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夯实生成基础 体育课因其特殊性——教学场所和教学形式的相对开放性,在体育课中存在很多的变数。只有夯实生成基础,才能得到有效生成。生成的基础主要就是课堂预设,也就是预先设计。课堂预设应做到:  相似文献   

2.
正"预设"就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预设"指的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对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教学进程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因素的预先思考与相关应变策略。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是生成的源头,也是生成的土壤。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是一潭死水,不仅"形散",而且"神散",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是需要充分的预设.有效的生成是充分预设的结果.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两者融为一体.预设不充分,肯定会产生更多的"课堂意外",这样的课堂意外"生成"是与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充分的预设就是深思熟虑、未雨绸缪,有效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两者互动共生,才能保证教学的优质高效,演绎课堂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正>在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基础上,善于捕捉有效的生成瞬间,就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一、预设生成相辅相成处理课堂的"生成性"问题时,我们首先必须坚持生成与预设有机统一的原则。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课堂教学历来强调预设,强调严格按教案进行上课,这有其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预设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生成的精彩离不开预设的精心,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因此为了生成的精彩瞬间,教师在课前的预设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语文教师就是这美丽邂逅的总导演。"预设",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预先设定教学方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教学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预先设计。  相似文献   

7.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词语,“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活动下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面性的特点,“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生成”.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为契机,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预设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是学生动态生成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同时,它也是教师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包括教学设计和教案等,  相似文献   

9.
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这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预设是需要周全的但必须是有效的,"生成"是多元的但需要掌控的,和谐预设与生成,让课堂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一、要有"文本意识",才能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解读语文教材文本,这是备课最关键的前提。所谓"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所谓"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有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或理解或者对文本理解有困惑、有错误甚至与文本内容看似毫不相干的胡思乱  相似文献   

11.
有效生成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怎样才能有效生成呢,下面仅以教学中的例子诠释: 一、精心预设才能有效生成 备课,就是对教与学两方面的预设,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在深入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和设计。对学生的预设,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相似文献   

12.
"预设"是静态的,它是指教师的预先设置,即教学前的备课。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给我们毫无准备的意外,这种意外就是"生成"。"生成"是动态的,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是一体的,预设与生成是彼此间相辅相成的。为了能够使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预设和生成应该有效结合,预设作为生成的基本,生成则是预设的提升。通过预设和生成的融合,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语文知识,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词语,"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活动下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面性的特点,"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生成",课堂会变得封闭僵化,没有活力。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想教学,而要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那么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如何有效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做周密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预设就是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新课程改革呼唤生成,因而我们应该关注精心的预设.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即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生成才更具有方向性和有效性;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目标预设要从确定性到灵活性,环节的设计从单一到多向.也就是预设时要考虑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进而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预设要着力如何指导学生等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要精心预设、有效生成才能为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有效生成,是预设的动态化的完善,是对教学过程的生动的变化性的概括。语文课堂因有效生成而充满智慧和灵动。  相似文献   

17.
正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成不仅不否定预设,而且更强调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预设前,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理清课标、减少过高预设;弄清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摸清学生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预设时,教师要做到将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顺序)、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和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有机结合。具体来说,教师应认真考虑以下问题:①学生是否已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与技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更有利于师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有效的课堂就是让预设和生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预设是生成的基石,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而生成则是预设的升华。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在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宗旨,运用合理的方法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使科学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在具体的实践中预设得越充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