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学校制度建立以后,小学的校舍都比较简陋,绝大部分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小学的老建筑早就历经“改造”而难觅其遗址。另外,小学的主管单位多是乡镇政府,区县的档案馆很少对小学的档案建立全宗,要系统地了解一所小学的历史就显得异常困难。南京图书馆民国特藏部藏有一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出版的《南京市立兴中门小学概况》一书,选用了数张当年的“老照片”,弥足珍贵。兴中门小学是现在天妃宫小学的前身。  相似文献   

2.
刘惠 《山东档案》2012,(4):55-56
鲁西山羊是我国羊类中的一个珍稀品种,其成年羊均有角,有须,有髯,体格小,结构匀称,俗名“狗羊”。因全身有“四青一黑”特征:即“背、唇、角、蹄”为青色,而前膝为黑色,故又称为青山羊。据考证,早在明朝时期,单县百姓就已开始大批养殖,公元1807年清嘉庆年间,由徐、窦、周三家联手创建的“三义春”羊肉汤馆在城中心开张,更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近年来,单县县委县政府加大对于本土青山羊这一传统项目的宣传、科研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财、  相似文献   

3.
百年风雨人间正道———商务印书馆百年简述·陈江商务印书馆1897年2月创办于上海,至今整整100周年。百年历史,风风雨雨。本文只对“商务”百年历程在事实上作一轮廓性介绍。一商务印书馆正如它的名称所表示的,最初只是一个“印书”机构———印刷厂,由在英文...  相似文献   

4.
段小平 《档案》2008,(1):33-34
兰州大学档案馆馆藏有甘肃法政学堂宣统二年毕业文凭2件,弥足珍贵。文凭呈长方形,外径宽66.5厘米、高83厘米,内径宽52厘米、高56.5厘米,四边共有8条龙作纹饰,四角从右上开始顺时针印有“毕”、“业”、“文”、“凭”4字。文凭共录840余字,无标点,系楷书手写石印,钤有甘肃全省法政学堂、监督提学使宫印及教员名章共10处。  相似文献   

5.
名字解故是我国一种传统学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宋代学者即以为异并加以考证,但不能确解。根据史实,结合训诂,知其名庭坚而字鲁直,系用虞舜时刑狱官皋陶的典故。  相似文献   

6.
连日来,神农架林区档案局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四学三比两做一讨论”活动。“四学”即学习件、学习党章、学习时代楷模、学习身边典型,“三比”即比工作成绩、比贡献多少、比工作质量,“两做”即做岗位标兵、做合格党员,“一讨论”即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出版史料》2006,(4):75-75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陈立(1902~2004年)在九十岁高龄时出版了《陈立心理科学论著选》一书。文集出版后,他发现在序言中“晚清袁了凡说过,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一句有误,即把明代学者袁了凡(袁黄,字坤仪)错成“晚清”。陈立用一瓶改正液,亲自把剩下的存书中“晚清”二字一一涂去。陈老耄耋之年,视力又低,不惮其烦,如此认真,可见老人对出版著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一、构想中央电视自从199年起,每年推出一台“3.15”专题晚会,一直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关注和欢迎.1997年的“3.15”特别节目如何在前6届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领导和“3.15”特别节目的主创人员从1996年11月就开始着手研究,构思,在反复推敲研讨的基础上拿出了方案.(一)以集中体现“四个力量”为主题思想,“四个力量”即法律的力量、消费者组织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以及情感的力量。应该说以“四个力量”作为特别节目的主题,奠定了节目成功的基石.对观众来说,“四个力量”是深入理解和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门户…  相似文献   

9.
王洋 《大观周刊》2012,(32):267-268
先学后教的基础是学生自学新知。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年级已属中年级,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抓好四个环节是必要的,这样能“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舆论监督”这个词使用频率高了起来。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朱基视察中央电视台,和《焦点访谈》栏目组成员座谈,给了他们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对新闻工作者是个巨大鼓舞。而后,“舆论监督”这个词组在报刊上、在电视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了起来。笔者也想趁这个热乎劲,将“舆论监督”一词考证一番,将它的来历弄弄清楚。说起“舆论”和“舆论监督”,不能不追溯到梁启超。因为在梁启超之前,尚无“舆论”一词的组合。在中国古汉语里,舆的本意是车厢,因即指车。《老子》:“虽有车舆,无所乘之。…  相似文献   

