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中学的德育知识课程、学科课程、学校文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并针对学校的德育现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学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学校德育课程包含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大部分,隐性德育课程是隐性课程和德育课程的结合,它具有隐含性、不确定性、累积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学校隐性德育课程主要体现在学校环境、学校人员以及学生交往中,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环境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道德素质和改变学生评价观,优化学校隐性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学校隐性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来探讨其作为课程中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的影响因素—隐性文化,分析了隐性文化的特点,提出了营造学校良好的隐性文化氛围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隐性德育课程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途径,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隐性德育课程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隐性德育课程的内涵,探讨中职学校实施隐性德育课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德育。  相似文献   

6.
7.
研究生德育隐性课程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必须重视隐性课程在研究生德育中的作用.提出在研究生德育隐性课程建设中要坚持主体性、系统性等原则,着重从学校课程、学校制度、校园文化几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德育理论研究的深入,隐性德育问题被提了出来。本文在对隐性德育的内涵、特点及其组成部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隐性德育的主要功能,进而对隐性德育课程建设提出了若干设想,旨在引起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对此问题的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按照课程的类别,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三类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资源和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等德育因素,使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巨大...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的今天,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班级文化是一种有待进一步发掘的隐性课程资源,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其在德、智、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优化并建设班级文化,切实发挥这一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学校德育系统的模型化、要素化、环境化与三维结构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美育角度谈学校的德育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着诸多困难。从美育的本质和德育功能角度揭示美育工作的道德教育价值,既有助于为学校德育探寻到新的出路,也有利于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使美育在现代社会发挥其作用。并就如何关注学校美育,以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有着自身的特色,深入分析其原因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一个崭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暗示教育是学校德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暗示教育以其科学的心理学基础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提高学校德育效果,但其教育影响有正负功能,需要科学、正确予以引导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新课程,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程上,是学校的一项重大任务。实施新课程涉及许多工作,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校原有的特色建设要不要坚持下去且如何进行下去?我校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较完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校特色建设的认识2003学年,我校开展新课改  相似文献   

16.
高尚的师德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的道德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结合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是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材建设在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高职层次的传统文化教材,本文在对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学生特点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三个角度,对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建设进行了分析和实质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道德教育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秋元 《生物学教学》2002,27(12):14-15
什么是生态道德 ?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 ,人类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属于人类的道德范畴。人类应该树立一切自然存在物都有按照生态规律持续生存的权利观 ,以及不仅对他人、对社会 ,而且包括其他生命形式自然存在物承担责任的义务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已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 ,要使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生态课程标准》 ,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 ,使…  相似文献   

19.
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问题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高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课程体系只有充分体现各行各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客观要求,强调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才能最终实现其特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人的道德品质是主体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为此 ,在学校德育中 ,我们必须促使教师转变职能 ,放弃道德灌输 ,加强价值引导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模式 ;创设真实情境 ,让学生在与客体的互动中建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