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三七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我和长江同志都在上海《大公报》编辑部工作。由于我们共同负责采访工作,曾坐在一张办公桌的两边办公。我们两人的分工是明确的:他负责战地记者的派遣与联络工作,我负责上海市内外勤记者和通讯员的安排、布置工作。他还兼任编辑部社评委员会委员,我还兼任本市新闻各版的主编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是从教师转到图书馆工作岗位的。1986年调到中学图书馆时,工作生疏,束手无策,馆里的老同志也都是改行来的,所以他们劝我注意自学。在业务学习过程中渐渐和《图书馆杂志》交上了朋友。每期来后,我不但认真阅读,还坚持把学习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既学到了专业知识,也  相似文献   

3.
声屏博客     
刘玮:我不是“无冕之王”也许是我好管闲事的性格造就了今天奔波忙碌的记者生活。为了工作,常常早出晚归,八小时之外还思量着公事,于是成了单位有名的大龄女青年;为了抢新闻,我经常忘记自己是个柔弱女孩。家人的抱怨和工作的辛苦都不算什么,最怕的还是在一些地方和别人聊天,别人都会戒备地看着我问:“你没有在录音吧?”甚至还有人掀开我的包检查,天哪!这样的事情碰上还真叫人头皮发麻,但是说来也怪,这些不安和尴尬一到采访现场就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平时逛街,我总是习惯性地带上采访工具,好像漏过一条好新闻就像犯罪一样。我深爱着这个让我欢…  相似文献   

4.
我原在银行当信贷员,1984年担任副行长后,主抓业务工作,发现在宣传报道方面我行处于薄弱环节,决定下功夫抓一下,自己带头多写多练,从此便和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几年,我每年都要在报刊及电台上发表七、八十篇文章,被多家新闻单位聘请为通讯员或特约记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爱这项工作,只有爱得深,才能干得好。我工作繁忙,还要挤时间写稿,对此很多同志不理解,一些人还“吹冷风”。这些都没动摇我搞通讯报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到总公司交报表,没几个月,就和总公司的人混熟了,见面经常打个招呼问声好。 业务处的孙哥对我特热情,每次来都寒喧两句、开开玩笑:“瘦了瘦了!”“路上没遇到台风吧?”他还请我去他家喝茶,他家就住总公司旁边。当然,我时间紧,再说也不好意思,所以都婉拒了。  相似文献   

6.
没去定西,定西的故事已经装了半脑袋。所有的故事都给我刀刻斧凿般的印象:定西太穷了,穷得难以置信。那时,我还不在甘肃工作。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06,(11):17-17
也许是我好管闲事的性格造就了今天奔波忙碌的记生活。为了工作。常常早出晚归。八小时之外还思量着公事,于是成了单位有名的大龄女青年;为了抢新闻,我经常忘记自己是个柔弱女孩。家人的抱怨和工作的辛苦都不算什么,最怕的还是在一些地方和别人聊天.别人都会戒备地看着我问:“你没有在录音吧?”甚至还有人掀开我的包检查,天哪!这样的事情碰上还真叫人头皮发麻。但是说来也怪.这些不安和尴尬一到采访现场就被我忘得一干二净。平时逛街,我总是习惯性地带上采访工具,好像漏过一条好新闻就像犯罪一样。  相似文献   

8.
刚才欧阳文安同志讲了三条,其中一条,我们作秘书长工作的与档案工作关系是密切的。档案工作的发展,工作做得好坏要追究责任的话,应该追究我和欧阳文安的责任。这几年北京市的档案工作确实有了一定的进步,成绩是大家的。其中工作的不足,主要是我的责任,不只是我的,我们在座的区、县、局、总公司的领导都有责任。外部条件我们创造得还不太够,当然外部条件和内在积极因素的发挥是辩  相似文献   

9.
我是报纸的忠实读者,无论工作怎么忙,每天都要挤时间阅读手头的报纸。出于我这个层次读者的需要,对如何办好地市报纸提出一孔之见。在日常工作中,我把报纸当作学习的重要阵地和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我经常把报纸上有见地的改革论文、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有预见性的社会动向新闻、好的典型经验等,剪裁下来,然后抽时间仔细阅读和研究,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我还经常把重要文章复印交给有关部门和单位去研究借鉴,指导一个方面的工作。多年实践证明,上述两个方面的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我立志要坚持下去。为此,我读报最感兴趣的是经济、理论、社会新闻、重要言论等版面。但是,我发现目前地市报纸在  相似文献   

