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     
《教育》2014,(6):7
正凌宗伟:"教育之爱"是一种不可窄化的人间大爱■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通州市二甲中学校长凌宗伟认为,"教育之爱"是一种不可窄化的人间大爱,它强调的是在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情感,还要爱自己所教、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和学的方式,乃至于我们所处的世界的方方面面。这爱和情感是包容的、慈悲的、博大的,同时,又是相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亟需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语文教育不仅是一种"工具性"教育,更是一种个性化教育,一种健全人格的培养。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人格培养呢?首先,要有"爱"的熏陶爱的培养是创造性人格的核心。爱是情感的源泉,也是成功的动力,有了爱心,才会有高尚的追求,才会有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才会有探索创造的热情;当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七大层次阐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过程中,发挥的是奠基性的作用,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它发生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语言范式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中学语文应该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了解什么是善,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给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道德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过程中,发挥的是奠基性的作用,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它发生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语言范式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中学语文应该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了解什么是善,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给他们对自由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教师博览》2013,(4):F0002-F0002
<正>谢华,女,中学语文教师,现任职于四川沪县二中外国语实脸学校.在各类报刊发表丈章百余篇,2012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最美女教师"。其博客"爱的色彩"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是一名带着爱上路的教育行者。  相似文献   

7.
何丽君 《考试周刊》2014,(49):35-35
"美"的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首先解释说明了为什么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美"的教育,其次就"美"的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入研究,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放学要通过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和感悟,唤醒学生对生命中真善爱的感受。——徐崇伟徐崇伟,徐州市优秀教师。获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省评优课比赛二等奖。多次在市级、校级开设公开课。在《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省级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现已结题。目前,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研组的文化建设"已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立项。  相似文献   

9.
唐华 《考试周刊》2013,(37):34-34
"剑"为"百兵之君",英雄豪杰爱剑,文人雅士也爱剑。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剑的意象或展现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或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剑"之双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育必须体现智育、德育和美育的统一,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中学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涛 《语文天地》2012,(12):63-64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先天性优势。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感情因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  相似文献   

12.
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已届二十年,笔者一直认为: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爱的教育》的译者夏丏尊先生所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并且,爱是相互的,只有付出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中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掌握"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中学语文教育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创造,而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方便之路只能是写作。中学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写作教育;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可以贯穿语文教学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高雪 《考试周刊》2013,(9):40-40
<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重点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新理念,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呢?1.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爱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清醒地看到: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与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绝大多数学生阅读书籍少,语文氛围淡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一直以来与语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情感教育的挖掘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的学科,更是育德的学科,中学语文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并培育学生对“爱”的认识,以课本为载体,以情感教育为导向,强化德育教育。文章以中学语文应满足“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基础,以入选初中教材的《背影》为讨论篇目,通过分析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内容,探析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挖掘的“爱”的价值与其当代价值探析,拟从三个方面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由彼及己,领悟文本背后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灵魂人物,但当前对其作品教育意义的研究却很少。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是"最难教"也"最不容易教好"的部分,因此有必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着重研究鲁迅作品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分析其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大学招办主任秦春华说:"中学语文教育的弊端已经引起许多有识者的忧虑。这些弊端主要体现在:首先,在大一统、标准化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下,正常的中学教育被重复性训练所替代。其次,由于训练紧紧围绕高考进行,现在中学生的阅读量少得可怜。第三,中学语文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引导提升功能在弱化。"可以说,中学语文教育已成为关于中学语文考试的教育。如何才能使语文教育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仅通过高考引导、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提高教师素养等某个具体领域的改革是解决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基础是什么——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和学生“谈恋爱”——高中语文爱情题材课文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教育,自古是谈“情”色变,说“爱”语钝,爱情话题最为忌讳。因为许多生硬的教材太强调知识性、政治性,而缺乏人文精神,中学语文教师只能戴着镣铐跳舞。上海初中语文教材首次设立“爱情单元”可以表明现在的教材改革重视人性,重视人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  相似文献   

20.
马进 《中学教育》2020,17(1):11-18
教育的世界是植根于爱的世界。在教育的所有秩序中,爱有着本体论的意义,具有其他秩序无可比拟的优位性,是教育世界得以开启、展开的原动力。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爱也会遭遇各种失序、错位的生存论困境,诸如控制-占有式的教育爱、婴儿-依附式的教育爱、平庸-放纵式的教育爱等,常以各种沉沦的方式遮蔽教育爱的本真绽现。从教育爱的优位角度揭示着爱的原初意蕴,也许能给教育爱的实践以一定的价值启示。爱不仅是教育的原动力,爱还是一种意向动姿,是教育从较低价值向较高价值的超越。在爱与师生关系之间,师生共同寓于爱,是"共属一体"的共爱者,爱之闪耀始终与师生的存在同在。从教师角度看,教育爱的价值实现依旧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勇于肩负起"他者"意识,通过我为他者的"绝对责任"和实际的"爱的行动"践行爱的本真到场,以引领学生在教育的诗意田园里寻获师生共在的"诗意栖居"和"精神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