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份认同通常包括了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还包括了自我认同与他人对自我的认可等。马克思女性主义研究者从不同的阶段定义了一个人的身份,后殖民理论运用了"种族"范畴来深入的了解种族间的文化压迫。本文就针对美国女性文学作品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何明洁 《软科学》2012,26(8):109-112
将横向实地调查资料和纵向流动史案例结合考量,开拓认同感研究的新途径。将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感分为自我认同、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同三种类型,发现职业认同是沟通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桥梁。若新生代农民工能尽早建立职业发展规划,顺利生成职业认同,则有助于其个体成长,完成社会成人。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认同,使其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不能同步发展,阻碍了他们适应并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自我的表达     
冯志华 《今日科苑》2007,(18):285-286
现代社会中的自我的迷失、自我的疏离的表象,使人产生了更多的困惑。通过自我的批判,层层剖析其中的缘由,提出了通过自我感知、自我认同、自我实现以及建基于交往理性之上的自我表达重新进行自我建构,重拾一个完整性的个体自我。  相似文献   

4.
薛菊华 《科教文汇》2012,(31):91-93
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自我认同变化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自我认同变化可分为自信心变化、附加性变化、消减性变化、生产性变化、分裂性变化、零变化六种类型.国内研究者们分别从自我认同变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英语学习中自我认同的构建、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包括文化形式认同、文化规范认同、文化价值认同三个层次。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心理基础。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对于文化认同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发展心理学的个体发展观、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跨文化心理学的文化适应观以及政治心理学领域的意识形态观。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表现为群际分化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回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强化、现代性色彩及全球化意识相伴随。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健全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双文化认同整合、凸显"中国人"的身份角色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认同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自我是现代文化里一个核心的范畴.本文通过文化镜向深度的自我审视,在东西方有效对话的前提下,进行现代性反思和重建.在现代性的语境中,自我越来越呈现不确定性,自我认同也成为谈论“人“的生存之基不可逾越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我损耗理论和自我认同导向理论整合的视角,探讨了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多阶段—多来源的230对上下级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职场排斥会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对员工的主动性行为产生间接的消极影响;(3)集体认同导向和关系认同导向对职场排斥与自我损耗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4)个体认同导向对自我损耗和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5)集体认同导向、关系认同导向和个体认同导向能调节自我损耗在职场排斥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表现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研究不仅拓展了职场排斥的研究视角,也为企业的职场排斥和员工主动性行为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汉 《科教文汇》2007,(1):150-151
中国饮食文化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中国人构筑自我民族认同的有力工具。中国饮食文化内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以区域为基础的地方风味菜系。区域饮食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一个区域的人民自我认同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9.
杨琼  曾瑜薇 《科教文汇》2012,(7):101-10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2年级学生英语自我概念、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强度与英语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性。2)自我概念影响自我认同自信心变化。3)自我概念和出国动机影响自我认同附加性变化。4)内部兴趣和社会责任动机影响自我认同生产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考察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采用职业认同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292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整体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但同时也伴有较高的职业倦怠水平;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自我效能在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影响职业倦怠时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8%。研究结论可以为降低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优化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9,(12):139-144
基于互动性理论和认知情感模型,通过实验探究不同互动路径类型的虚拟CSR共创对消费者认同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虚拟CSR共创正向影响消费者认同,相对于结构路径型虚拟CSR共创,体验路径型虚拟CSR共创对消费者认同的作用更强;虚拟CSR共创与自我建构对消费者认同存在交互效应:依存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结构路径型虚拟CSR共创活动的认同水平更高,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体验路径型虚拟CSR共创活动的认同水平更高;CSR感知在虚拟CSR共创与自我建构对消费者认同的交互效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使自我有了多重身份,很容易产生自我认同危机。这种危机带来自我同一性的消解、自我的社会角色归属感的匮乏和自我价值的丧失。网络技术引发的虚拟自我认同危机,对自我伦理的建构提出了迫切要求,有必要从自我选择、自我节制、虚实协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国家认同教育是构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培育国之栋梁的基石。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爱国主义教育的构建、理想信念的树立、三位一体教育的实现,阐述了强化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使"中国梦"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心中,真正转化为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这一切都需要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认识,理论水平上的引领,引领大学生认同"中国梦"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致性。引领大学生认同"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领大学生认同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92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心理认同三个维度考量了他们对自我“市民”身份的认同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以追求自我在城市的发展为务工动机,他们的乡土记忆模糊,渴望融入城市,对自我“市民”的认同感较低。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落实"四个自我",应对"潜意识"惯性危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员工基于对过去经验、方式方法的认同和依赖,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和心理暗示,并进一步固化为"潜意识",排斥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从而掣肘企业实现新发展。而要有效化解这种"潜意识"惯性中隐匿的管理危机,应当落实"四个自我":1.1认识自我,勤于"归零"  相似文献   

17.
杨志兵 《科教文汇》2010,(21):22-23
社会认同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重要课题——群体行为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社会认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教育者的社会认同、教育对象的社会认同和知识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本文从知识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社会认同,从这样的视阈来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清 《中国科技纵横》2010,(15):244-244
网络具有三重技术偏倚,即在符号结构上偏倚多层级、在内容体系上偏倚开放性、在传播形式上偏倚互动性。恶搞依网络而起,网络的技术偏倚既能够致使恶搞造成负面影响,如削弱个体理性、败坏社会道德,又可以促使恶搞发挥潜在的正面效应,如实现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并促进社会的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9.
学生基于内部动机学习是自觉自愿进行历史学习的前提。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教师可从引导学生认同历史学习价值、提供参与和选择机会、提供积极的非控制的信息反馈、设置学生最近发展区,增强学生自我效能四个策略,内化学生历史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自愿进行历史学习,从而实现创建优质历史教学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效能同自我概念、自尊等一样,描述的都是一种主体自身现象,是主体以自身为参照对象,对自身进行反思和评价。在此介绍了生涯辅导和自我效能的涵义,通过对大学生生涯辅导活动,自我生成和提升他们自我效能,实现生涯定位和职业选择;自我效能的提升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实现人—职业匹配,最大化发挥人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