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颐 《学习之友》2006,(8):42-44
“万岁”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王春瑜先生在《“万岁”考》一文中考证,在汉武帝之前“万岁”字眼虽也常从帝王和臣民的口中出现,却不是帝王的专称。是汉武帝巡幸嵩山和芝罘(fú,伏)山时,制造了“山呼万岁”的神话,“万岁”始成封建帝王的专称。  相似文献   

2.
祖国万岁!祖国万岁!这发自肺腑的声音;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每一声呵,都是滚滚的春雷……祖国万岁!祖国万岁!这来自内心的赞美;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美丽生动,像秋天的果实一般令人陶醉……打开诗经三百篇打开风雅颂,每一页都发出耀眼的光辉;抚摸着壁画上斑驳的印痕,眼眶里贮满自豪的泪水……万里河山在春风中变得更加妩 媚。祖国万岁!祖国万岁!祖国在呐喊中阔步前进;祖国万岁!祖国万岁!富强在呐喊中走近我们…·为祖国铺上锦绣吧,我们是一根根不起眼的纤维;为祖国魄绿树添上繁花吧,我们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 为祖国的明天歌唱吧,五千年春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万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千百年来,匍匐于专制淫威下的臣民口中的"万岁"就是专指皇帝,除此之外,似乎谁也不敢把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其实,"万岁"一词出现较早,一开始也并非是皇帝的专用词,它的  相似文献   

4.
现存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史料均不能作为直接根据.杨秀清不必要也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洪秀全炮制杨秀清"逼封万岁"政治谣言,并实施政治谋杀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6.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7.
“万岁”考     
《辞源》说:“万岁,古人饮酒上寿之祝词,上下通用”。汉初,万岁用得仍很随便,陆贾为刘邦分析秦灭汉兴原因叫,“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充《论衡》也载了这事。那时称万岁,就象今天叫好一样。孙叔通制汉仪后,万岁遂渐为帝皇后专用。用“万岁”称臣民,有人便认为失了礼。“及(窦)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之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  相似文献   

8.
最近,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录制春节期间播出的《时空擂台》节目,主持人与我有一段对话:问:"你从1985年演讲《理解万岁》开始走上讲台,以后又推出了《民魂万岁》、《创业万岁》、《科学万岁》、《诚信万岁》、《和谐万岁》等十多个专题,与时俱进,经久不衰,28年来在国内外演讲了3500多场,被群众誉为‘传播民族精神最可爱的人’,是什么力量  相似文献   

9.
有关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逼封万岁”说法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的情节不合情理。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扬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10.
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想起来,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既不是语言的教育,也不是文学的审美教育,而是意识形态教育。说得准确一点,是专制意识形态教育。我的语文教育的中心词只有一个:听话。这不是我毕飞宇的命运,而是整整一代人,甚至不止一代人的命运。我的语文教育开始于1969年,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花了整整一个学期带领我们喊“万岁”。这个“万岁”,那个“万岁”。“万岁”铺上了我的语文教育的底色,“万岁”不只是我们的知识结构,也成了我们的情感主式。比方说,在我们高呼“万岁”的时候,不仅需要发音准确,而且要做到声情并茂。如果让我给我们这一代人…  相似文献   

11.
“万岁”这个词本来只是人们由于内心喜悦以示庆贺的欢呼语。秦汉以前,欢呼“万岁”是比较普通的事。比如冯谖替孟尝君在薛地烧掉债券,颇得人心,于是“民称万岁”。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也常常呼喊“万岁”,逐渐地成为一种礼节。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敬意,便成了帝王的代称了,但还  相似文献   

12.
问:我们常常看见这样写的标语:“毛主席万岁,万万岁!”“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为什么在“毛主席万岁”之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感叹号? 答:逗号(,)是表示语句中间停顿的一种点号,感叹号(!)是表示感叹句句末停顿的一种点号。 我们平时欢呼“毛主席万岁”的时候,通常使用这么几种基本句式: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顿时,广场上欢声如雷,呼声如潮,“毛主席万岁!”响彻云霄。面对群众的呼声,毛泽东脸上始终焕发着庄严慈祥的光辉,不时地呼喊“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城楼上下一呼一应,群情鼎沸。连身经百战的陈毅同志也激动地放开嗓门:“看了这,总算是此生不虚了!”开国大典结束后,毛泽东激动地说:“人民喊我万岁,我也喊人民万岁,这才对待起人民呀。”  相似文献   

14.
"万岁"是对帝王的尊称,但这个称呼并非从出现时就为帝王专有。"万岁"最初是个表示庆贺的词语,皇帝可以用,平民百姓也可以用,并不带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宫廷色彩"。"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一文最后一句说:“‘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其中的“三呼”系“山呼”之误。山呼,也叫嵩呼,是封建时代臣民祝颂帝王长寿的仪式,即臣民向帝王叩头并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该词出自《汉书·武帝纪》:“(汉元封元年春,汉武帝)亲临嵩高(今河南嵩山),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嵩山)呼万岁者三。”后人因此称之为“嵩呼”或“山呼”。唐代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载:“五色云起,拂马以随人。万岁山呼,从天而至地。”足见  相似文献   

16.
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书,一本叫《青春万岁》,另一本也叫《青春万岁》。那一年,我刚进中学,一天下午上政治课,我偷偷地看小说《青春万岁》。老师发现后,将书收走了,扔下一句话:“到你班主任那儿去取吧!”  相似文献   

17.
"万岁"之辞,庆贺之际,上下通称之,初无禁制,不知何时始专为君之称也.《吕氏春秋》载,宋康王饮酒,有呼"万岁"者,堂上悉应.《战国策》载,冯骧烧债券,民呼"万岁".《史记》载,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大喜,左右皆呼"万岁".《韩非子》载,巫觋之视人曰:使君千秋万岁之声,聒耳.  相似文献   

18.
为表达一定的意思,在具体的时空使用的语言是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涵的。譬如,对毛主席我们喊“万岁”,对邓小平则用“你好”表达敬意。“万岁”与“你好”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内涵。从“万岁”到“你好”,是认识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对面是高山,山旁一轩农家,一个孩子和母亲到这里过暑假。大郎:(五六岁。高高兴兴地跳出来)真高兴,真高兴! 妈妈叫干的活儿都干完啦,这回光剩下玩儿啦。(说着,高高兴兴地、这儿那儿地跑跳着)大郎:万岁!万岁! 〔山那边响起回声了。回声:万岁!万岁! 〔大郎吃了一惊,奇怪地望着。大郎:(自语)唉呀!这是谁呀?(大声地)谁在那儿哪……  相似文献   

20.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到这样的情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读到这里,有同学认为其中的“万岁”是指秦王。这是误解。其实,战国以前,人们喊“万岁”,仅是表示开心或祝贺的一种习惯用语。早在《诗经》中就有“万寿无疆”的诗句,是用于民间的祝颂之词,可看作是“万岁”的“远祖”。后来的先秦历史散文《战国策》中提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