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整体结构中是依附于选文而存在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教学语文知识,教师必须首先注意和善于从范文中提炼和抽取出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言语"的社会性知识、他人言语经验中的人文性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程序性知识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知识"?笔者仅以自己的两个教学案例对"语文知识"的开  相似文献   

2.
以"八字宪法"(即所谓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主体的既有语文课程知识系统,它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自身特性,不能顺应语文教育的应有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无法自给自足——狭隘的理性主义知识观、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语文课程知识应该是怎样的,语文课程知识事实上是怎样的?这是语文课程知识建设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知识的基本价值,也是语文课程知识建构的基本标准。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开始走出化约为母体学科知识的窠臼,向具有语文学科独特性的语文方法性知识建设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刘国军 《西藏教育》2011,(12):13-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导致语文学科所涉及的学科知识面较广,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泛化,语文课程的虚化在所难免。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中,从理论的角度阐释什么是语文本体性知识,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厘清学科教学的壁垒。语文教什么?  相似文献   

5.
要有效解决语文课程目标不甚清晰与语文课程内容长期缺失的关键性问题,在课程认识与实践中就要确立对语文知识特别是"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为基本课程对象,并进而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素养为根本课程目标.在此认识基础上,还应在实践探索中把语文知识作为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的基础、把"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知识作为重点、把"语文形式"方面(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作为关键,才能实现构建系统完备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目标.在语文课程目标确立与内容建设中,要力求以课程目标确立的明晰全面系统等来确保课程内容建设中的明晰全面系统,从而构建课程目标引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以实现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程多样化目标。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自编教材,扩大阅读""学科整合,整体推进""学科活动,拓展教材""开设选修,自主选择"的"三十二字原则",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以“八字宪法”(即所谓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主体的既有语文课程知识系统.它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自身特性.不能顺应语文教育的应有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无法自给自足——狭隘的理性主义知识观、传统封闭的课程理念、过激的工具价值主义.是其不可逾越的三重障碍。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年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要认真落实"四个加强",为今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包括哪些内容?狭义的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课程,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根本性的关注点是两个:一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什么知识?(即课程内容);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即课程形态)来学习这些知识?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思考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生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背景、现状进行了说明,指出当下语文课程开展的不足并做出反思,强调语文教学对于教育学生的功效和语文课程开设的重要性。此外,还着重讨论了如何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指出了语文教学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对高职院校重新定位和规划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反思"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知识的引入为现代语文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基础。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导致了语文课堂的刻板和缺乏生机,原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更新和充实,与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甚至发生冲突。语文课程改革不是要淡化语文知识,而是要实现语文学校知识的除旧纳新,构建良好的学校语文知识体系,确保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建设是生态语文教育实践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语文课程基地坚持"学活着的语文,在语文中生活"的理念,以促进阅读和组织活动为基本任务,在实践中形成了"八五三四工程'建设模块,形成了从课程形态和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的一套系统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对语文教学目标“过程”维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新课标提出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然而这却引起了种种误读尤其是对"过程"维度的误读,导致教学目标表述出现混乱,教学实践也出现偏差."过程"是目标的一个雏度,是学生语文素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知识与能力"维度为落脚点,蕴涵情感,通过语文活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当今小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此学科需要考虑到当今小学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考虑到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要求。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然后对当今的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做了简要分析,最后说明一些适合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语文独立设科一百多年来,对其课程性质的探讨不时出现。根据论者哲学观的不同可分为本质主义和非本质主义两大类。前者认为语文是一门学习言语形式运用的课程,后者只以语文课程性质作为讨论的话题,并非对此进行本体研究。可根据"家族相似"理论重新思考语文课程性质:在对待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上,本质主义专注它们之间相异的地方,反本质主义专注它们之间相似的地方,而从语文课程是从一个"综合课程"分离出来的角度来看,可以综合考虑其与其他课程的"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若从既要学习言语内容又要学习言语形式并以学习言语形式为主出发,则同样可以将其与其他课程区分开来。这样既限制了意识形态、人文思潮等对语文课程的干扰("非语文"),又避免了语文课程因科学主义所采用不科学的做法所导致的异化("唯语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在当下,有必要继续对其做一些较为细致的思考。要把课文当成例子来教学,大概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用课文来帮助说明或证明达至语文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要素;二是把课文当作掌握课程要素(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熏染或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可以仿效或依据的范文来教学。  相似文献   

17.
当下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很多教师不知道该不该教,或者知道要教但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说明语文课是必须要教语文知识的,但不能为知识而教,而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源于语文课程,基于语文教材,是"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活动性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展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一、依托语文教材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很重要的凭借。语文新课  相似文献   

19.
乡村语文教师的知识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乡村学校具有独特的“乡村性”特征,乡村语文教师应重视掌握地方性知识。基于已有文献设计了乡村语文教师地方性知识的调查问卷,调查其地方性知识现状,提升乡村语文教师地方性知识素养。建议在继续教育中增设地方性知识的相关课程、建设和开发依托地方性知识的校本课程和践行研学旅行课程、增强地方性知识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是对语文课程的定性表述,它回答了语文课程最核心的两个问题。第一,语文学科"干什么"。语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是学习运用母语的课程;语文学科的使命和任务,就是组织学生在语文教师带领下"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这里的"运用"一词很关键,"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表明语文不是纯粹的知识性课程,是基于知识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强调发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必然追求。第二,语文学科"怎么干"。语文学科应该引导学生走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