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读了倪延年先生新近力作——《中国古代报刊法制发展史》(以下简称《报法史》),心潮难平,闭目良久,脑中突然进出四十八个字来。  相似文献   

2.
王雨(1896-1980年),字子霖,祖籍河北深县。子霖先生童年家贫,14岁来到北京西琉璃厂鉴古堂铺学徒。1913年在那里认识了梁启超先生。1915年开办藻玉堂,得到了梁公的大力帮助。由此,子霖先生自立门户,独立经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字。而且自“做”字在宋代作为“作”的俗字出现以来,两个字在书面语中的用法一直没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区分,使得这两个字混用、错用的现象一直非常普遍。虽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下同)中在列举词条时已有意识地对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统一和区分,但直到目前,无论是普通百姓、学生,还是作家诗人、编辑记者、文秘人员、语文教师乃至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对这两个字的书面用法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混用和错用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而且即使在许多汉语言文字大师笔下,这种现象也在所难免。例如: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的钱钟书先生和以殚精竭虑、律人律己都十分严格的李荣先生,在其文章著作中一般都使用“作”字(但也有极少数地方使用了“做”字);而以细腻缜密、清通如水闻名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却多用“做”字(当然,在其作品中有少数地方也使用了“作”字);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喜欢用“作”字的钱、李两先生笔下,还是在偏爱于用“做”字的吕先生笔下,竟然都可以找到在同一作品中的同样的语境下“做”和“作”混用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仪征有孙中山先生的三位忠实追随者——盛氏三兄弟,他们分别是盛延祺、盛成、盛延武。(一)盛延祺(1894—1923),原名延年,字白沙。宣统元年(1909)赴南京考人两江商业学堂,先后入烟台海军学校、吴淞海军学校、南京海军军官学校学习,至1918年毕业。盛延祺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  相似文献   

5.
许恪儒 《历史档案》2006,(2):128-130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我的父亲许宝蘅先生(字季湘)曾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任副馆长。虽然只有短短7个月,却颇有意义。先父的日记中对此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6.
按语:《怀任斋诗词·频伽室语业》合集,是我2000年初为业师蒋礼鸿(字云从)、师母盛静霞(字弢青)编印的。当时云从师已先逝世,师母健在。诗词合集虽然只供师生、亲友阅读,不过我在编印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登门拜访国学大师徐复、程千帆先生,并请求为之赐以佳序。一听说是蒋礼鸿、盛静霞的诗词合集,二老连声答应,毫不迟疑。虽然当时两位先生已经基本上不再给人写序。程先生在写完该序后不久就逝世了。如今师母也已逝世,徐老也稍后逝世。  相似文献   

7.
余毅恒先生40年代曾在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前身)中文系任教(教授),他对中国古代词的研究颇有独到和精湛之处。余先生的著作《词鉴》于1943年曾由重庆中正书局出版,1991年10月们鉴》(增订本)由台湾省正中书局出版。论起《词鉴》(增订本),全书7章,共计ZI万字。此书论述  相似文献   

8.
赵逵夫 《档案》2014,(9):38-43
赵元鹤,字鸣九,号峻峰,西和长道赵家大湾(今赵家湾)人,是西和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和诗人,王少箕(访卿)、朱琴伯(绣梓)、黄秉虔(钺)等民国前期西和有影响的教育家皆出其门下。民国前期西和县知事何积祜有《赵元鹤传》(见朱编《重修民国县志·耆旧志上》,以下简称《传》),上世纪八十年代朱琴伯先生之孙朱天相先生又写有《赵元鹤事略》(见《西和文史资料》第一辑,以下简称《事略》)加以介绍。然而新编《西和县志》在《近现代人物介绍》及《近现代名人选介》中均未提及此人,何积祜所写《传》,朱天相所写《事略》也未收入。  相似文献   

9.
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研究:“目录者学术之史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Fan 《图书馆论坛》1995,(2):16-17,41
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研究──目录者学术之史也廖璠(华南师大图书馆信息管理系)余嘉锡先生,字秀豫,湖南常德人。生于清光绪十年甲申正月十三日(公元1884年),逝世于乙末年(195年),生前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余嘉锡八岁由其父亲教,面授《四书》章...  相似文献   

