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让"长方体的认识"承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成为思考的核心,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完整的形成过程,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改变以往的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发展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被隆重地推介到了全新的地位。从"双基"走向"四基",从重结果发展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说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运算能力的培养上,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记住了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运算律等,不能只关注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施陈峰 《小学生》2013,(2):61-61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形式抽象、逻辑严密和高度概括,数学习题都是从未知到已知,以已知求未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创造性。然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结果,不重思维过程,只重成绩,不重能力造成学生只会机械模仿,不会灵活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抑制着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  相似文献   

4.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习的"体验之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如果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向数学学习的"结果知识",那么"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则指向数学学习的"过程知识".因此,数学的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基于对数学"过程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时隔十年《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则将上述课程目标进一步概括为"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为什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应该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呢?笔者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结论,但绝不仅仅以  相似文献   

6.
一些学校的大学数学教学往往采取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等现象,致使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和晦涩的,是非常困难的学科。本文希望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促使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开阔视野,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进而去改变这种数学非常难且高不可攀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蒋芳 《四川教育》2006,(10):44-44
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课堂,学科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变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情况,我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则将上述课程目标进一步概括为"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可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它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经历了由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转变。项目学习是近几年提出的学习形式,以学生活动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能力,项目学习是在能力的提升中自主获取知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提出了"四基",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而项目学习,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更注重能力的提升,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基本思想,这显示项目学习符合(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于引入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指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的"数学情境"。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人文精神培养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