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张烈鹏的散文《母亲的泪水》震颤心灵,感人肺腑,真可谓一词一句总关"情"。洋溢于整篇散文的浓烈真情,首先体现在贯穿作品始末的"母爱"线索上。母亲以流泪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见解,尤似绵绵细雨般的泪水滋润"我"情感的土地:"我"中考"金榜题名"时,母亲喜极而泣;"我"精神萎靡时,母亲伤心痛哭;"我"生病就医动手术时,母亲痛不欲生;"我"征文获奖时,母亲自豪骄傲得落泪……母亲以泪水见证喜怒哀乐,母亲的泪水饱含苦辣酸甜。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把它们汇集起来,足以形成我心中最长的河流——这条河流淌的全是‘母爱’,河流的名字叫做‘母亲河’"。作者就是以柔指拨响这"母爱"的琴弦,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现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选文一开始即写道“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母亲不准作者和其他孩子一块儿玩,一方面是基于作者身体弱,另一方面是担心作者和这些“野蛮”的孩子一起会学“坏”,母亲对作者的爱已可见一斑。更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害了眼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当母亲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竟真用舌头舔作者的眼,母爱何其伟大!母…  相似文献   

3.
杨莉婴 《考试周刊》2014,(10):40-40
<正>一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题为《散步》的课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有关亲情的故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初春一天,"我"带着母亲、妻子、儿子去田野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后来走到岔路口,母亲说走大路,因为大路好走;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我"当即拍板:"走大路。"不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最终是依了儿子的主张。小路不好走,于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三代四口在小路上散步。课文的结尾非常精彩,请看原文:  相似文献   

4.
回报母爱     
今天我在网上读到了一篇《送给妈妈一副皮手套》,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我"想为老母亲买一副皮手套,因为母亲在"我"小时候,每天做  相似文献   

5.
正师:有人说,"看菊"是本文的线索,文章通过写母亲央求"我""看菊"被拒,到"我"答应母亲"看菊"未果,最后妹妹推"我""看菊"告慰母亲,来表达"秋天的怀念"的。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生:第二三次是看菊,第一次是看"花儿","菊花"与"花儿"不同。生:没有什么不同吧,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而已。生:我也这样认为。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而菊花是秋天的典型意象,母亲一再央求儿子看菊,  相似文献   

6.
母亲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让我们做子女的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她们的恩情,在这一点上,伟人的母亲和普通人的母亲是可以画等号的.在而立之年,我也初为人母,在教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心潮起伏,感慨颇多,前所未有地深刻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母亲的艰辛,更启迪着我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母亲.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重在塑造母亲的形象,展现母亲优秀的、过人的品质,文中从三方面来写:1.对我的"管教".  相似文献   

7.
[主编评点] 母亲"缝制"对我的爱,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题目和景象啊!作者通过对母亲缝布鞋的行为描写、语言描写,描绘了这一温馨的景象,也较好地表达了这一温馨的题目和内容.习作的不足之处是,"我"对母亲"缝制"的爱究竟是怎样感受的,记叙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在"记得有一次考试"后,为什么看到新布鞋就会"所有的不愉快和痛苦都烟消云散了",表述不充分,让人觉得有些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8.
习惯了,在黄昏时分扶着母亲到院子里,坐在那张藤椅上. 也习惯了,走进母亲房间,从床头拿出静静摆放着的<江西教育>,淡淡地,轻轻地读给母亲听. 黄昏的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照在母亲身上,显得安详、柔和,也使她的眼睛变得神奇般美丽.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语文教学中理想的教师角色>."母亲听了微微一笑. 我开始读了起来.当代语文教学中理想的教师角色是什么?作者认为是"桥",是"天使",是"钥匙",是"发动机"和"糖"…… 母亲不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相似文献   

9.
正我轻轻地读完了这篇感人的《怀念母亲》,泪水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地流了出来。母亲,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幸福,给予我们……但是,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母亲,那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呀!《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季羡林爷爷从小就离开了母亲,在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母亲的去世,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悔恨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呀!这又使我想到了自己:有时我没达到妈妈的要求,却不知伤了妈妈的心。其实,妈妈对我  相似文献   

