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的“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一种人工智能语言的基本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掌握相关概念,知道人工智能语言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使用该语言设计程序求解简单问题,并能够上机调试、执行相应的程序”。事实上,广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于Basic、C等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大多比较熟悉,而对人工智能语言则比较陌生。什么是人工智能语言?Prolog有哪些特点?目前的Prolog有哪些版本?这就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Prolog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Prolog语言对于"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的意义以及它与该模块"知识及其表达""推理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三个主题间的联系,提出以Prolog语言为主线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思想,给出案例佐证了其可行性,并提出教师素养是其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知识库语言是一类适应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领域的、具有符号处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能够用来编写程序求解非数值技术、知识处理、推理、规划、决策等具有智能的各种复杂问题。论述了知识库语言Prolog与Datalo语言的语句结构、特点,并且给出了程序设计的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一阶谓词逻辑下的Horn逻辑是人工智能程序语言Prolog的理论基础,利用Prolog在计算机上可实现机械化,从而使自动化求解问题和定理证明具备可行性。本文从Horn逻辑和Prolog的基础理论出发,使用Horn子句、SLD-归结、搜索和回溯等原理讨论了如何在计算机中实现数学函数、定理证明等自动推理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5.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三大前沿之一。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求解,它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问题求解过程的自动化。本文利用在维修黑白电视机的大量实践经验,使用 Prolog语言进行编程,使计算机对维修方法自动求解。  相似文献   

6.
高中信息技术课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高中信息技术课总学分为2+2,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人工智能初步)2学分。4个学分是学生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基本要求。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包括五部分,分别是初识人工智能、知识的表示、人工智能语言(Prolog语言)、推理与专家系统、通过搜索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在工农业、医学、教育、军事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如何运用机器进行思维、推理、学习等新的课题吸引着人们,因此,为计算机专业以及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 Prolog 程序设计课程愈加显得重要。本文通过对现行教材的分析、归纳,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各种服务中,文件传输应该算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功能服务了。较早之前,程序员一般通过C语言等高级语言编写大量复杂的程序代码,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传输。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发出了许多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如Delphi、VC、VB、PB等),由现在的事件触发程序代替了原来的顺序执行的程序结构,程序员现在只需通过点击鼠标编写少量程序代码,即能实现原先较复杂的程序功能,这大大加快了程序的开发速度,也大大降低了程序员开发程序的难度。Delphi作为面向对象开发工具的典范,一直以简单直观的数据库编程…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智能绘画是一个从文本到图像的生成过程,输入一段文字,生成一幅画,本质是计算。简要地说,计算机通过大量学习,能识别特定图片元素和文本之间的关联。同理,人工智能程序在收到“语言描述”指令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算法还原出图像。人类设定计算机程序作画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艺术家开发了操作机械臂的计算机程序,让机械臂按照指令在画纸上作画。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科研人员尝试设计自动作画的计算机程序。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画出的作品普遍不够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AI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职开设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尝试对高职“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辉 《中小学电教》2006,(12):66-68
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各种服务中,文件传输应该算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功能服务了。较早之前,程序员一般通过C语言等高级语言编写大量复杂的程序代码,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传输。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发出了许多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如Delphi、VC、VB、PB等),由现在的事件触发程序代替了原来的顺序执行的程序结构,程序员现在只需通过点击鼠标编写少量程序代码,即能实现原先较复杂的程序功能,这大大加快了程序的开发速度,也大大降低了程序员开发程序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们通过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基本工具,也是人们学习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知识的基本课程,在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及一些非计算机专业均开设了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通过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笔者根据自己从事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对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一些看法。1 选用教学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应该考虑的问题目前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多,在教学中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比较合适?对这个问题,不同的院校、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用户都知道计算机尽管可以完成许多较复杂的工作 ,但这些工作都是按照编程人员事先编好的程序的规定进行的。所以 ,人们常把程序称为计算机的灵魂。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 ,人们在研究和开发新的软、硬件技术的同时 ,也对程序和程序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要研究程序设计就离不开计算机高级语言 ,我们学高级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程序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每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都有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即如何控制组成算法的各种操作的执行顺序。三种基本结构分别为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中的语句是按书写的顺序执行…  相似文献   

14.
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提高人们计算机知识水平的重要步骤。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在高校不但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Prolog语言是基于一阶谓词逻辑的Horn子句,其丰富的表达能力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处理、专家系统等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对Prolog语言的语法及数据结构进行了简单介绍,归纳出Prolog语言的主要特征,并以具体实例说明了它的程序结构。  相似文献   

16.
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提高人们计算机知识水平的重要步骤。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不但被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而且被选为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但在中职学校开展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由于学生在英语和数学方面的基础较差,在C语言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而且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C语言设计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Prolog推理引擎可以从一定程度的语义上来区分子句,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对Prolog程序的子句建立本体.子句本体的概念模型通过其谓词参数和头子目标来建立,而头子目标是指出现在规则体首部并且位于任何谓词调用之前的子目标集合.所提出的方法把一个Prolog程序转换成包含其子句本体的Prolog CG程序.实验表明,通过对Prolog子句建立本体,可以尽早地去除与当前目标明显不匹配的子句,从而使得目标求解树的规模减小.在概念图的描述形式下,子句本体使得Prolog程序的语义更清晰可读,在某些情况下能明显加快程序的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应用的扩展,特别是诸如人工智能等复杂应用的需要,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当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已经在计算机各个领域,包括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信息系统设计、人工智能甚至计算机硬件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面向对象技术为数据库技术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提出面向对象数据库引擎设计思路,实现基本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9.
逻辑程序设计模型的一个特性是它的非确定性,而Prolog语言所具有的非确定性对于编写非确定性计算模型的解释程序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基础,通过几个非确定性机的仿真程序,对于实现其他一些计算模型的仿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技术与“问题解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设立“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从而迈出了我国高中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第一步。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迟,学习资源相对缺乏,师资的培训也亟待加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是国内最早成立并招生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科系之一,是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和重点扶植学科,在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本刊特约该系的专家、学者撰文,对高中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论题进行论述。其中,国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张剑平教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其他学者分别就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理论、启发式搜索与人机博弈、人工智能语言Prolog、专家系统及其应用、因特网上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等论题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该专题,对热切关心国家新课程标准、渴望尽快了解人工智能相关内容的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帮助或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