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需求的、充分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项目涉及课程改革总体规划、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2.
王敬策 《知识文库》2023,(19):127-130
<正>本研究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通过将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细化,制订合理的课程目标,建立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矩阵;根据课程目标及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建立相应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应用该评价体系,对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及各项课程目标的掌握程度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为后续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指明方向。1课程基本描述语言学导论课程是英语(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属性及内部层次,  相似文献   

3.
<正>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设计要引导学生理性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现实问题,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需要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是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目标的有效路径之一。该方式通过恰当的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师生的热"议"让课堂灵动,让思维跳跃,让素养生成。一、议题式教学的提出背景和内涵界定思想政治学科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德育学科,是宣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在上海市教研室指导下,我校在构建高中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校为本,对课程目标整体性、课程结构多元性、课程教学差异性予以重点探索。(一)课程目标整体性:高中阶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高中的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劳动素质和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为目标,做到制订课程目标明确、实施课程目标可行、落实课程目标有效。以学校为本的课程体系中,基础型课程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课程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突出优势,而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需要突出知识主动建构、创造性生成和综合应用等特点.设定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跨学科课程目标要追求主动建构知识、能够创造性生成、突出知识综合应用.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跨学科课程要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跨学科知识体系,推动学生跨学科知识探索活动,提高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开展复杂思维活动,课程任务要有综合性、思想张力、创新性、项目化表述.在跨学科范畴内,提出驱动学生复杂思维的问题要按照逻辑关系设计、多维度提出问题,提问抽象概念知识、基于知识应用设问.设计锻炼复杂思维的跨学科认知情境需创设知识探究情境、建构复杂生活情境、创建开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6.
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是研判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基本指标,可以评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考试模式是否合理,其评价分析结果对后续持续改进至关重要,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明确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的基础上,以每个分课程目标为核心,采用直接方法(课程成绩)和间接方法(调查问卷)、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手段,建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并以“水工建筑学”为例,对分课程目标达成度和总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指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工程实践、实验教学及课程思政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持续改进措施,以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驱动下教学活动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赋予了新的使命。这反映在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上 ,就必须是注重创新、注重实践 ,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 ,而不是仅止以“理解”“认识”为主要特征。本文仅就课程目标中三个方面的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以就教于同行。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中学历史课程的根本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 ,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 ,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没有个体的优秀 ,就不会有集体的强大。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个体 ,第…  相似文献   

8.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客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二、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职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将"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三者的整合作为课程目标的主要价值取向,以学生求学目的和现实情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元化的专家意见等三个方面作为课程目标来源,并遵照课程目标制定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五项基本原则,构建"平台+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林世华 《考试研究》2010,(1):22-37,21
近年来国际间的课程改革浪潮,使得评价不单单仅是诊断和监控学生经由课程教学的学习成果,而产生了有别于传统的功能;评价本身能够左右社会观感,作为教师评鉴的依据,亦能以一种特殊形式彰显教学企图。就教育现实而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间的拉锯,唯有让评价回归到课程目标,也让教学回归到课程目标,方能妥适连结评价与教学,并正向引导教学和评价的进行。因此,揭示清楚可行、贴近教学需求的课程目标,俨然成为建构课程纲要时最重要的一环。本文提出“藉由评价来反映课程目标,再回馈至教学设计”的课程改革具体策略,并以2001年认知目标修订版认知历程向度中的“理解”为例,辅以台湾中学学生基本学力测验所公布试题,逐一说明评价如何帮助教师厘清课程纲要中课程目标的构想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