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大郭村方言疑问句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分析,该方言疑问句可分为:是非问句、正反问句、选择问句、特指问句和其他等五种类型。方言中特有的疑问语气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单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兰"、"唻"、"呗"、"昂"、"唉"、"唠"七个,双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唉""嘞吧""昂唉""啊嘞"等四个。  相似文献   

2.
王培培 《现代语文》2006,(12):79-81
晋城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它的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除了与相邻地区方言的共性之外,晋城方言还有它自己的一些特性.例如:晋城方言中有一些较有特色的语气词,"昂"和"哇"就是其中两个,它们在晋城方言中的使用频率极高,用法复杂而又细腻,表达着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并且在表情达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来分析"昂"和"哇"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蒙  王卫振 《时代教育》2012,(5):187-188
各地方言的语气词都各有特色,在不同的方言中各种语气词的用法与意义也都丰富多样。而青海方言中的语气词与其他方言相比更是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区域特征。本文将青海方言的语气词与普通话作比较,分析了青海方言中一些特有语气词的意义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新密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新密方言中除了有与普通话相同的"啊、哇、呐、呀、喽、吧、嘞、呗"等常见语气词外,还存在一些特有语气词,如"央、些、好、哎、话儿"等。根据语气词在句子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离核心词的远近,我们把该方言的语气词分为三个层次,并逐层逐个对其功能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安阳方言属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安阳方言的代词形式与普通话一样分四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但安阳方言的人称代词又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从构成形式,语义特征,语法功能,特殊的语用作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
安陆方言里,语气词"唦"有两个读音唦1[(S)ε44]和唦2[(S)ε51],它们分别用在一定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语气词"唦"在全国分布的范围非常广,但还没有进入北京话,它是南方方言里比较典型的一个语气词.其类型学意义在于"唦"在不同的方言里声母和韵母的区别,反映了汉字在记录语气词方面具有语音上的模糊性特点."唦"在不同的方言里用不同的汉字来记录,说明汉语语气词词形写法的不固定性.同一语气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嘞"是周口方言中非常有特色的语言成分,出现频率之高是方言中较为少见的,不仅是结构助词,也是语气助词,并且在句中和句尾时有不同的用法和意义。本文我们通过对句中语气词"嘞"的用法进行描写分类,并尝试对句中语气词"嘞"作为话题标记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我们认为,通过对句中语气词"嘞"在周口话中作为话题标记的用法和作用进行描写分析对丰富周口方言语气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闽南方言语气词系统很有特色。一是继承了古汉语的部分语气词;二是有一些语气词与普通话同源,但用法、语气却有所不同;三是拥有句首语气词,保留了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四是不仅句末,而且在句首都有语气词连用的现象。文章在对闽南方言语气词的系统和特征概括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句末语气词进行逐一的解析,并就语气词的形成、分布和演变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9.
无为方言中的语气词很丰富,本文对常用的9个语气词进行研究,对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作了具体的分析,并说明了3个由语流音变产生的特殊的语气词的产生途径。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1.
吴登鹏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2):19-21,59
由于历史上的移民和地缘关系,各种方言在汉阴彼此融合,逐渐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方言系统,其中有一些极具本地特色的语气词和普通话之间存在不完全对应或者对应缺失的情况。汉阴县城关话语气词大致可分为讨疑问语气词、陈述语气词、祈使语气词三类。研究这些语气词的意义和用法,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汉阴方言独特的语法系统。  相似文献   

12.
安阳方言属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安阳方言的代词形式与普通话一样分四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但安阳方言的人称代词又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从构成形式,语义特征,语法功能,特殊的语用作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音形式上,乐陵方言"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咧",一个是"溜",均读作轻声。句类方面,"咧"与"溜"均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除此之外,"咧"也可用于感叹句,而"溜"不能。在句法位置上,"咧"与"溜"最大的区别是,不管表达何种语法意义,"咧"只能置于句尾,"溜"则没有这种限制。在句法功能上,"咧"属实现体,"溜"属完成体。乐陵方言"了"在与语气词的共现中还产生了一些语音变体,如"喽""嘹"等,语音变体不同,其语用价值也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津市方言中,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句末语气词哈哆,使用频率相当高,意义丰富。本文从语法意义、语法环境和语义背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安阳方言属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安阳方言的代词形式与普通话一样分四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但安阳方言的人称代词又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从构成形式,语义特征,语法功能,特殊的语用作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呵、咆、殴、居等四个古方言语气词不见或少见于传世典籍及字典辞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使用语气词“呵”和“咆”,反映了汉代口语面貌,其意义和用法分别与“兮”和“也”相近。“殴”是具有秦国方言特色的语气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当于“也”,但表达的语气比“也”更加严肃和沉重,多出现在法律条文中。“居”是具有齐鲁地方特色的一个语气词,有时写作“其”或“期”,至今仍活跃在山东人的口语当中。  相似文献   

17.
以《秦腔》这部用陕西商洛方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着"字为分析对象,揭示其不同的用法,发现商洛方言的"着"有时态助词、"V+着"、特殊结构中的"着"、句末语气词等四种用法。《秦腔》中"着"字的用法比普通话使用范围广,很多普通话不用"着"的情况,在《秦腔》中有大量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般情况下,句末一个语气词单独使用,表达某种单一语气。但有时候,句末两个、三个甚至多个语气词一起使用,就是"语气词连用"现象。这种现象在柳州方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方言中的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比普通话的语气词连用更为灵活和丰富,本文以丁恒顺《语气词的连用》(1985)中提到的6个现代汉语基本的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进行对比,从而对柳州方言和普通话句末语气词连用的组  相似文献   

19.
"不咋"在安阳方言中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语气词,从"不咋"标记的句子可以看出说话人的态度、地位、角色,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估计,体现了话语的协商建议策略,具有话语推进功能,"不咋"在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方面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主观量"是语言的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带有主观的感受、态度和评价意义的量。赣方言上高话的主观量范畴有三种特殊表达形式:一是重音的位置、小称变调;二是一些特殊的副词、句末语气词、语缀;三是一些特殊的结构或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