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我国审美文化研究既有别于抽象的美学玄思,也有别于具体的物质文化实践,实质上是美学应对文化世俗化的一种选择.它切合了新的时代语境,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美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美学研究偏于思辨的范式.审美文化研究兴起的原因复杂多样,既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文化的转型有关,也深受现代科技文化和新兴媒体文化的影响.当代审美文化研究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各种视角对当代中国审美文化进行了多维透视.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也存在着人文内涵不足、视野偏窄、观念迂腐老化的缺陷.因此,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应该强化人性关怀意识,重视审美文化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重视跨学科研究,把握当代审美文化的后现代性征.  相似文献   

2.
影视艺术以面对真实受众的陌生化叙事策略、引导大众积极消费的文化体闲性质和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遣娱乐功能切入了中国当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并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当下影视艺术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最活跃的部分,对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但它需要更进一步的引导与规范。以有利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散文热的兴起与当代社会转型、当代审美文化语境有密切关系;散文热中的三个卖点是:怀旧、学问、女性;散文的发展既要适应市场的要求,又不忽略散文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反思当代审美文化的角度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通过分析当代审美文化的特征,指出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根本缺陷,并探讨构建健康审美文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浅析文化建设中的大众审美文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使文化建设面临新的课题 ,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 ,使大众审美文化真正朝着人民的方向健康地发展 ,是一个亟待研究并努力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随着审美文化一词经由金亚娜从俄文中舶来,国内学界似乎一夜间"发现"了中国自身的审美文化问题,从那时起审美文化研究长盛不衰。从周宪、姚文放、陶东风教授研究当代审美文化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山东文艺  相似文献   

7.
国内美学界对“审美文化”这一概念的具代表性的解释有两种:①专指当代文化或特指当代的大众文化。③与大众文化对立的自觉追求审美的文化。我认为:“审美文化是以文学艺术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审美特性和价值的文化形态或产品。它不仅包括当代文化(或大众文化)中的审美部分,也可涵盖中西乃至全世界大众文化中的有审美价值的部分。对“审美文化”一词的理解不应只从概念出发,而应从它的实际使用来分析。  相似文献   

8.
夏泽安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1):117-118,125
关注美育的风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尤其是迈入新千年之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由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兴起及泛化倾向,对美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美育要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走向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拓展自身的价值和功能.本文力求在文化的意义上,来论述审美教育的定位应在培养新型的文化品格上.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审美与美学研究的审美存在差异,两者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西方孕育了审美文化,其内涵也是从悲观主义现代化视角转变过来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悲观主义,但是依然没有将精英意识与理想原则抛弃。随着文化发展与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审美文化开始变得日趋复杂、多样,向大众文化上的转变更加明显。大众文化开始兴起,并引领着人们走向时尚,但是,人们无休止的欲求将文化意识追寻取代了,亟待解决文化伦理与审美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使文化建设面临新的课题,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使大众审美文化真正朝看人民的方向健康地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并努力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给受众带来选择的自由和享受的自主时,对精神主体(价值世界)不断冲击和消解,尤其是大众审美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物欲化、享乐化、浅表化日益凸现。大众的价值心理、审美行为出现了审美趣味庸俗化、审美理想空虚化、审美追求迷惘化的倾向。时代呼唤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审美教育的实质乃是对健康人性的唤醒,确立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为人,拥有健康的精神世界,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审美教育能够重新唤醒人们的判断力,恢复人们对审美价值的信念,重新激起人们对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既有其独具的民族和地域特性,又有跟共和国同步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从农耕民族的朴素美、和谐美,到加速进入工业化而被迫面对环境的制约而呼唤"生态美",这些审美特征和文化背景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将提供借鉴和启迪.在审美日常化和大众化的美学环境下,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当代广西文学,以审美超越性特征探讨文化对经济的超前性问题,对促进和谐文化的建构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当代审美文化被实用主义哲学思潮所驱动,呈现出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消费化、娱遣化、包装化、快餐化、广告化、媚俗化等特征。如果用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中介理论来审视,便发现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社会经济规律的必然,是文艺生产适应并满足文艺消费市场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创作的主体可以放弃主观能动向文艺消费市场投降,相反文艺家应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力去引导市场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审美文化是异彩纷呈的,也映射出当代大众审美价值观的蜕变。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当代的大众审美文化可谓喜忧参半。厘清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面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文学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救赎",对大众审美价值观的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审美由少数人的专利变为大众的生活形式.当代审美文化日益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趋向.本文着重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功利性内涵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审美日常化和大众化的美学环境下,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当代广西文学,以审美超越性特征解秘文化比经济的超前性问题,这对促进和谐文化的建构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代审美文化与中国传统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审美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更多的是“道不远人”这一传统审美文化根本精神的当代“复活”。审美之道既不在超现实的形上天国,也不在非人类的物化自然,就落实在日常现实的世俗领域和生活世界里,归结到感性实在的人性经验和人生活动中。“世俗性”和“超越性”的浑然不离,就是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中国审美文化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野趣是一个蕴涵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审美范畴,在当代的文化视野中,它透露出"空间情结",与奴性相对抗,体现出对人性的追求;进一步探究野趣的深层结构还会发现,潜在的怀旧意念在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