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江科技》2015,(5):62-63
旬邑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油藏储集主体。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压汞测试等表明,长3砂体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是典型的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喉道多呈片状、收缩状,孔喉关系以中、小孔-细喉组合为主,微孔-微喉型组合次之。长3储层可划分为3类,其中Ⅱ类储层物性及含油性最好,是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长8油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压的致密砂岩油藏。本文通过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压汞实验等分析测试资料,对长8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并依据岩性、物性、孔隙类型及结构等特征进行储层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X衍射、储层物性分析以及压汞实验等资料,深入研究了延长气田山西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特征。认为山西组储层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孔隙类型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储层的储集特性;储层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和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是造成本区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微裂缝的广泛发育有利地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4.
喻雅敏  文志刚 《科技通报》2019,35(1):37-41,48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自2003年以来相继发现了宁21、西90等浅层出油井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针对目前研究区长3油藏勘探程度较低,油藏控制因素复杂、油藏分布与剥蚀区之间关系尚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藏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什社地区长3各小层在纵向上油气富集程度有所差异,平面上连片性不好,其中长3_1油藏相对最为发育;研究区长3油藏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和地层不整合油藏;综合分析可知,什社地区长3油藏受控因素较多,不仅受古地貌、沉积相带、储层和小型鼻隆构造的控制,还与不整合有着密切关系,不整合既是油气快速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遮挡封堵油气。  相似文献   

5.
高小燕  胡欣 《内江科技》2012,(3):159+182
陕北定边油区三叠系延长组中存在两类特征不同的油层,即高阻油层和低阻油层。根据导电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低阻油层的形成原因。认为低阻油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岩性、物性、水性、含油性及圈闭类型等。  相似文献   

6.
在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E8井韩江组下段发现大量低阻油层,埋藏浅、储量大、产能好,具有较好勘探潜力与经济价值。为了深入了解本地区低阻油层形成机理,有针对性的选取低阻油层与常规油层,从导电矿物、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泥质与粉砂质含量、岩石粒度、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泥质与细粉砂质含量高、粒度偏细、孔隙结构与连通性差造成束缚水饱和度高是低阻油层的微观成因。同时从含油层段沉积相、沉积环境等因素探讨低阻油层宏观成因,认为三角洲外前缘水动力弱、能量低的沉积环境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岩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张家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在测井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分别对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储层分类为产油层(油水同层),产水层(水层);混合区(产油、产水层混合区);干层(试油产液量低于干层标准),综合考虑储层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关系,建立了目标区长8油层组储层流体判别标准,为该地区快速准确识别油层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锡林好来地区发育低阻油层,应用常规电阻率-孔隙度测井难以识别,该区目前测井系列只有常规九条,本文在充分挖掘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深侧向和深感应比值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是我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代表层位,盆地东南部相比于盆地北部勘探程度较低,但也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溪组、山2段、山1段和盒8段为研究区上古生界主要的致密砂岩发育层段。结合大量的钻井资料、岩芯观察、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储层物性测试数据,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储层段的沉积环境与分布规律、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成岩作用、物性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研究区从本溪组到盒8段,砂体发育规模逐渐增大;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以中~粗粒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岩屑砂岩次之;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残余粒间孔与微裂缝,其中溶蚀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成岩作用,沉积环境和物源等因素共同控制着致密砂岩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孟俊 《内江科技》2005,(2):60-60,F003
本文主要从微观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进行研究。利用岩样分析资料。对该段储层的岩性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重点研究了该段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岩心观察,结合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对该区进行了沉积相特征研究,指出受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不同体系河流的控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沉积微相。通过砂地比的计算,勾绘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以及分流间湾等微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表明自长8油层组早期至长8油层组晚期,该区经历了湖进过程,同时依据对主分流河道的确定,厘定了河流的走向,对沿主河道厚砂体布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岩心分析为基础,建立了欧利坨子地区粗面岩储层裂缝的测井识别和计算方法,在单井裂缝参数计算基础上,结合岩相及构造影响因素,预测裂缝的平面分布特征,确定裂缝与优质储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莹莹 《内江科技》2011,32(12):133+171-133,171
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主要类型为方解石和白云石。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胶结物是在早成岩阶段A期沉淀,其物质来源与有机酸对铝硅酸盐的溶解有关,在储层演化中具有负面作用;白云石胶结物沉淀于早成岩阶段B期和中成岩阶段,并占据了一定数量的储集空间,但同时深埋藏条件下的白云石胶结作用具有良好的抵抗上覆载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晶间孔隙,因此认为该研究区的白云石胶结物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胜二区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分布层位、分布区域,对各种可能造成低电阻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对低阻层的形成原因研究,结合动静态资料进行剩余油挖潜,积累了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解释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才  尤丽  郑榕芬  向良寸 《内江科技》2013,34(1):44-45,31
琼海凸起是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内部的一个低隆带,紧邻富烃凹陷,为油气运聚的重要区带。主力含油层系珠江组一段发育多种类型的油藏,其东倾没端III、IV油组为典型的低阻油藏,储集体主要为滨海陆棚砂岩,岩性较细,泥质含量重,储层非均质性比较强。油藏的形成主要受优质烃源岩、有利的储集砂体及良好的疏导体系控制。  相似文献   

16.
徐杰  高潮  刘刚 《科技通报》2020,36(2):17-23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压汞法、气体吸附法等多种测试手段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有机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讨论了影响泥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富有机质页岩孔径范围为纳米级,主要包括有机孔、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等,其中多发育黏土矿物粒间孔,微裂缝少量存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孔径多在20 nm以内,以中孔为主。最后探讨了控制该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认为有机碳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是控制纳米级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傅涛  黄科  杨斌 《内江科技》2011,32(12):125+136-125,136
川中充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气层存在大量低阻气层,使用常规测井识别方法很难将这些气层识别出来。为此分别使用声波时差与深侧向电阻率重叠法和双孔隙度重叠法对研究区进行流体识别。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优选测井曲线项,建立起气水识别多元判别模型,回判正确率达93.2%。经过实际应用检验,证明该模型适用于充西须四段低阻气层测井识别。  相似文献   

18.
任翔 《内江科技》2009,30(11):104-105
本文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内江科技》2010,31(4):95-95,205
孔隙结构特征研究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和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王洼子地区长4+5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长4+5储层以原生粒问孔为主,喉道类型以细喉为主,部分为中喉。本区孔隙类型主要为Ⅲ类细孔小喉型。储层评价结果为:本区主要发育Ⅱ、Ⅲ类中等一差储层,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姬源地区长8段储层以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其砂体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分别损失26%和6%左右的孔隙度,而溶蚀新增溶孔约1.1%,绿泥石环边的生长和早期石英弱次生加大对原生孔隙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