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渭北油田渭北2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旬邑宜君油气勘查区块南部,主要含油层位为延长组长3 3亚油层组,油层平均孔隙度12.2%,平均渗透率0.76×10-3μm2,储层以细小孔-微孔隙、微细喉-微喉为主,剩余粒间孔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研究表明长3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以及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砂岩粒度控制,粒度越大储层物性越好,通过四性关系研究,为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西峰油田,是近几年发现的亿吨级大油田。白马南区是西峰油田目前的主力区块之一,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该区块的主力油层。通过岩芯、录井和测井资料,运用岩石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研究区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岩性、物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大量地质资料,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实验测定,针对青平川油田关庄区长2储层特征得出了综合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针对青平川油田永坪区长2储层特征,本次研究筛选了61块样品岩心,运用各类实验统计分析手段,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对该区长2储层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油田开发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平川油田关家沟区长2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含油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前人历史资料,综合论证,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该区长2储层特征,为今后合理勘探和科学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军  张庆  宋有裕 《内江科技》2014,35(10):46-47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及岩心裂缝特征描述,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古地磁裂缝定向等测试技术,对甘谷驿油田顾屯探区长6储层裂缝发育形态及裂缝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谷驿油田顾屯探区长6露头裂缝发育,方位以东西向为主,薄层状地层中裂缝发育程度高,岩心上以水平裂缝为主,可见部分高角度裂缝,裂缝宽度2 220~60μm,面密度为0.1~0.3 cm/cm,平均0.2 cm/cm。古地磁定向结果表明,高角度裂缝的走向以北东—南西向及近东西向为主,裂缝缝面充填程度低,裂缝有效性好;结合人工压裂裂缝与北东向天然裂缝方向基本一致,建议采用矩形井网线状注水方式进行开发,利用裂缝优势,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辅之以优势相编图法进行研究西峰油田M20井区长81沉积微相及其平面分布特征,并确定物源方向。研究表明,M20井区长81油藏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天然堤、席状砂和远砂坝6个沉积微相,各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有很好的继承性,主物源来自西南方向;次物源方向来自东北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少飞 《内江科技》2015,(2):82-83,87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环拗陷南部,其主力开发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少数样品中为长石岩屑砂岩,粒度主要为细一中粒,以细粒为主。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0.3%,平均有效渗透率0.27×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毛管压力曲线呈陡斜式分布,基本无平台发育,排驱压力较高,属于细喉型储层。依据物性和压汞曲线形态及参数特征,将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划分出三种类型,Ⅰ、Ⅱ类为有效储层,而Ⅲ类为无效储层。砂岩共有4种孔隙组合类型,其中以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9.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田开发进行的重要性质之一,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能够很好的帮助油田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开采。本次研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实验数据结果,对青平川油田永坪区长2储层非均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厘清马岭油田长8段岩性油气藏砂层的叠置关系,认识其储层发育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岩芯描述、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和物性测试等方法研究长8段的沉积相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并分析沉积相类型、岩性组成、成岩作用、异常超压和构造运动等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8段砂岩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坨状砂体随着湖岸线不断迁移、砂体位置和厚度快速变化;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其中粘土矿物是主要的填隙物,以孔隙式胶结;孔喉结构为小孔-微细喉,孔喉连通性较差,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压实和胶结等成岩作用降低了储层的原生孔隙度,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和裂缝(隙)改善了储层的物性;异常超压和构造运动减弱了储层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有利于储层的保存。沉积相带、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是马岭长8段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长8油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压的致密砂岩油藏。本文通过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压汞实验等分析测试资料,对长8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并依据岩性、物性、孔隙类型及结构等特征进行储层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常规试井技术评价储层污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表皮系数的分解,获得储层真实污染表皮因子,但对污染区带的情况无法进行细致描述。本文介绍了利用数值试井技术对储层进行污染评价的方法,并以有限元方法为例,介绍了数值试井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并进行了矿场应用,表明数值试井方法评价储层污染状况具有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春光油田春10井区储层展布规律的认识已满足不了油田开发的需求,其造成水平井投产后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沙湾组储层特征及其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组合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剩余粒间孔+微量粒内溶孔,孔隙直径及孔吼宽度较大,孔喉分选性好,储层较均质;沉积相属于河流相沉积,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好,为特高孔高渗储层。在"河流沉积"模式指导下,研究了储层在纵向、横向上的展布规律,储层基本成南北向分布,东西两侧均为侧缘尖灭,砂厚一般在3.0~8.0 m左右。  相似文献   

14.
周子浩 《内江科技》2014,(5):108+117
<正>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溶蚀孔、洞是油气主要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溶蚀孔、洞的形态不规则,发育不均一,空间分布随机性大。此外,该区由于多期成藏,流体分布复杂,这些因素不利于布井、编制开发方案和油藏的高效开发。这种情况下,进行缝洞体的识别、分析井间连通性、划分缝洞单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进一步提高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各套开发层系均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研究精度开展储层沉积模式研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河流精细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了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精细解剖技术;共识别出2种大相,6种亚相,19种测井微相识别模式;精细刻划了Ⅰ、Ⅱ、Ⅲ类储层9种沉积模式,明确了各沉积单元的沉积环境,明晰了沉积环境与沉积模式的对应关系;分析了沉积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周波  王洪辉  熊歆睿 《内江科技》2011,32(11):133+142-133,142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白×井区长6、段发育一系列的深湖滑塌浊积扇岩心观察发现典型鲍马层序,同时多段的砂砾岩突变接触或砂泥混杂等突发沉积的现象都给予其滑塌浊积充分的证明浊积扇中扇亚相中发育的辫状水道微相沉积厚而孔渗好的大面积浊积岩体,与低部深湖烃源岩镶嵌接触.湖盆边缘斜坡古地貌形成单斜鼻状构造,具有良好的生、储、盖和圈闭配置组合,油气勘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取心井岩心样品的薄片、扫描电镜以及DST测试等资料分析,对Birsa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pper和Middle Birsa砂岩储层品质好,表现为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具有高孔隙度、中渗透率特征。在Middle Birsa古地貌恢复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岩样沉积构造相标志,提出了研究区沉积模式、并进行了单井相和平面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井区为潮汐水道沉积,与其岩石学特征、较好的物性特征是一致的。对取心样品的敏感性实验表明,Upper储层具有速敏、盐敏和碱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岔河集油田是华化油田第三系主力油之一,本文通过对基础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岔河集油田的储层地质和财岩性特征;储层流体特征;储层物性特征,为岔河集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可靠实用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奥陶系碳酸盐岩在构造、沉积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露头区的野外观察和试验区岩心精细观察描述,结合录井测井和储集物性资料等的综合整理,得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因、影响因素,为本区碳酸盐岩的未来深入勘探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提出今后塔河油田应重点加强对奥陶系碳酸盐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邓杰  黄志刚 《科技风》2012,(18):135
ZG21-8井是马来西亚云顶公司继2009年投资ZG32、ZG7-8STD两口井的基础上,今年在该井区重点投资的一口滚动评价井,目的为了揭示这一区块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和冶里-亮甲山组缝洞型储层油藏发育情况。完钻井深4180m,二开穿越中生界底层3128m时发生严重油水侵,在处理过程中又发生井漏,井下情况十分复杂。三开进入古潜山裂缝发育较多的奥陶系,通过采取优选抗高温高压水泥浆体系、新型隔离液体系,合理设计入井管柱结构,采用封隔式尾管悬挂固井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井漏、憋泵、顶替效率低、施工压力高、油气上窜等问题。固井施工顺利,测井解释固井质量优质,为同类复杂地层、小间隙固井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