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井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储层参数如孔隙度、密度、泊松比的估算方法、储层宏观形态、储层非均质性和流体流动特性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应用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达尔其油田西部储层的岩心资料、铸体薄片等为基础,评价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将研究区孔隙划分为三类:原生粒间孔、扩大粒间孔、粒内溶孔等。腾下段储层喉道属于小喉道到微细喉道之间,流体流动性较差,孔隙喉道分布不均匀,孔隙结构不好。本次研究对下一步油气层的产能、水驱油效率及原油采收率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储层预测及评价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阳  张路崎  田立君 《内江科技》2011,32(8):137+127-137,127
针对BD油田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储层特征特征研究,通过研究砂体相带展布特征分析其对油藏的分布控制作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分析了储层裂缝的分布及发育方向对水驱方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下步油田挖潜思路:通过老井复产及部署新井重新建立注采井网,并结合老井侧钻挖掘井间剩余油,以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及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建模方法包括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但它们不能实现储层参数在时间维的预测。建立储层参数的四维模型能够揭示储层参数在四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充分吸取已有两种储层四维建模方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储层四维模型的新方法:首先结合实验分析、生产动态等资料,来求取历史储层参数;接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历史储层参数进行学习与训练,总结出各井点储层参数随时间的演变规律,进而对未来的井点储层参数做出预测;然后建立起构造模型,应用随机模拟或克里金插值方法来预测井间的储层参数;最后应用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对各个开发时期的储层参数进行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起江苏油田庄2断块E1f11-1小层含油饱和度的四维模型,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分析,发现所建的四维模型较准确的反映了E1f11-1小层含油饱和度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程长领 《内江科技》2013,34(1):140-141
白垩系是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春风油田的勘探层系之一,明确其储层展布特征显得尤为重要。在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基础上,针对白垩系共化分出10个砂层组。针对白垩系不同类型的储层,分析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厚度、不同深度段的速度关系,利用地震相等技术归纳出各类储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结合地震属性提取、等时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对白垩系储层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明确了储层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商13-斜387井大量的取芯样品为实验对象,通过进行流动性试验,分析商河油田储层的速敏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类储层的开发方式。为商河油田开发提供比较可靠的采出和注入速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龙庄油田是受断层控制的中、低渗断块构造油气藏,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快。本文综合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采用精细地震反演技术对该地区进行储层横向综合预测,分析了不同储层的平面变化特征,明确了沉积厚度大、物性好的砂岩储层分布区域,实际应用表明该预测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在油气田滚动勘探开发多年的实践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储层预测技术问题,对此,针对HLQ油田开发后期的复杂地质目标提出了相应的精细储层预测的思路。目前主要的储层预测配套技术有:井震结合精细构造解释技术,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储层测井响应研究技术,精细储层反演技术等。研究中各项内容即有其独立性也有相关性,随着使研究程度的深入各项研究内容互相验证,可使储层预测精度得到提高,垂向上能够分辨3-5m左右的薄砂体。在青海HLQ油田薄层砂体储层预测的实际应用中证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砂体的刻画能力,在储量研究及井位部署实践中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辽河油田杜84块馆陶组R5组为例,提出了冲积扇扇缘亚相辨状河微相砂体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即基于辨状河现代沉积原形模型,应用动、静态资料在井间识别河道主体砂,进行井间储层砂体构型预测,结合三维对比界面拟合技术,建立辨状河砂体三维展布精细模型,深化储层内部结构和剩余油的分布认识,为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井间三维对比等新技术为依托,结合传统建模方法,从储层构型和沉积相分析入手,对杜84块兴隆台油层一注多采试验区进行了精细构型建模研究,并与生产动态结合,对一注多采初期井组受效情况进行了分析。井震结合,量化了实验井组间的连通性,对一注多采井组产量进行了预测,估算了其长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间并不存在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时,需对所利用的地震属性进行有效分析,给特征明显的属性赋予明确的地质意义。以黄马油田为例,应用地震属性技术对戴南组储层进行预测,为有利区带滚动评价以及开发提供参考意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万琳 《内江科技》2009,30(12):28-28,48
本文以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研究为选题,利用EPOS3软件对冀中油田文安地区进行地震属性分析。主要提取出的振幅和频率信息对该地区做出了储层预测,分析出了油气聚集地有利区带。用EPOS3这个软件提取出的均方根振幅属性,频率属性等等其他属性,能够较好的刻画该区的砂体发育和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3.
在原油开采中,了解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主控因素,对做好油田地质勘探和原油开采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油田地质勘探实际,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主要与储层物性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有直接关系,同时,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还包括沉积微相、砂岩的岩矿组成、成岩作用等,了解这一特性,对掌握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特点和主控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以此为切入点,可以研究储层地层特点,掌握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规律,为原油开采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焦克波 《内江科技》2006,(1):125-125,124
本文结合杜恩油田的开发实践阐述储层模拟技术在认识碳酸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和预测碳酸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物性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方面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曹晓静  刘华  曹修恒 《内江科技》2011,32(8):134-134
通过储层连通性及油水分布关系研究,搞清地层对比关系,建立该区地层层序标准对比剖面和油水层连通图,结合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在断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构造格局,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弄清储层展布规律。通过油水层井间对应关系研究情况部署部分调整井,利用新、老井建立合理有效的注采井网,完善研究区注采关系,提高研究区储量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水平。对油田稳产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田开发进行的重要性质之一,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能够很好的帮助油田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开采。本次研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实验数据结果,对青平川油田永坪区长2储层非均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岩性油气藏已经成为油田企业勘探开发的重点,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有效预测储层砂体的展布特征和分布规律,现已成为相关从业者关注o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对90相位转换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简要论o述了90相位转换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楔状体模型以及实际资料,证实了该技术在储层砂体预测中的优势,以期为油田储层砂体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各行各业及生产、生活对于油气资源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据有关机构统计表明,  相似文献   

18.
栾春华 《中国科技信息》2011,(24):42+46-42,46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广泛发育着滩坝砂沉积,由于滩坝砂岩油藏分布规律复杂、单层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造成储层预测难度大。研究中运用古地貌恢复,总结出滩坝砂的分布规律,在古地貌分析的指导下,应用频谱扫描技术,结合储层特征选取有效的参数,预测滩坝储层的横向展布。在正理庄油田樊131块应用储层综合预测方法,部署方案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胡敏 《内江科技》2015,36(6):31-32
地震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是时变的,时频分析方法在非平稳信号分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应用目前常用的时频分析技术对XG油田井旁道进行分析比较,揭示了时频分辨率S变换与小波变换较好,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对储层变化较为敏感,在此基础上应用时频分析技术对本区储层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20.
吴倩  方小宇  王玉 《内江科技》2015,36(6):24-25
厚层底水油藏的储层具有隔夹层发育的特征,一般传统基于目标体地质建模方法难以描述隔夹层厚度、延伸长度及其在井间的连通情况,本文通过引入地震约束波阻抗反演,综合运用地质研究、生产动态特征及地球物理反演的成果,设置井间隔夹层连通概率的方法来建立隔夹层模型,解决了层内隔夹层建模的难点问题。通过对井间连通概率研究后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反映隔夹层的分布,油藏数值历史拟合模拟效果较好,预测效果与后期挖潜生产井的效果一致。井间连通概率设置的隔夹层建模方法是研究隔夹层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