟子”。“食客门下”对举成文,说的是“食客及弟子”,并非“门下之食客”。《淮南子·道应》:“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这里“门下”与“弟子”互用,“门下”即是“弟子”之意至为明显。 3.“门下有毛遂者”句中的“门下”则指的是“食客”。这不难理解,毛遂是平原君的“食客”,而非“弟子”。“门下有毛遂者”,即“食  相似文献   

14.
幸运的毛遂     
都说毛遂胆识过人,才能超群,我以为毛遂不过是幸运而已。倘若平原君一下子选够二十人,而不是十九人,毛遂哪有自荐的机会?所以毛遂不是一开始就自荐,而是等到人数不够时才向平原君自荐,不能说他有胆识,更像是碰运气,而且运气不错,他入选了。毛遂劝楚王与赵国结盟的一段话,也看不出他才能超群,这话平原君也会说,只是碍于身份,平原君不愿也不能用揭人伤疤、让人出丑的方法迫人就范,结果刚好让毛遂有了可趁之机,又碰读写天地2004.2上了一个软弱的楚王,这才成就了功劳,捡回一条性命,否则碰上一个刚烈点的王,惹得兴起,这个莽撞的家伙早就身首异处…  相似文献   

15.
童言无忌     
专用彩笔 法蒂在专心地涂鸦,他父亲想叫他吃晚餐,便凑过去看了看。 “宝贝儿,你画的这是谁啊?”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四年,林彪一类窜到肥乡,巴巴地跑到赵平原君坟墓前面,对着一堆乱石断砖、一片枯树衰草,毕恭毕敬地凭吊了一番。临走,还滥用职权,下令把那块早被劳动人民砸得稀巴烂的旧墓碑重新拼补成块,树立起来。赵平原君何许人也?林彪一类为什么对他如此一往情深?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赵平原君的材料,发现其中大有奥妙。  相似文献   

17.
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选了19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  相似文献   

18.
《学语文》2002,(4)
毛遂是坚持“酒好不怕巷子深”这一坚实信条的,即使是在平原君不怎么看重他时。话又说回来,毛遂也就是因为坚信这一信条才被平原君收为门客的。  相似文献   

19.
奉公守法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名将叫赵奢,他屡建奇功而位列上卿。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有一次,他带人到平原君赵胜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地位很高,名声、势力很大。他的管家常狐假虎威,抗拒缴纳租税。赵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见到“门客”、“食客”、“清客”这类名词,它们字面虽有些不同,但它们的含义却基本相同,指的是无固定职业而受聘于人、作些帮忙或“帮闲”的人。这类人的成分很复杂,有赋闲的小官僚,有失意的士人,还有贩夫走卒、“鸡鸣狗盗”之流。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蓄客之风很盛,如孟尝君等“四公子”就各养了一大堆“食客”。此后历代相沿,此风未泯。如大家熟悉的“毛遂自荐”故事中的毛遂,就是赵国平原君的“食客”。编写《吕氏春秋》的是秦相吕不韦的“门客”。这类人平时比较清闲,有的还故意装出一副“儒雅清高”的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