10.
郁贤皓先生继推出鸿篇巨制——二百二十余万言的《唐刺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之后,经过十年的修茸打磨,三百零二万字的《唐刺史考全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1.
丘濬,字仲深,号琛庵,又号玉峰、琼台,别号“海道人”,世称“琼台先生”,明朝中期经济思想家,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生于现海南省海口市,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于北京病逝,享年七十五岁,从明英宗到明孝宗四朝为官,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相似文献   

12.
《翻译论集》(修订本)之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论集》一书的封面题字,取自怀仁所集王羲之《圣教序》,其中,“翻译”二字的书写很特别:“翻”字少了一撇,而“译”字又多出一撇。对此,罗新璋先生别有新解:“(这)无意中点破了译事的玄机:翻译必然有得有失。”翻译有得有失,《翻译论集》的修订又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前记】许杰先生(1901~1993),原名许世杰,字士仁。浙江省天台县人。1925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我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评论家和鲁迅研究专家。1928年,曾到吉隆坡,任华侨《益群日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14.
张元济先生(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历史。在清末、民国、新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张元济先生的身上时刻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展示出爱国救国的巨大精神力量,他的一生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下面我简述在各个历史时期张元济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15.
怀念我国现代目录学家姚名达先生黄郴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半个世纪前的历史风云,仿佛又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缅怀无数抗日志士的英勇事迹,我们图书馆界的同志,更加怀念为保卫祖国献出年青的生命的现代目录学家姚名达先生。姚名达(1905—1942)字达人...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集》出版过两次,我都担任责任编辑。第二版共有26卷,前面25卷书稿,七百万字,在一年多一点时间里发齐,排版十分顺利。可是,第26卷的“传记”(即《父亲长长的一生》)的撰写发搞,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因为,这要靠叶至善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三联书店出版了茅海建先生《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这是作者用10年时间完成的力作,对推动戊戌变法与近代史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了对康有为《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中的光绪二十年(1894)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作鉴注,作者引证了200多种文献,用80多万字的篇幅进行严格核对,鉴别真伪,重建史实。  相似文献   

18.
荣新江先生的《甘藏敦煌文献知多少?》一文(载《档案》2000年3期),根据周廷元的《编目赘言》,考释了20世纪30年代末以前甘肃官绅所藏敦煌卷子的情况,展示了敦煌文献早期流传的历史。但是,该文中有关周廷元以及《编目赘言》中涉及到的某些官绅的履历语焉不详。现将我接触过的一些官绅履历资料简介于下: 据周廷元先生哲嗣周孝画师所示周廷元先生亲撰《周定宣履历》以及《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建馆四十周年纪念》:周廷元(1886-1956),字定宣,解放后以字行,湖北咸宁人。光绪间随其祖父流寓兰州,毕业于甘肃法政学堂…  相似文献   

19.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元)熊良辅撰,龚焕校正,元刻本。存七卷(卷六至卷十二)。框高19.7厘米,宽13.5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七至十九字不等,小字双行,二十三至二十六字不等,细黑口,或粗黑口,四周双边,三鱼尾。黄麻纸,钤“路”、“大荒烬余”印,路大荒先生①故物也。  相似文献   

20.
沣与澧     
与在古文中多数学者考证为一字,但也有力辨其非者,如林法《辨》,(见《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即是。在古文字中暂且不管,但在今天之简化字中“普”与“凶(丰)”确实是两字,形者义大不相同,但往往有认作一字者,且举两例:清朝末年有名陈法者,是个音韵学家,很有名气,其所写书当然很可以利用,但有人将“陈遇”简作“陈泽”。如:有书名优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来可扬著),其所引用参考书目有:(清)陈洋《东塾读书记》P569很明显,此“陈洋”为“陈遇”之误,同是来先生在其著作《大学直解、中庸直解》(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