10.
夜晚下班后,走在报社安静的小路上,身边走过三两个谈着工作的同事,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真正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禁想起一年前,我还对未来充满好奇和焦虑,而如今,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1.
1934年,溧阳的中共党团组织遭到国民党破坏,我不得不逃亡到上海.由于某种机缘我遇到了当时在左联工作的路丁,他也是溧阳人.他要我到左联法南区办的女工夜校去教书,还到八字桥美亚绸厂的女工家去教识字.不久我就和路丁同住在一个小小的亭子间里,那时路丁白天在浦东电气公司当职员,跑工作都是在夜里.为了节省车资,天刚黎明就出门跑十几里路赶到十六铺码头,再乘小舢舨渡江到浦东.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小学教师的工作,路丁就辞了职,把全部时间精力都用在左联的工作上.  相似文献   

12.
深入一步     
我是在工厂里作宣传工作的.根据我的体会,我觉得现在不论报纸、杂志,不谕工厂里的宣传部门.都面临着一个任务:把宣传工作深入—步.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能不能加快呢?这一点已经没有疑问了.是不是能够不断地加快呢?有些领导同志还有些怀疑.因此,他们在运动的某一阶段上,还能适应运动的要求,而在总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 这次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李铁映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张德勤同志作了工作报告,我都赞成。到会同志还就如何搞好文物工作的问题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我没有多少新话要讲了,这里再重复强调几点。  相似文献   

14.
石峡 《青年记者》2003,(10):12-13
“喂,松竹梅餐厅吗?我是《北京晨报》办公室,订一个……对,那谢谢了。”一个晴朗的午后,北京晨报社办公室,秘书小张招待我坐下后,忙不迭地拿起了电话。“订餐怎么弄得像接头暗号?还挺心有灵犀的,不说吃什么,人家就知道了?”我暗自嘀咕。小张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笑着说“何总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为了节约时间,每天中午人还在外办事,就打来电话订餐,而对楼下餐厅的鳗鱼饭套餐更是百吃不厌”。原来如此。早就听说何宁总编的工作生活节奏很快,还没有见面我就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还在上大学的我在电视机前看到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7年后,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将亲身参与第29届奥运会的报道工作.看着倒计时牌上的教字一天天减少,听到那首熟悉的奥运歌曲,我和同事们加紧工作的同时,每天都要自问:Are we ready?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军人,中国记者。 很幸运,这两个冠冕堂皇的职业我都做过。并且,现在我还在“记者”这一岗位上工作。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记者与军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图书馆工作40年了,基本上都在图书流通、阅览第一线上.做读者服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接待各类读者约百万人次,仅从事古藉读者工作就有20年之久.是我全部工作时间的一半。前20年是我入门、学习和打基础阶段;后20年是我充实、提高.真正为读者做点服务工作的阶段,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读者服务工作更是如此。它必须用心.还必须用力。因此.回想40年读者服务工作的经历.真是酸、甜、苦、辣兼具,喜、怒、哀、乐同时。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我从外地一个省级化工设计院调到上海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当我到人事处报到时,这家企业的人事部门即请来了该厂的办公室主任一起跟我谈话,他们告诉我在这个企业中比较缺少的是管理干部,经研究决定把我留在厂办档案科做档案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对我讲了如何选择我的过程,并留下一句印象最深的话是“档案室环境很好,如果你热爱这项工作,可以干一辈子”。当时,我对档案工作一点概念都没有,但是自己从外地调到上海已经很不容易,哪里还由得了  相似文献   

19.
《出版工作》和《读书》上发表了吕叔湘先生批评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文章以后,我局领导非常重视。5月3日,我局副总编辑傅璇琮和我为此专门走访了吕先生。对他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就如何提高古籍整理工作的质量向他请教。吕先生说:“我在《出版工作》第四期写的《整理古籍的第一关》里提的意见,不是只针对中华书局的。中华书局的书,一般都还比较认真,注意质量。近来,不少地方出版社纷纷搞起古籍整理来,这当然也是好事,但这项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可  相似文献   

20.
我与冯亦代先生初识是在1982年的夏天。那天下午我正在家里看稿,已退居二线的老社长林呐同志打电话给我,说是冯亦代先生到天津来开“民盟”的什么会,让我去谈一本散文稿的事。如今,时光已整整飞过去了10年,可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我本是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不知他到底要找我谈什么,出乎意料地他品评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些书刊,还赞美了散文书籍的装帧设计考究。他对出版工作的熟悉,对编辑专业的关注,都使我感到他是位行家,这无形之中,就使我和他的距离拉近了。我为能够和这样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前辈相识,感到无尚的荣幸。同时,他的平易近人,以及他的和蔼可亲的低低缓缓的言词,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