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研究"项目获得关于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的侦测数据,呈现出小学生科学认识特点。通过对这些侦测数据的分析,揭示出小学生在科学认识过程中感知觉、思维加工和社会环境影响方面的七大特点,即以自我为中心、突出明显特征性、表征联系性、间接因果性、直接类比性、经验技术性和横断性。针对这七大特点,分别进行了教学策略分析,提出一般性教学建议:从以自我为中心认识到科学的客观标准性;从突出明显特征性到对科学事物的全面认识;从表征联系性认识科学事物的结构与功能;从间接因果性认识科学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从直接类比性认识科学类比的严谨性;从经验技术性到认识科学内在规律性;从横断性到认识科学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观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起点观察是科学研究中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是科学认识的重要源泉。科学认识从观察开始,“一切的科学进展都起始于观察”。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也是如此,观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科学学习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观察。  相似文献   

3.
马建坤 《科学课》2010,(1):16-17
一、科学观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起点观察是科学研究中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是科学认识的重要源泉。科学认识从观察开始,“一切的科学进展都起始于观察”。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也是如此,观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科学学习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观察。  相似文献   

4.
教学认识论和教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人类认识活动不断发展的进程,近代以来科学认识方法被不断引进教学过程。考察和分析这一进程,反思我国现有教学理论,对创建现代教学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位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将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要素简约成“问题-事实-推理-解释”。在这几个要素中,笔者认为“问题”是孩子们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事实”是探究上述问题的证据,“推理”是基于事实形成认识,让学生建立概念,“解释”则是应用形成的科学概念对周围的事实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解读。基于上述理解,笔者以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领下,有一定价值取向的,主动获取、整理、分析事实,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需求是促进科学认识发展的首要因素,社会历史文化及宗教对科学认识具有促进和制约双重作用。人类认识能力是科学认识的基础,科学自身发展水平和科学认识手段限制着科学认识,学科分化对科学认识具有制约作用,非意识后果对科学认识提出了新的挑战。弄清楚这些问题能为人类解决科学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寻求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堂是小学生通往科学殿堂的有效途径,观察实验教学对科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够让学生对科学知识具备充分的认识,基于此,以绿色植物为载体,对观察实验设计的相关策略进行阐述,提出:开辟种植基地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遵循原则选择种植的植物,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的相关策略,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有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王金芳 《山东教育》2011,(7):107-107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应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性学习作为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在科学教学中,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行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认识方法的重要内容。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行探索的能力,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正>"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是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了解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现状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乌鲁木齐市重点小学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现状,本研究采取自编调查问卷,对市内四所重点小学的95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发现:(1)小学生对于科学本质不同维度的认同度差异很大,对科学事业的认同度最高;(2)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科学知识的累积性、公开性、重复性、局限性认同度较高,科学知识的认识性、相对  相似文献   

10.
科学思想是人们在具体的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的,既反映了当时社会认识事物的一般思潮,又影响着科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原因,我国古代产生了与西方迥异的科学思想方法,其中,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构成了传统科学理论的最一般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