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梳理《庄子》主要英译本及其特点,分析原著句式修辞格的特点及汉译英实践中句式修辞格的一般处理方法。采用案例法分析汪榕培译本中排比、对偶、错综等修辞格的翻译。译者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格式和修辞效果相似的排比、对偶等辞格多采用直译的方法,而对于辞格连用的句子及难以在英语中再现的修辞格如顶真、错综等采用释义或转化为其他辞格。指出这些译法在再现原文的文学特色和思想内容中的作用,分析译本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在实现译本整体目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姜濛  云红 《科教导刊》2020,(1):25-27
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贯穿中医典籍的重要概念,不仅体现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中医理念,也体现在其语言所运用的对偶修辞特色。本文通过对比《伤寒论》两种不同译本中对偶修辞格的英译,分析探讨了适用对偶修辞的英译方法。研究发现,为了保留对偶修辞格句式匀称、工整的表达效果,英译时可以选择同样整体、流畅的句型,适用的英译方法包括:(1)保留对偶辞格;(2)用连词衔接;(3)并列串对。  相似文献   

3.
以陈忠实先生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的英译为例,主要针对小说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修辞现象,即词语修辞格和结构修辞格这两类翻译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和分析,并对其英译策略及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处理小说中修辞格的英译,还原原作的文体效果,应当引起译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历来是汉诗英译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那些基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段,更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契机。本文以《红楼梦·金陵判词》的修辞翻译为例,就四种英译里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展开探讨,以期对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对偶辞格三大特征——对称性、装饰性和完形性为框架,分析《菜根谭》中文的语言对称、装饰、完形之美,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方法,探讨蒋坚松《菜根谭》英译中对偶句式在对称性、装饰性以及完形性方面的再现情况及其对对偶辞格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对偶辞格三大特征——对称性、装饰性和完形性为框架,分析《菜根谭》中文的语言对称、装饰、完形之美,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方法,探讨蒋坚松《菜根谭》英译中对偶句式在对称性、装饰性以及完形性方面的再现情况及其对对偶辞格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英译摘要时进行略译要讲究方法,否则极易使原文本意义有失。参考《建筑科学》23卷2期中的论文摘要汉译英文本,整理其中的略译实例,可得出:在句法层面,词汇蕴含、词汇取舍、修辞格和句式转换等途径是英译摘要时略译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在中国典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直都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也有很多名家对其英译进行了尝试。本文通过对《关雎》不同英译文本的对比研究,指出其英译过程中出现的三个层次的问题,分析每种译文的利与弊,找寻汉诗英译的标准以及合适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更路簿》记录着古代中国渔民在南海上生产生活的轨迹,是渔民智慧的结晶.《更路簿》地名英译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一部分.文章阐述了《更路簿》地名英译应遵循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则,并通过举例对音译加英语音标和意译两种英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枉凝眉》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一,因电视剧《红楼梦》的传唱而脍炙人口。本文旨在运用严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标准,对比研究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先生的两种英译《枉凝眉》中的比喻来获得中国古典词曲中比喻的最佳英译方法,从而为准确英译中国古典词曲中的比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医奠基石,《黄帝内经》的英译尤其受到中外译者的青睐,迄今已经出现了12种译本,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内经》英译史中,《内经》译本不断被完善,译者的翻译目的逐渐从介绍《内经》这一书籍转变为了通过《内经》翻译展现中医文化;翻译策略也从以读者为中心的归化向以原著为中心的异化倾斜。本文将以《内经》翻译三个时期代表人物的译作为研究基础,来探究《内经》在这一百年来的英译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出发,研究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的对偶句英译,以李照国的英译本(李本)为例,依据翻译美学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信息以及审美再现方面的理论内容,从语音层、词语层和句段层三个层次详细研究李本中对偶句审美信息的英译处理,探究其英译是否达到审美信息效果的最大化,并最终总结李本译文再现《内经》中对偶句审美信息的各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诗词中双关、顶真、警策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美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其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过程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遭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中双关、顶真、警策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夏荥 《华章》2012,(24)
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中国古诗英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许多学者关注的是哪个译文比较好的问题,但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结论往往是见仁见智.笔者以孟浩然《春晓》两种英译文描述研究为例,选用W.J.B.Fletcher、Wai-lim Yip两位翻译家的译文作为研究文本,谈谈中国古诗英译中的翻译目的与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蒋婷婷 《文教资料》2013,(24):31-33
作为“二十四史”之冠的《史记》,既为史学巨著,又为文学经典.《史记》的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两种《史记》选译本——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节译本和美国伯顿·华兹生的选译本,是《史记》在英语世界传播的重要转折点.本文从史籍英译研究现状出发,提出问题,以勒夫维尔的操纵理论为基点,对杨宪益及华兹生的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并找出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语》英译已经由来已久,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论语》英译研究课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典籍的英译和中国文化传播。不同时期《论语》英译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也有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国内《史记》英译研究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统计,从《史记》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研究、词汇英译研究、译本个案研究、译本比较研究、译者研究、译本的文学性研究等七个方面对国内《史记》英译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以展望,以期推进《史记》英译研究向纵深拓展.  相似文献   

18.
流行歌曲中的辞格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大量流行歌曲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归纳,认为歌词创作常用的修辞格主要有反复、对偶、顶真、排比、借代、比喻等,并探讨了这些修辞格之所以受青睐的部分原委.  相似文献   

19.
作为西方翻译史上首部以汉语典籍的英译为专题的学术论著,《基于西方读者阅读期待的汉语典籍的英译》阐释了汉语典籍英译的本质——基于西方读者阅读期的阐释行为,论述了汉语典籍的英译标准、英译策略,同时探讨了"化境论"在汉语典籍英译中的具体运用,是一部建构汉语典籍英译理论的力作。本文拟对该书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大力鼓励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英译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而在各类典籍英译的过程中,出现了古代度量衡英译的难题.我国古代度量衡历史演变较长,单位较多,而且变化较大,典籍英译中很容易出现错误.本文以荷兰汉学家高延《中国宗教体系》典籍片段中的古代度量衡英译为例,探讨出古代度量衡的英译方法:音译+加注(度量衡简介及公制换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