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慢》教学设计涵盖词人姜夔的创作背景、扬州的历史文化以及对杜牧诗作的引用。截取《扬州慢》教学微镜头,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背景、主旨和写作手法,把握词的情感、意境,切实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2.
杜娟 《考试周刊》2011,(15):13-14
姜夔(1152—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一生浪迹江湖,不曾入仕,布衣终身。他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扬州慢》一词即是他自度曲所填之词。词牌词题统一,因写扬州战后之景,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相似文献   

3.
《扬州慢》是非常有名的一首宋词调歌曲,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自度曲,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自度曲将诗词和音乐完美的结合,被称为上乘之作,具有超高艺术价值.音乐的曲调优雅,古韵新声.《扬州慢》不但有传统文人士大夫音乐的一种内涵和情怀,还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与革新.本文主要介绍了姜夔的生平简介、《扬州慢》的写作背景、其音乐分析及其旋律特点和《扬州慢》音乐与诗词的和谐之美,最后对其演唱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扬州慢》是姜夔词中的名作。我所看到的十几个选本中都选了这首词,并一致认为词中有“黍离之悲”,有家国残破之痛.表现出词人一定的爱国思想,这基本成了定论。最近看了黄凤炎同志在贵刊一九八三年第七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浅谈<扬州慢>的主题和写作特色》文章对《扬州慢》的主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否定了词中有“黍离之  相似文献   

5.
姜夔的《扬州慢》词人选高中语文教材有些年头了,读了教,教了读,几遍下来,对序文中的“《黍离》之悲”一说愈来愈觉着不靠谱。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现代阐释学的角度对姜夔的《扬州慢》作出一个新的阐释。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姜夔在面对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时,历史上的关于扬州的各种文本制约了他对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的一种特定的感受与理解,而他通过《扬州慢》的写作又重扬了他所提供的对这个城市的一种新的文本形式;并且,通过对这首词与同时代的别的关于扬州的文本的比较分析,说明姜夔的这种重构在文本上的一些特征,以及给这首词带来的思想和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姜夔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既是诗人、词人、书家,又是音乐家,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今传有《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是姜夔在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从汉阳顺江东下,路过扬州时写的。沈括《梦溪笔谈补》中写道:“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十三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可见当时规模之大。到了宋代,金兵南侵,三次“窥江”,使扬州遭到野蛮、惨重的破坏。南宋有好几位词人写过扬州兵后的残破景象,其中以姜白石的《扬州慢》最出名。词前有一小序,交代了过扬州的时间、见闻和  相似文献   

8.
《扬州慢》是南宋词人姜夔自谱的调名,虽然是调名,但它是“因歌而造名”,这首词描写的是扬州被毁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所以称“扬州慢”。由此可以看出它的调名和词的内容密切相关。词前的序,交代了作词的时间、缘由,揭示了主旨。在序中,词人通过描写的手法,展现了战后扬州的沧桑,使人仿佛耳闻用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描绘出扬州昔盛今衰的景象。戍角悲吟,感受到《黍离》之悲。而在词中,作者更进“春风十里”取之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一步通过对比描写,采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抒发不如”。《赠别》其一)写的是当年扬州十里长街的繁(了…  相似文献   

9.
马树超 《课外阅读》2010,(7):120-121
人们一提起历史上的风流才子往往首先想到唐伯虎,殊不知杜牧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南宋词人姜夔在《杨州慢》中写杜牧的词句,词人借此展示未遭兵燹时扬州的魅力,使扬州在繁华中多了浪漫情怀,人因城而有名,城因人而扬名,在南宋词人姜夔的眼中杜牧就是一位风流才子。  相似文献   

10.
教学《扬州慢》,教师采用自主品读、合作讨论、诵读体会、文字鉴赏等多种教学策略,以让学生领悟《扬州慢》的景物意韵和"黍离之悲"。"诗道惟在妙悟",在教学中,抓住序言和词内容的对比,引领学生去"妙悟"诗词的深层意韵,生成独特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况周颐为“晚清四大家”词人之一。早年在京师。与词学大家王鹏运交往密切,离开京师之后,为了生计,多在武汉、扬州等地奔波。这首《角招》词,便是况周颐离开京师流寓扬州之时,回忆王鹏运及京师生活而作。  相似文献   

12.
《扬州慢》是"清空"词中的代表作。全词运用了对比手法,感慨今昔,伤时悯乱,使闻者愁肠百转,产生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厉燕老师教学《扬州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厉燕老师教学《扬州慢》,是以“问题群”支持教学,她以理性认知“空城”词境为目标,引导学生渐进深入姜词境界,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12课是姜夔的词《扬州慢》,词的小序中有“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一语。课下注释说古人常用“禾黍”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笔者认为此处的“禾黍”是对“黍离”典故的误用。  相似文献   

15.
宋代著名词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已被高中语文新大纲规定为背诵篇目。此文已被许多教材选录。对词中“夜雪初霁,荠麦弥望”中的“荠麦”一词注释大都为“荠菜和麦苗”即为合成词。如高教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等等。然而品读全词,此解疑云  相似文献   

16.
姜夔的《扬州慢》如何教学才能达到“柳暗花明”的佳境?我想,开掘精神内涵是深度教学《扬州慢》的重要方向。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是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夏蕾 《现代语文》2009,(11):107-108
一、整体把握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高中生理应具备掌握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这阙姜夔的《扬州慢》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之一,语言清丽优美,多处化用古人诗句,文采斐然。其词上阕写以繁华著称的扬州战后一片荒凉,以寄托作者的伤感;下阕联想曾在这里游览过的杜枚和他的佳句,以往昔的繁荣反衬今日的荒凉。  相似文献   

18.
宋词排行榜     
战争离乱,国破家亡之感一直是贯通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南宋是个多灾多难的王朝,外族入侵,内外交困。面对着国势的衰微,战争的离乱,不同的词人呈现出不同的思考与感悟。本期我们选择了两首南宋词人的词作:一首是婉约派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一个是豪放派词人张孝祥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面对金兵的入侵,朝廷的屈辱求和,张孝祥发出了慷慨淋漓的呼声,让人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语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三册选录了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人教社编写的教参认为其中的“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对此,有人认为教参说得正确,有人则认为这里是拟人或拈连。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移就、比拟、拈连这三种修辞格的特点和区别。  相似文献   

20.
"初程"解     
姜夔的词《扬州慢》中“解鞍少驻初程”的“初程”,教材上释为“开头的一段路程”(见人教社版高语第六册第151页),这是颇令人费解的。所谓“开头的一段路程”,是指距旅程出发地不远的地方。查史料可知,词人出生于江西波阳县,自幼随父宦居汉阳。父死,依姐姐居住,少年时代便在汉阳度过。成年后,为寻求出路,曾出游过湖州、杭州、苏州、金陵、合肥等地,也曾旅食江淮一带。写这首词时正是词人离开汉阳第一次到扬州游历(公元1176年,时年22岁),故扬州并不是此次游历的起始段,恰恰倒是接近于终程地,把“初程”解作“开头的一段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