11.
以笔名为名的文学大师 林语堂在小学四年级时,转入鼓浪屿教会办的小学,以后上中学,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任清华大学英文教师。1917年,在《新青年》以“语堂”笔名发表文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昆明市五华公安分局档案室中,有一卷由原武成路派出所移交保管的老档案,其中有数首笔力雄浑、文辞华美的古诗,诗尾落款多为“文典未定稿”。经考证,“文典”即著名学者刘文典。这些诗作都是书写在信笺上的,刘文典多称收信人为“仪老”,或是“仪廷先生”,可见以狂狷著称的刘文典先生对这位仪廷先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首次提出清代“新洛学”。武亿(1745-1799年)乾隆庚子科进士,乾隆五十三年(1787)被授为山东博山县(今山东博山县)知县。为官廉正,因杖打和绅番役,被和绅参奏,以妄杖平民的罪名而罢职。嘉庆四年(1799)十一月,清仁宗颁旨召用武亿,其已卒于嘉庆四年十月。武亿是乾嘉之后“新洛学”的主要人物,延续了清代“新洛学”的学术命脉。在论及清代“新洛学”思想成立之经纬时,武亿著作是常被引据的文献。为此,本文钩稽史料考证武亿著作刊行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胡适曾以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改革与提倡白话文而名盛一时。为推动白话文运动的发展,他把考证与整理出版古典小说作为普及工作而大力提倡。他一生曾对二十余部古典小说写过数十万字的考证文章与书信,尤其是对于《红楼梦》的考证,着力最多,收获也最大。他首先从考证《红楼梦》作者的身世开始,提出了《红楼梦》乃是一部作者隐去真事的“自叙传”的新观点,批判了当时影响最大的“索隐派”各种牵强附会的臆说,从而开创了对这部古典名著研究的新途径,被后人称之为“新红学派”。鲁迅先生在所撰《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胡适《红搂梦考证》中的新观点予以评论说:“然谓《红楼梦》乃作者自叙,与本书开篇契合者,其说之出现最先,而确定反最后。……迨胡适作考证,乃较然彰明,知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苓〔零〕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著书两部,未就而没;晚出全书,乃高鹗续成之者矣。”并肯定胡适的“自叙侍”说,“实是最可信的一说”。 然而,《红楼梦》考证胡适虽先发其端,其具体考证工作并非他一人之力。这在《胡适口述自传》一书里也曾提到:“在寻找作者身世这项第一步工作里,我得到了我许多学生的帮助。这些学生后在‘红学’研究上都颇有名气。其中之一便是后来成名的史学家顾颉刚,另一位是俞平伯  相似文献   

15.
“效益原则”带来了实际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益原则”带来了实际效益朱玲球,王建华(大连市图书馆)一、引言自社威创立西方经验图书馆学以来至今已逾百年,其理论出发点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三最准则”以最小的成本,为最多的读者提供最好的阅读。“三最准则”充分表达了他的“效率原则”思想,并成为图书馆...  相似文献   

16.
“学成致用”这幅珍藏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档案馆的百年墨宝,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1925年2月上旬为长沙湘雅医科大学第五届毕业生题赠的勉词。关于这幅珍贵的墨宝,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的刘望龄教授研究考证,属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前的绝笔题词。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1日至3日,“湖北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景色怡人的丹江口市隆重召开。2005年学术年会与四年一度的代表大会一并召开,可见省学会对学术年会的重视。这次年会是我省图书馆同仁相互学习与探讨,促进交流的又一次盛会,对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此我省图书馆事业百年及新纪元的转折点,欣喜与凝重,责任与使命,赋予了学术研讨会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另辟蹊径 独领风骚──读《社会主义四百年》钟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在世界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世界上也已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作为一种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理论,迄今已有难以准确计数的“版本”。而于幼军、黎元江合著的《社会主义四...  相似文献   

19.
来函照登     
《黑龙江图书馆》编辑部:贵刊1987年第5期张树华《早期的北大图书馆学系》一文提到“从图专改为图书馆学系,从二年(三年)制改为四年制…”,这里没有明确提到1950年和1951年考入的三年制生仍属图书馆学系,这两届的毕业文凭也都印有“图书馆学系”  相似文献   

20.
伊朗是东方的文明古国之一,其主要民族为波斯人(又称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一部分(“伊朗”意为“雅利安人之地”)。伊朗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方面,特别是在诗歌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伊文字交往由来已久,伊朗文学作品传入我国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据我国伊朗学者张鸿年考证,伊朗文学作品传入我国的最早记载是在14世纪,即1348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太(1304~1377)到杭州游历时,曾在运河船上听中国歌女唱一首波斯文的歌曲。后来有人根据伊本·白图太所作记录加以研究,确定其歌词是伊朗诗人萨迪的一首抒情诗。在明、清两代,萨迪的名著《蔷薇园》曾经作为我国穆斯林经院教育的辅助教材,进行口传心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