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全红 《学语文》2005,(5):41-42
对于语言的作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精彩地表述:“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灵。”这一表述的意义不妨理解为:创建富有生命意义的生活世界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说语言是把人、社会和文化连结起来的纽带。那么语感就是把人和语言连起来的纽带。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同时也就是他的语感不断深化、美化的过程。可见语感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刘洋 《小学生》2010,(11):49-49
语言是把人、社会和文化连接起来的纽带,那么,语感是把人和语言连起来的纽带;如果语言是人之为人的直接源头,那么语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征。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他的语感不断广化、深化、类化、美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语言是把人类、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的纽带,那么语感就是把人和语言联系起来的纽带。所谓语感,是对语言的正确感和领悟。  相似文献   

4.
熊笑 《现代语文》2014,(6):68-69
王尚文在《语论感——语感的定义》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说语言是把人和社会、文化联结起来的纽带,那么语感就是把人和语言联起来的纽带;如果说语言是人之为人的直接源头,那么语感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语文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宋田林 《考试周刊》2009,(30):151-151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教师讲课中的有声语言,是教与学的一个桥梁与纽带,使学生通过对有声语言的感悟,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说,没有语感就难以达到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红 《贵州教育》2005,(12):28-29
语文,无论是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理解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都离不开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语言教学。对一门语言的领悟,最高的境界便是具有良好的语感。什么叫语感呢?语感就是语言主体对语言对象的一种直觉。说得简单点,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语感修养较好的人,能够在一瞬间就辨别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可以从语句的开头立即预测到整个语句或语段的中心主旨。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体现了"课标"对语感培养的重视。所谓语感,简言之,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巧妙运用的能力。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来说,良好语感的突出表现一是对语言意义迅疾地领会,二是对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含蕴的多维度领悟。例如,对词语、句子或者更大语言单位的感情色  相似文献   

8.
<正>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锐敏的感觉。"语感是人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直接感知语言,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是一个人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理解语言还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语感都是极其重要的。凭着语感,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辨别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从语句或语段的开头立即预测出整个话语的意思;同样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准确而得体地表达思想感情。两个语文知识大体相同的人,由于语感的差异,语文水平(理解和表达)会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培养语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语感是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形成的一种敏锐的感受、理解、领悟和把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意识,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力、表达力以及鉴赏力。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一种直觉思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正"语感"一词,最早由夏丐尊提出,他主张"传染语感于学生"~([1])。语感是在阅读时,读者凭着积累的语言经验,自觉或不自觉地综合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感受语言的过程。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直觉性、综合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是语感的主要特征。理解语感的文学意义,也就不难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把语感的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品鉴文本细节为抓手,培养学生的敏锐语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是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朗读的功能,无论其深度和广度,都不亚于文字作品本身。一、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在书面上受到局限,全都表达不出来。因此,必须通过朗读这种声音的媒介,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增加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它,提高语感能力。请看《琐忆》一文中的一段:“鲁…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丹 《小学生》2013,(6):26-26
简单地说,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力,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它是个综合概念,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同时,语感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包含着理性的感性实践。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需要有个不断体验、不断训练、不断实践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已成为语文教师十分迫切的任务。一、创设情境诱发语感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语言文字是作者所抒情感的载体。作为教师,要注重发挥教学过程中情境的作用,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充分发挥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挖掘教材  相似文献   

15.
王尚文教授对语感作过这样的定义:“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与有关的表象、联想、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语感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语感实践,另一条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在“听听一读读一抄抄一背背一讲讲一写写“的语言实践中,在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实感当中去获得语感.……  相似文献   

16.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爱能力。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对信息交流的一个有趣研究表明,信息的全部表达=70%的语言 38%的声音 55%的表情。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朗读在社会传播与交流中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应从朗读开始。  相似文献   

17.
王尚文教授对语感作过这样的定义:“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与有关的表象、联想、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语感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语感实践,另一条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在“听听一读读一抄抄一背背一讲讲一写写”的语言实践中,在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实感当中去获得语感。语感分析是借助于语言材料,使文章中隐含的暗示性的规律明朗化,在这种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分析中,学生不仅能认…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在短暂的意识中,甚至是在下意识中完成的那种包含着感觉、知觉、表象、记忆、联想、情感及概念判断推理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和心理过程。如果说语言是把人类、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的纽带,那么语感就是把人和语言联系起来的纽带。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文字的训练“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既然培养学生语感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9.
对语感的定义,各家说法不尽一致,诸如:"语感是对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语感,则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语感"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一堂好的语文阅读课,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动情地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感受能力。而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低年级的孩子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可以说是一个新起点,怎样让他们在朗读中的语气、声调、表情、动作达到和谐、尽善尽美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