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9,(13):38-39
儿子的“孝心” 史密斯在大学读书时不用功,整日贪玩,考试总是不及格。他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如果你能得一个优,我奖给你一辆汽车。” 期末考试以后,史密斯给父亲回信:“亲爱的父亲,我决定还是考一个不及格,因为你挣钱很不容易,我不忍心让你破费。”  相似文献   

2.
马志国  nickyoyo 《成长》2005,(5):70-70
我的父亲是一位大学中文教授,母亲是弹钢琴的。12岁那年,我明白了一件事情——父亲的心里装着另一个女人。第一次见到那个阿姨是在我家,母亲还外表镇静地出来倒茶。  相似文献   

3.
佚名 《高中生》2008,(2):60-60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里,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3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考上大学。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那  相似文献   

4.
一只陶罐     
《小读者》2008,(9)
初中毕业后,父亲就决定不让我上高中了。我知道父亲是实在拿不出钱来了。班主任胡老师一次一次地来我家动员父亲,说不让我上高中是要耽误我的。每次父亲听着胡老师的话总是眼泪汪汪唉声叹气。  相似文献   

5.
当爹的智慧     
在大学做讲座时,有同学幽默地问:至今为止,你经历过最奇妙的事情是什么?我立即回答:二十年前的一个早晨,我的女儿出生。当我在妇产科的楼道里听到女儿毫无乐感却又响亮的哭声时,从万分惊喜到万分惊讶,人生真是奇妙,我一分钟之前还是儿子,现在却是父亲了!然而,当我真正开始当父亲以后,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当一个男人不容易,当一个父亲更不容易。特别是看到一些很有事  相似文献   

6.
把考上大学作为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这已是十多年的事了。经过了三年的大学生活,我已本能地意识到这一点。如今的时代,已不是本科的天下了,那个有大学毕业证都能有一个好工作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看着同学们都忙进忙出地、风风火火地准备考研,我扪心自问该何去何从呢?不热门的一纸证件能给我带来什么呢?考上研究生也许是我的惟一出路。父母也一再要求我要好好学习,能够有大出息。从小到大,我都听父母的。可是,这一次我还要听吗?想想冷冷清清的只有父亲和母亲的家,想想伴着父亲的劳累和母亲的沧桑我们走过的每一天,想…  相似文献   

7.
父亲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学去报到那一天。这已经是1978年春天。父亲早已退休,快七十岁了。那天,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我坚决不要他送。父亲拗不过我,便让步说:“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口。”这次父亲送我的路程比前两次短得多,但还没有走出弄堂,我发现他的脚步慢下来。回头一看,我有些吃惊,帮我提着一个小包的父亲竟已是泪流满面。以前送我,他都没有这样动感情,和前几次相比,这次离家我的前景应该是最光明的一次,父亲为什么这样伤感?我有些奇怪,便连忙问:“我是去上大学,是好事情啊,你干嘛这样难  相似文献   

8.
<正>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今天不能够围绕整个的大学、高等教育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来进行发言。我仅就两个案例、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思考。第一个例子:去年9月,四川女生玲玲考上大学,但她的父亲却不让她读,原因不是家里负担不起,相反其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根本不缺上大学的钱;而是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  相似文献   

9.
卢科 《成长》2005,(10):16-17
我是7岁那年才见到父亲的。恢复高考后父亲上了大学,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母亲已经怀上了我,等母亲知道后写信告诉他,他一个字没有回,也再也没有回过乡下的家。见了面才知道,父亲在省城早已经又结了婚,并且有了一个小妹妹。他将我们安排在招待所里,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可是母亲的神惰很寂寥,我几次看到她背着我哭。在父亲的努力下,我们搬迂到省城,母亲被安排到了一个街道企业,而父亲,只能偷偷地偶尔来看看我们。  相似文献   