10.
推荐者的话     
这是一篇视角新颖而又独特的回忆母亲的散文。与很多怀念母亲的文章不同,这篇散文是通过对另外一位母亲的描绘来引发“我”对自己的母亲的追忆的。那位酷似“我”母亲的老人与“我”的母亲一样慈祥,不同的是“我”的母亲没有那样高雅的气质。独在异乡的“我”在一个小酒店偶尔碰上那位老人一家的欢聚,作者由此总是不停地注目那位慈祥的老人。也许是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再也无法像那位老人一样与子好团聚而心中感到酸涩和哀伤,那位老人居然注意到了他,并非常关切地让她儿媳过来询问。这一善良而温馨的举动看似平凡、朴实,但却使作者更加想起自…  相似文献   

11.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一、二部分被选编进了高中语文新教材。就语言文字的表述看,第一部分是写“我与地坛”,反映的是人与景的关系,叙述的是作者在地坛中的发现,由景而思索;第二部分是写“我与母亲”,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叙述的是作者在母亲身上的发现,由事而体悟。粗看起来,这两部分的景物人事似乎缺少有机的联系,但实际上,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地坛是作者解读生命的语言,母亲更是作者解读生命的语言。换而言之,母亲更是一座地坛。  相似文献   

12.
作家声音     
正麦家称想象力不是想出来的麦家日前凭借小说《人生海海》获得"2020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杰出作家"。在获得"年度杰出作家"之前,麦家曾于2008年凭借《风声》获得"年度小说家"。"十二年之后,因为《人生海海》又得奖,开心!"麦家在发表感言时称,"说到《人生海海》,不乏有人说母亲的形象是苍白的,母亲像个群众演员,地位不及上校两只猫。这是事实。另一个事实是,作为一部从童年、故乡出发的小说,我第一想写的是我母亲。"  相似文献   

13.
台阶     
作者善于找到寄寓自己对生活感悟的载体,所写的载体同"所悟"十分切合。此文还可锦上添花:将"父亲"改为"母亲",将"因为我总记得父亲的话,登得越高,看得就越远"改为"因为我要为了我们的'母亲',登得越高,看得更远"(此句中的"母亲"务必加双引号)。改动一词,提升境界。  相似文献   

14.
徐凤英  李敏 《教师》2016,(4):81
【目标呈现】知识与技能: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写出桂花带给"我"的快乐;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和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对有关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表现了作者的  相似文献   

15.
白晓雪 《下一代》2013,(6):21-21
今天,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读了《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使我深受教育。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因家境贫寒,想得失魂落魄,当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向母亲要钱买书时,第一次目睹了母亲挣钱的辛苦,而母亲还不顾同事的劝阻,把钱给了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罐头,后来母亲又给我凑钱买了那本书的感人之事。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母亲为自己所  相似文献   

16.
【重点点击】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解决方案】作者主要通过四件小事:“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进行抚慰;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临终嘱托要我们“好好活下去”。写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难点提示】在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时,作者通过哪几个关键词写出母亲的情感变化?解决方案】当我问“什么时候”时,母亲“喜出望外”;我说“好吧,就明天”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我说“哎呀,烦不…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农村女孩,自小调皮,经常闯祸,被人称之为"野丫头",也许母亲和我前世有债,我是母亲前世最大的债主,今世注定要偿还于我。母亲很勤劳,虽只读过初中,但懂得的知识和道理不知比我多多少,我便在母亲的那些谚语和其他的一些道理中慢慢长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母亲经常跟我说的。母亲的那双生满茧的手托起了我的人生,农村里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固定收  相似文献   

18.
集体备课时,老师们注意到<怀念母亲>里有一段话:"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对我来说,还不能真切体会作者失去母亲的痛楚.一个老师提到了自己的母亲,娓娓地叙说着母亲临走前的日子.言语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彻骨的遗憾.  相似文献   

19.
《女勇士》是一部描写中国女性的作品。作者汤亭亭作为一位华裔女性,以女性独特的角度,记叙了华裔的美国遭遇,特别关注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女性发声,建构出独特的华裔女性话语体系。小说反映了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权统治的影响,中国女性普遍地位低下,但又塑造了花木兰、"我"的母亲及"我"为代表的华裔新女性形象,体现了华裔尤其是华裔女性在漫长的移民生活中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开始追求自身权利,渴望融入美国社会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个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