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潜认为,只有情感和理性均衡发展,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美感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即成为朱光潜美育思想中的一个基本命题。朱光潜据此进一步分析了情感内涵的层次性、审美情感的独特性以及审美情感既作为手段又作为目的的两重性,从而在美育范畴中赋予情感以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一种化育,它是通过情感途径使主体受到感化.经过审美深入人心,从而陶冶主体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品德.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一致认为美育是德育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也十分重视美育感化的德育功效,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艺术美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和内容的审美教育,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途径,它能够培养审美主体鉴别、欣赏、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目的。通过梳理和解读中小学艺术美育的内涵本质,分析现实困境,构筑未来图景,以期对中小学艺术美育有一个全局性把握,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下,高中生审美状态处于复杂困境,高中思想政治课具体教学也受到美育相关问题的掣肘,进而影响学校美育开展及高中生全面发展。在培养教师能力、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做出改善,通过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打造专属美育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并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多课程联合美育等现实路径,可以有效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美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美育的性质是情感教育,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美育的功用在于“怡情养性”。正是美育具有这种独特的性能,所以美育在整个普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文学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明有 《教育与职业》2006,(33):100-101
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丈章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探寻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依据,并对体育教育中的美育目标框架进行了大胆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罗文英 《广西教育》2008,(19):65-65
王国维先生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情感发达,以达到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之手段。此为美育所不可不留意也。”如今提倡素质教育,就包含着美育教育。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诗歌在启发培养审美意识方面有着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从诗歌教学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窦榆俊 《语文天地》2012,(22):20-21
审美活动造就诗意的人生。席勒曾将美育视为精神解放或人格完美的途径,并力求使一切事物服从于美的法则。蔡元培认为,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朱光潜也说:"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小说教学中的美育是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小说中美的因素的感受力、鉴赏力,进而"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的人。"(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高校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教育内容.高职语文实施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客观存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审美能力提高的需要.基于对当前时代条件、文化背景和高职教育的认识,针对高职院校美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是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10.
任超平  林剑 《江苏高教》2005,(1):138-139
美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及其主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美育实践是以追求美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的,因此,美育的实践及其基本功能,必然包含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美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具有的最为重要的功能,是人对自然、社会的具有一定价值取向的审美关系(即审美价值取向)的形成。究其根源是美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主要功能和审美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中,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品格,即能动地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然而,作为哲学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它研究的根本问题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它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其中也必须包括有关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容,即现实美的创造论,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论述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观点,就是提出了依据美的标准来改造客观世界的问题。在一八四五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他又进一步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可见,唯有在艺术和美育的影响下,继之以实践性的创造活动,使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创造出新的现实美,并在此观赏自己本质力量的体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实用和审美需求;同时,也只有在人类按  相似文献   

12.
张丽花 《语文天地》2013,(18):61-62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核心是灵魂、情感、品德的教育。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称,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凡是美的事物,一般都能感染人,愉悦人。我们在被它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产生某种激动的情感,并随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也就是说,美育以美育人,实为以情感人,是使人在情感上得到陶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美育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借助它可以达到德育或智育的目的。即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其他教育活动。或称之为“寓教于乐”。实际上,美育不是一种“止咳糖浆”,而是有着自身的目的的。美学史上,席勒将美育视为精神解放或人格完善的途径。它使一切事物服从于美的法则。蔡元培则认为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朱光潜便将文艺的美育作用归纳为“怡情养性”。他们的看法有着共同点,即都认为美育是通过审美,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一种调节,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人格的完善。这里,仅从中国古代儒、道、禅三家美学思想中,对美育的功能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美育的范围极其广泛。而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其特点是运用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影响、教育年轻一代 ,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 ,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明确大学美育目标是有效实施大学美育的前提。研究和明确大学美育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工作审美素质,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审美素养的专门人才,成为“工作的艺术家”。走出大学美育的误区,提高美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的背景下,朱光潜先生"人生的艺术化"的回归和诗意生存的状态对语文教学实现文化功能和审美作用,起到了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美学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回归语文本色,对构建语文审美课堂予以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审美教育活动———美育在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的作用愈来愈为科学的理论所证实。许多教育家提出了将美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中“使德育、智育、体育升华为伦理美育、智力美育、人体美育。”这种主张基本上反映了当代科学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也说明了美育的重要教育作用为人们所共识的现实。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美育 ,也是人类自身美化、自身建设的一个方面 ,并且是特定历史上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传播下去的手段。它是以生动、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或形式唤起审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叶,在社会与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中国现代美学家,在译介和传播西方美学思想的同时,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借鉴康德、席勒等美学家的思想,创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现代美育理论。中国现代美育理论不仅对美育的根源、性质和津梁作用作了深刻阐述,而且还对美育的独立地位、特质和实践进行了辩证探讨,实现了从传统美育向现代美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审美超脱的人生境界、情趣化的人生态度、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理想等三个方面。深入挖掘出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形成美好的人生情趣,建构审美超越的价值信仰,发展和谐完美的人性结构。同时,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存在着理论精英化、现实语境错位等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当高校美育遭遇后现代的审美语境,要走出审美无深度、主体自觉缺失等困境,就要对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进行匡正和引导,提升其审美需要的层次,陶冶其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全面的审美情感判断能力,促使当代大学生能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完善审美人格,走向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