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陷入了行政部门要求与学校师生应付的困境。走出这一困境的唯一途径是把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高校招生硬挂钩。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目的和功能,而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则是次要目的和功能。选拔功能对于中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为使高校招生能够有效利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一要改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计分方式;二要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效度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综合素质评价一直是高中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实现评价改革的关键点。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力图打破"分数是唯一评价标准"的局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观和人才选拔机制。在实施的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测量与计分问题、管理问题、诚信与监督问题,以及如何与高校招生实质  相似文献   

3.
2014年高考综合改革要求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理论上讲,综合素质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并调动心理、社会等资源以解决复杂任务的能力,对其评估需要考察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在政策层面,国家将综合素质划分为若干维度,并要求高中学校组织记录,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根据上海市综合评价改革九所试点高校以及上海纽约大学的录取实践发现,综合评价试点高校通过组织校测、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综合高考与学业考试成绩等方式,初步形成了一条综合评价招生的路子,并取得一定效果。为深化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提升招生能力,高校需在招生中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提高综合评价录取程序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为综合评价招生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价值理性分析表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与统一高考存在互补关系。这种互补关系是多元录取的逻辑基础。技术理性分析认为:把学生所选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转换成标准T分数,计入考生总分,比使用"等级分"更公平,区分度更高。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等级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在即。目前,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教育和考试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热点内容。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不仅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而且打破了"惟分数"的招生模式。与此同时,作为培养"立交桥"的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于2014年开始的高考综合改革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其中的“一参考”指的是综合素质评价,但是从目前试点省份的招生实践来看,与预期尚存在一定距离。综合素质评价未能真正在高校招生中发挥“一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被纳入高考招生体系,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对于中国高考改革而言可谓意义重大。在肯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高校招生录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问题却引发了学者们的担忧。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改革中面临诸多公平性困境,如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政策欠缺、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评价主体对高考的功利性追求等。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的改革与出路需要政府、高校、普通高中学校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任务,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大学的崇高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任务,并提出"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显然,大学招生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关键作用。如何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是目前各高校较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西安交通大学通过认真剖析挖掘创新潜质并建立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多元选拔人才的招生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招生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既是落实改革精神的主要体现,也是推进改革进程的现实需要。本文在识读综合素质评价涵义的基础上,围绕综合素质评价为什么要用、为什么能用、怎么用、存在什么风险、需要哪些保障条件等问题,系统思考并回答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蕴与价值、国际经验与现实可行性、程序设计与实施、可能风险与保障条件等问题,试图对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使用的理论追问和实施路线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0.
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将实行优质高中分配到校名额校内选拔方式,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其中综合素质评价由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6项一级指标构成。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主体是学校,需要处理好对综合素质评价功能的认识问题、评价方法的可行性问题以及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问题,探寻"育人"与"选拔"目标定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