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云南盈江户勐傣族的丧葬礼仪详实调查,在进行文化人类学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傣族以自身的认知为根本所构建的人文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求证说明,所谓傣族“勐神”是傣勐的,祭祀“只准傣勐参加,甚至地方最高统治者土司召勐都不能参加”等实为误说。勐神作为劾的保护神,受到全民的崇拜。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临沧地区傣族勐神崇拜作了实地考察,认为这一带傣族的勐神祭祀礼仪,明显受到汉文化的若干影响,但这仅是表象,而着重就其内涵中反映的本源特色,即古代傣族和当地土著民族的关系作出探析。  相似文献   

4.
傣族地区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资源,是云南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要打造有特色,高品质的旅游业,南传上座部佛教旅游文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策划的内容。立足于建设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大背景下,从宗教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在转型中,傣族地区佛教旅游的现状,并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和如何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作者田野考察报告。它对历史上西双版纳勐腊土司区的傣族原始宗教中的勐心、勐神崇拜内涵及其祭祀礼仪,作了较系统而翔实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论“勐”     
以"勐"字冠首的地名出现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泰-傣民族的地名之中,而"勐"文化对生活在这一流域人民的信仰崇拜、性格特点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勐"的最初之意为"水渠","勐"字由水而来,"勐"文化依水而生,其实就是"水"文化。  相似文献   

7.
傣族和尚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傣族教育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以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达镇中学的傣族和尚生为个案,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分析方法,从主位和客位的角度对傣族和尚生的低学业成就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对傣族教育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田野点,以乡村旅游社区新兴群体"驻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展现旅游情境中"驻客"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游客交往互动过程中对社区经济产生的影响,趋利避害,发挥其作为连接东道主与游客、社区与外界的桥梁作用,引导"驻客"参与旅游社区建设和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与乡村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注重文化创意是当代旅游发展的特点之一。许多文化遗产正凭借着"文化创意""生活化艺术品"等方式进行着"文化重构",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推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龙潭古镇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镇",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但在"创意化"旅游开发方面后进力不足,面临着缺乏人才、旅游文创产品单一、宣传方式有待创新等困境,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古镇所在的社区参与方式、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象文化     
澜沧江·西双版纳 澜沧江,在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百万大象之河".当地人们视象为吉祥物,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以象为主题的艺术形式:如佛寺壁画上讲述了世尊佛祖的前生——维先达腊王子将宝象送给灾害严重的勐(傣语,村寨的意思)的故事. 傣族的手工织锦编制了各种象图案,其中的"百象朝佛图"和"金象驮花图"尤为精美;每逢重大节庆日,傣家男子都会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象脚鼓,模拟大象的样子纷纷跳起象脚鼓舞;傣族流传甚广的武术——象拳,也是模仿大象各种动作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