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然 《科学与文化》2004,(11):16-17
今年7月6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04年艾滋病报告,报告称.2003年,全世界有48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是感染人数最多的一年截止2003年底,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有3780万,去年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自艾滋病发现至今,已有20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AIDSDay,每年12月1日)又来到了。这一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艾滋病毒感染者,更多地凝视着具有象征意义的红丝带。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全世界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00万,病毒感染者总人数已达4030万,今年全世界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东欧和亚洲是艾滋病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AIDSDay,每年12月1日)又来到了。这一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艾滋病毒感染者,更多地凝视着具有象征意义的红丝带。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全世界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00万,病毒感染者总人数已达4030万,今年全世界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东欧和亚洲是艾滋病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同性恋与艾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AIDSDay,每年12月1日)又来到了。这一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艾滋病毒感染者,更多地凝视着具有象征意义的红丝带。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全世界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00万,病毒感染者总人数已达4030万,今年全世界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东欧和亚洲是艾滋病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AIDSDay,每年12月1日)又来到了。这一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艾滋病毒感染者,更多地凝视着具有象征意义的红丝带。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全世界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00万,病毒感染者总人数已达4030万,今年全世界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东欧和亚洲是艾滋病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每年12月1日)又来到了。这一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艾滋病毒感染者,更多地凝视着具有象征意义的红丝带。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全世界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00万,病毒感染者总人数已达4050万,今年全世界有510万人死于艾滋病。东欧和亚洲是艾滋病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1996年7月,总部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同艾滋病作斗争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世界共有2180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妇女占42%,有100万儿童受母亲的影响感染艾滋病病毒;1995年全世界有13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1996年可能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人类的瘟疫被称为“二十世纪瘟疫”的艾滋病,真正袭击人间不过十几个春秋。 1981年,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有5名男同性恋病人悄悄死亡,  相似文献   

8.
张琚 《未来与发展》1991,7(3):43-47
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从1981年艾滋病首次发现以来,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报告了近30万个艾滋病例。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约有130万人患有艾滋病。大约800~1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HIV)。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那么到2000年将会有2500—3000万人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那其中的大部分人将发展到感染的最终阶段—艾滋病,最终死于这种“超级瘟疫”。尽管目前亚洲报告的病例数仅占全球报告总数的3‰,尽管我国国内内源性艾滋病例很少,但艾滋病确已传入我国井有扩散蔓延的趋势,而且局部地区疫情严重。虽然中国政府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与高度重视,并采  相似文献   

9.
杨景玲 《科学中国》2007,(12):59-60,63
艾滋病是全世界最严重的流行性疾病之一。1981年,科学家在偏僻的中1981年,科学家在偏僻的中部非洲地区第一次发现了艾滋病病毒。自那以后,这种病毒横扫全球,在很短时间内就感染了数百万人。目前,艾滋病已夺去了2800万人的生命,仅在2005年就有360万人死于艾滋病感染。虽然有许多病例未上报,但是这种传染性疾病无疑正在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自1981年首次报道以来,已经迅速在全球蔓延,波及到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截止目前,全世界有60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约300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当初人们把艾滋病称为“世纪瘟疫,超级癌症”。随着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问世和有效的预防措施,艾滋病迅速传播趋势得以控制。但是如果艾滋病发展到了晚期,出现严重的免疫缺陷以后,即使给予抗病毒治疗,患者仍可能死于机会性感染或各种并发症。艾滋病患者可能合并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医生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患者因为免疫低下,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也比普通患者明显增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主任刘保池教授与其科研团队对艾滋病的研究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每年有2000万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10岁~20岁)达3亿人以上。据WHO的报告,在每年全世界所发生的3.33亿性病患者中,至少有1.11亿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而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报告,截止到1999年底。在全世界334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1/3是15岁~24岁的青年人。目前,全世界每年新感染的少年艾滋病病例为260多万,平均每分钟就有5名少年男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开始在全球蔓延的艾滋病已经夺去了2100多万人的生命。以下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近统计的各地区数字: 到2000年底,全球估计有36 10万夕L童和成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上艾滋病。2000年一年内将出现500多万名新的感染者,300万人将死于艾滋病。北美洲:约有92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或感染艾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最近发布的《亚洲城市空气污染》报告警告说,因为机动车,因为烟雾,亚洲人每年有60万过早死亡,而全世界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总共才80万,亚洲人占了75%。  相似文献   

14.
可怕的癌症威胁着全世界的每个角落。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死于癌症,仅仅在美国,一九八○年就将有45万人因患癌而死亡,还有100万人要进行癌症诊断。美国的一家报纸甚至报道:“美国的二亿人口中,将会有5,000万人患癌症,3,400万  相似文献   

15.
张路 《百科知识》2003,(11):4-6
迄今世界上已有近700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HIV),24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预计到2020 年,将有2亿人感染HIV。 艾滋病是人类历史上危害最深广、灾难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与艾滋病抗争,人类迄今仍然感到十分棘手。要问战胜艾滋病有多难,难就难在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极快与范围极广,缺乏有效的预防方式;艾滋病病毒的狡猾与顽固以及难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与疫苗。  相似文献   

16.
慧子 《百科知识》2003,(11):8-10
新的统计说,全球已有700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24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而且,艾滋病的传播高峰已从非洲转到亚洲。那么亚洲能不能像欧洲那样遏制住艾滋病?全球是否会被艾滋病吞没?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联合国公布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收集了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有关自然资源使用的最权威数据。就全球水和公共卫生、能源、农业生产率、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状况向全世界作了通报,并对地球前景表示担忧。报告说,20世纪90年代矿物燃料的消耗量和碳排放量继续增加,亚洲和北美尤为严重。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候变化,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亚洲和非洲的干旱灾难更加频繁,灾情更加严重,而且海平面也在不断上升。报告说,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2.4%的森林被毁,这些森林几乎全部位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地区。报告指出,全世界约有40%的人口面临水缺乏,到2025年将增至50%。尽管科技进步,但目前仍有10亿人得不到洁净的饮用水,25亿人无法享用正常的公共卫生设施。每年有300多方人死于空气污染的影响,220万人因水污染丧生。死于空气污染的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他们因为空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感染而夭折。  相似文献   

18.
肝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该症,因而,肝癌又有"癌中王"之称.迄今为止,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全球已有2千多万人死于艾滋病。近4千万人受到感染。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正面临着艾滋病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她所研究的青蒿素名声大噪,被誉为"中国神药"。一直以来,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与艾滋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相对贫穷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