10.
岑桑 《小读者》2013,(7):55-56
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他从不体罚学生,但他会体罚我。一次,他让我背《行路难》,12句诗。被我背得七零八落。那时,我爸打我是全院小朋友最精彩的节目。高二那年,很迷漫画的我决定报考动漫专业,学校在远离北方的广东。新生报到,送机那天,父亲也去了,还要了我的QQ号。就在我转身离开时,身后传来父亲苍老的声音,他抑扬顿挫地朗诵起那首我曾经背不出的《行路难》。我听见有工作人员在劝阻,但他依旧不管不顾地大声念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学生活很美好,假期我从没回过家。进修,打工,我可以找到太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正>那年我十八岁,正读高中,只因一件极小的事让我一时头脑发热,我决定走出家门去闯闯。说起来我也没有错,我无非是爱读一些汪国真的诗,也爱信手涂鸦几句,而这一切竟被父亲视为大逆不道。父亲是一个暴燥粗鲁而又传统的农民,在父亲几次声色俱厉的训斥下,我终于怒不可遏地反抗起来,结果我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了。我选择了去北京。在我看来,北京的空气都飘着诱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我的大学     
严格地说,我 没有正式上过大学。我进的是中师门槛,与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只是,当年在农村,在乡人的眼里,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公粮,那么,中师、大学就一个样了。 那是1981年的事。乡中的老师对父亲说,你儿子中了。 父亲脸上很光彩  相似文献   

13.
董国宾 《家长》2011,(4):48-48
父亲与庄稼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春种秋收,锄草施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记忆中的农民父亲,只出过两次家门。 第一次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我学习很用功,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视力在下降,于是就给家里寄了一封信,说汇点钱过来,我想买一副眼镜。  相似文献   

14.
邱兴玉 《师道》2006,(8):56-57
印象之中,给父亲写信最多的时候,是上大学的四年。那时,几乎一个礼拜就要写一封。记忆中的星期日实际上就是“写信日”。去年,带妻子女儿回家看望父亲。回来后,妻子慧萍告诉我,她在老家翻看了我上大学时写给父亲的许多信。她挖苦我说:“你还真能写,不是三四页,就是七八页。每封信上都不提‘钱’字,可每封信实际上就两个字:‘要钱’!”我无言以对。因为她的话不能说不对。她的一番奚落,更让我无地自容。我的父母,一共生养了我们六个儿女。父母在我身上操心最多,花费也最多。印象之中,父亲是非常开朗乐观的。记得有一次,父亲骑自行车捎着我去…  相似文献   

15.
父爱无言     
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很小的时候,我便对他敬而远之。我是一个很敏感的女孩,从刚懂事起,便在潜意识中有了这样一个感觉: 父亲不喜欢我。于是我便小心翼翼地避开父亲的视野,除非有事,我不和他多说话。父亲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病了     
杰克上学已有一个学期之久了,可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的历史却不及格。学校决定让他退学。于是,他的父亲决定去见老师,问下学期能否让杰克在校继续学习。“他是个好孩子,在家里,他一向很聪明,”杰克的父亲对老师说,“如果你这次让他通过考试,我相信在下个学期他的成绩一定会提高很多的,他不会让你失望的,先生。”“不,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老师马上回答,“你知道吗,我已经给过他一次机会了,我问他拿破仑是什么时候死的,他居然不知道!”“再给他一次机会吧,老师,”杰克的父亲说,“这不能怪我那可怜的孩子,我应该对此负全责,老师,要知道,我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偶然,有次看到奥尔罕·帕默克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充满文学梦想的手提箱,里面装满了他的手稿和笔记本。他父亲有一个很好的书房,总共有1500册书籍。我幻想着那个书房,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在我童年时代,父亲从城里回来给我买过一本书,是本故事书,大意是说一个县官判案离奇。现在我还记得那黄色的封面,可惜我不知道父亲当时是如何给我买的,书的真实由来已不得而知。不过,父亲的那本书替我开启了一个朦胧而充满疑惑的世界,文字里有一个神奇未知的世界,它是陌生的,遥远的,却那么强烈地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18.
握别父亲     
吴垠康 《师道》2004,(8):58-58
在岁月里行走,也记不清与多少人握过多少次手了,但有一次是永志难忘的,那就是握别父亲。这是我与父亲的第一次握手,也是最后一次。只是这一切的一切,父亲再也不可能知道了。父亲走了,如同一片凋零的秋叶,在一阵不经意的风雨之中,宿命地飘落进了另一个陌生的凄凉世界。其实,此刻我握住父亲,就是拽一片萧然而下的秋叶,已不可能把它重新铆接在秋枝上了。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肝炎退学了。退学以后自学,最后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摄影,我受了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肝炎退学了。他退学以后自学,最后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摄影,我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