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儒家传统德育方法的概念德育方法指师生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所采用方法的总称。传统德育言法范围广泛,本文专指儒家传统德育方法。儒家传统德育方法是我国德育方法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儒家的德育文化与德育思想一直是人类德育活动中的瑰宝,其倡导的德育目标、内容、原则与方法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于历朝历代的德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儒家德育思想,梳理和总结其理论精华,对于当今的社会德育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家传统德育思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宝藏。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德育思想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内容的阐述来进一步说明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德育的衰落史隐含于晚清到“五四”时期的这段历史陈迹之中。晚清的教育新政和学制改革虽然在主观上想要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以及封建统治秩序,但是客观的结果却是逐渐消解了儒家德育的制度基础;此后,民国初期的德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层面上废除了“读经”和“修身”这两门课程,进而解构了儒家德育的课程基础;“五四”时期的德育革命则全面批判了儒家价值观,导致了儒家德育的价值基础的崩塌。通过对这段德育变迁史的考察与分析,可使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儒家价值观以及儒家德育的现代困境,从而促进我们对于近代德育变迁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儒家德育思想的基本目标是培育君子人格,终极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在各种儒学要素的修炼过程中,和与中庸构成了儒家德育目标的质与度的标准,本文旨在通过研读《论语》《中庸》来领会中庸与和的思想在儒家德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德育与封建专制的意识形态并不总是形成共谋、共存的关系。从儒家德育与封建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来分析,至少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儒家德育:一是前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没有成为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它与专制权力保持着距离;二是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与封建专制权力形成了共谋关系,最终成为了封建专制权力的意识形态工具;三是后权力型的儒家德育,它从封建专制权力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成为一种更为纯粹的品德教育形式。这三种类型的儒家德育对于现代道德精神和现代教育的适应能力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们也将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现代命运。  相似文献   

7.
我国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更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仁爱诚信、崇义重德的德育内容;因材施教、重体悟轻灌输的德育方法;注重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德育观念等。因此,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儒家道德教育的智慧以创新高校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讨课题。  相似文献   

8.
“重义轻利”是儒家义利观的核心理念,“义以为上”、“以义制利”是儒家义利观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儒家义利观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先公后私”的利益诉求、“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从树立德育新观念、探索德育新模式、创新德育新方法、勉励学生修身养性、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视角,提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儒家德育思想的基本目标是培育"君子人格",终极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在各种儒学要素的修炼过程中,"和"与"中庸"构成了儒家德育目标的"质"与"度"的标准,本文旨在通过研读《论语》《中庸》来领会"中庸"与"和"的思想在儒家德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深化对儒家德育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认识,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中的诚信观,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论儒家德育思想的三大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看 ,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与优势至少表现为取法乎上的德育目标、审美取向的德育模式和学以致用的修养方法三个最主要的方面。教育思想家们对于“学为圣贤”、“血脉上感移”、“知行统一”等命题的宝贵探索是我们努力光大传统德育的智慧、实施完整和有效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2.
德育内容是对自我培养、社会规范和德育行为守则的一系列要求,以实现预先建立的德育目标。任何德育体制都包含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对应的德育内容。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德育思想,其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和系统化。研究荀子德育思想的内容,对我们今天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德育思想是以儒家道德思想为主体,兼容佛道墨法诸家道德思想而形成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总称.我国新时期传统德育思想的研究历经了启动期、展开与变革期、现代化时期和反思与深化研究期四个时期;主要研究传统德育思想、内容与特点,传统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成果多、研究内容广、重质性研究是其优点,忽视德育理论整体建构是其不足.正确对待传统德育思想的两面性,在扬弃中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社会繁荣和稳定做出卓越贡献。同时,儒家德育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之一,经过历史沉淀,仍具备丰富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借助千年传承的儒家德育思想中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等,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积蓄力量。儒家学派倡导的德育思想有助于多元主体形成良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是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在基于对人性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较为完备的德育体系。先秦儒家德育思想蕴含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品德意志、理想信念、品德行为等因素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的契合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继承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推动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完善育人体系,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爱心、不懂感恩、崇尚暴力、思想行为极端偏激,这在一定层面折射出学校德育存在着一定的缺失。面对当前德育存在种种弊端,我们应重新审视儒家经典著作中蕴藏的的优秀思想和道德遗产。传统文化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既是源头,又可为活水,儒家德育思想在当下加以创新发展。通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弘扬传统文化,改变传统德育,把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德育课堂,提高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从而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真正体现德育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儒家德育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其中有很多丰富的宝贵资源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具有目标、过程、方法、内容和途径等方面的价值,对当代学校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德育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儒家的德育思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精神财富。一、个案分析:儒家德育思想在新加坡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待与现代德育存在着渊源承接关系的儒家德育思想,存在着两种引人注目的观点,即“道德重建论”与“儒学复兴说”。虽然,以上两种观点在思想方法上都是不可取的。儒家德育思想作为人类历史化遗产,我们需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管儒家德育思想存在着它历史的落后性,但是,现代中国毕竟是古代中国的历史的逻辑发展结果。无论从“德”的观念与儒家德育的发端,还是从“坑儒”到“尊儒”,无不体现着它的全命力。存在其“德政”、“人性论”等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承接着古今中国。对待中国儒家德育思想,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扬弃中承传。  相似文献   

20.
陈艳秋 《高教探索》2007,(1):128-132
儒家教育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过程诗性与理性紧密交融,“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重要形式。现代高校德育育人效果不理想有着诸多外因,但“知识化”倾向则是使自身陷于困境的更为根本的原因。重道德认知,轻情感培育,重灌输说教,轻主体自觉,重德育“专修”,轻课堂延伸,“知识”德育的严重后果是大学生“知德”与“行德”的割裂。而儒家比德在化育道德情感、启迪道德自觉、融通人与自然、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等方面则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对日益倾向于理性化的现代高校德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