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潘洪其 《青年记者》2015,(30):14-15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新闻史,也是一部中国时事评论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近十几年来,国内以党报、晚报、都市报、周刊为代表的新闻媒体,纷纷推出并扩大时事评论栏目或版面,时评逐渐成为媒体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或参与撰写时事评论,也成为读者阅读新闻、参与媒体新闻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时事评论已成为其加快新闻改革和新闻创新,实现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与其它类别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言论相比较,党报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时事评论具有权威性、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都比较强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励 《当代传播》2002,(2):65-66
作为政府和研究机构的一种网络,因特网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却火爆起来,渗透到公众意识、新闻媒体,吸引了世界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分析家估计,每隔30分钟就有一台新的计算机联上因特网,网络扩展的速度每月高达10%。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末期的中国大地,网站更是“遍地开花”: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份上网的中文刊物;同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首开网络版,拉开了“新闻上网”的序幕 ;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开通了“人民网”,这不啻于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深度报道百年发展轨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有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很多中国学者对深度报道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有人认为深度报道的概念出自西方,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自主创新独立发展起来的。但笔者认为,从19世纪60-70年代王韬、郑观应等中国最早的本土报人独立办报开始,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诞生的中国电视事业,从她创建的第一天开始,就与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真实、准确、及时地传播新闻,沟通党、政府与人民的联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电视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从1980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自己走路,发挥广播电视的长处,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到党的十二大之后,原广播电影电视部老部长吴冷西提出:“改进整个宣传工作要以新闻为突破口”,电视新闻改革成效显著,迅速确立了在整个电视宣传中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因特网的发展对中国新闻传媒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源于网上消息的新闻报道也日渐增多,到目前为止,互联网作为除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趋势已基本成型。第四媒体的兴起,实际上反映了新闻传媒外延的扩大和媒介种类的增多。国内新闻界的传播理念、传播技术和手段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传播量猛增。  相似文献   

7.
在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报刊上,涉及时事评论的新闻漫画已经开始显露其政治讽刺的重大影响.当中国的历史脚步进入近代,欧洲石印技术开始传入,为中国新闻漫画的诞生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条件.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成为以讽刺和夸张等特点见长的漫画积极反映的对象和主题.  相似文献   

8.
传媒是喉舌,而传媒也自有喉舌--评论.近年来,国内报纸时事评论栏目的风起云涌,成为中国新闻成长的一大亮点.<南方都市报>的时评版面自创办以来,逐渐形成了自身时评风格.  相似文献   

9.
琚华 《新闻三昧》2004,(12):38-39
新闻图片是诉诸视觉手段传达信息的报道体裁,为不同层次的读所喜闻乐见。从1904年《每日镜报》开始在版面使用图片插图时起,新闻图片就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题材而被广泛应用。新闻图片以其独有的鲜明的形象性、纪实性、典型性等特点在新闻宣传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与字报道相呼应,构成报刊新闻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图片成为纸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赵凯在《编采生活》2008年第2期刊文,探讨了当前新闻传播业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新闻传播业已经成为产业,在一定意义上,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重要产业。关于这个观点,在上个世纪是有争论的,因为上个世  相似文献   

11.
《新闻导刊》2005,(5):15-17
新闻评论在媒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西方传媒界,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一比喻集中代表了他们对评论在媒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近几年来,言论在国内各媒体异军突起,报纸的不少版面都开设了言论专栏,形式也更为多样。时事评论——“因时而评”、“合时而著”的新闻评论,由于颇吸引读者的眼球.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报刊的一大看点。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从报纸到电视、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而一切与“娱乐”有关的节目,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开发的重点。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进而发展到新闻标题的煽情化、新闻叙述方式的故事化,媒体新闻逐渐走上了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李建秋  魏波 《新闻界》2005,(6):51-52,61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电视新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主流新闻体裁之一,各地电视台都把新闻评论性节目作为重点节目推出,中央电视台还专门设置了新闻评论部.新闻评论性节目对于电视新闻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005年8月至9月,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各地电视台都隆重推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专题节目.其中,新闻评论节目成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重头节目。从写作方面来看,许多优秀的以抗战为题材的新闻评论节目鲜明地体现了电视新闻评论写作的特点,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领域防范杜绝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可谓知易行难,时事评论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本文结合近年发生的两个案例,分析时事评论失实的三个致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冷静、尖锐、活跃的“冰点时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点时评”栏目是中国青年报自1998年11月起创办的时事评论栏目,先后在“冰点新闻”和“青年话题”版以每周三期的频率刊出。2001年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这个栏目的定位,就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 这是指:判断的形式应该是清晰的,不是模糊性的;而判断的根据,不是出于(或不能仅仅出于)情感、情绪性的反应,要有对清晰的认识过程的表达,要有论据、逻辑和推理,在这个认识和表达中,体现作者对民主与法治精神的理解。它的标准的低限,是合国情、有道理的判断。有些同志对“冰点”的“冰”字有疑惑:作为新闻纸…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报危机应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江卫 《视听界》2006,(2):86-87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广播电视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一度成为亮点,有的广播电视报发行量甚至高达上百万份;此后,广播电视报的发行开始大幅度地下滑。现在发行过百万的只有《中国电视报》了。造成生存危机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两个背景不容忽视。第一个背景是由广播电视报的报道主体决定的。广播电视报的报道主体是娱乐新闻,而娱乐新闻在社会上正逐步走向边缘化。随着新闻改革的进程,可以报道可以追踪的新闻越来越多,因此,娱乐新闻退居二线。有调查表明,大众对传媒的接受行为,已由长时间的“娱乐消费”为主转化为新时期的“信…  相似文献   

17.
新闻漫画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漫画的基本含义即用漫画的形式报道新闻和评论新闻。 新闻漫画已成为现代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各大报刊几乎无不刊载新闻漫画,一些报纸甚至每日都发表大幅新闻漫画作为言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新闻漫画的由来与在我国的发展 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报刊上,涉足时事评论的新闻漫画已经开始显露其政治讽刺的重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是新闻漫画的空前  相似文献   

18.
朱金平 《军事记者》2004,(11):17-18
获第1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评论《无信无省无理——评小泉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刊登于《解放军报》2003年1月16日的时事版。细细品味这篇国际时评,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尤其是其围绕论点的论证过程,可谓环环相扣、丝丝入理,引人入胜。作为一篇时事评论,该文从2003年1月1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这一新闻事件引论,首先交待事件的背景,然后分析小泉错误行为的性质,再就其危害作出阐述,最后指出日本人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侵略历史。全文在逻辑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鞭辟入理。  相似文献   

19.
在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中,人民日报社教科部青年记赵亚辉以第三高票当选,成为近三年来新闻战线第一位获此荣誉。“不畏艰险,屡经生死考验完成重大和突发事件现场报道”是评委会对他的评价,也是我与他共事多年的突出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6,(5):79-79
胡雅清、甘险峰在2006年第4期《新闻知识》发表章说,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同时兴起的大众化对新闻价值观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到新闻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