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2日,"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览在甘肃省档案馆开展,参观者纷至沓来,红色档案以其特有的厚重历史和不朽精神吸引并打动了数万名党员干部和普通百姓。一时之间,省直和兰州市直各部门掀起了重温革命历史、弘扬革命正气的热潮,省档案馆成为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基地。目前,参观展览的观众依旧络绎不绝,已达  相似文献   

2.
杨帆  雷家军 《兰台世界》2015,(4):100-101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政治性、历史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经典作品,在近现代革命文化史和新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范式决定了历史书写,也决定了研究的成果。本文以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文献为视角,探讨运用新的研究范式重新书写和整理图书馆史。传统“大历史观”范式下,清末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思辨性的历史书写为主;二是精英书写;三是注重图书馆“宏观历史”的书写;四是主要关注学术流变、学人圈的交流和互动。而公众史学等新思潮注重社会史、微观史或者说“小历史”的研究。新的研究范式必然带来对档案、口述史、回忆录等史料的重视;新的研究范式将会有新的视野,并深化图书馆史的研究。图书馆史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属下群体的研究,寻求从“草根阶层”而不是从“精英阶层”,从社会化的角度而不是从学术流变的角度,来梳理和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从而拓宽图书馆史研究的视野。表1。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4.
正冬天的雪花漫天飞舞,瑟瑟的寒风凛冽刺骨,步入甘肃省档案馆展厅,《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览以真挚感人的画面和内容,令人如沐春风,其暖融融。走近那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画面,仿佛走进了炮声轰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慷慨激昂的革命气概,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奋斗历程,宛如仰望群星璀璨的苍穹,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在那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无数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  相似文献   

5.
郑晴 《今传媒》2022,30(1):89-92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严谨求实的基本创作底色,再加上激情昂扬的情节,成功引发了青年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共识,并刮起了一阵“觉醒”风。这部电视剧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风格,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6.
经过笔者半年多的实地调查采访,一组深度揭秘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退隐姑苏的系列报道——《李根源与小王山》,经《姑苏晚报》全新打造的历史人文板块“发现之旅”连续刊载后,获得多方关注,并为新民网、江苏新闻网等多家网站媒体转载。近年来,揭秘、探秘类题材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与如东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直播中国》特别节目《走进百强如东》向全国广播,这是县级媒体首次和中央媒体联手。在80分钟的时间里,节目全面介绍了如东的风土人情、人文环境,重点介绍了正在开发中的洋口港。节目开通了手机短信平台,共接收全国各地参与节目的短信8百多条,听众参与热情之高、宣传效果之好,出乎预料。这次大型直播节目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如东独特的魅力和改革开放成果,也充分展示了如东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人员的业务功底和综合素质。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有这样一些体会:围绕中…  相似文献   

8.
在谍战题材已经不算新鲜的2009年,一部未经炒作宣传的谍战题材电视剧《潜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收视热潮。仅以北京卫视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定西日报》开办“小短信大民生”栏目,紧紧围绕“关注民生、聚焦民情、贴近民心、反映民意”的栏目宗旨,紧扣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开拓报道视野、贴近社会现实、创新编排方式、突出栏目特点、凸显社会关注,拉近了党报与读者的距离。同时,充分体现党报的社会责任感,为党报增强“三贴近”做出有益探索,发挥了有用、有效、有力的舆论...  相似文献   

10.
红色电影的历史及角色变迁红色电影,即反映革命精神及英雄主义的电影。红色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中的一个种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缩影。早在1942年,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中国产生了大量反映时代、对人民群众有重要影响的小说、戏剧、电影作品,其中就包括诸如《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等耳熟能详的红色电影。文学评论家曾镇南认为:和以往板起面孔的人物形象相比,红色电影更有人情味,人物也更  相似文献   

11.
陈亮 《新闻实践》2006,(8):50-51
2006年,当《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之类的娱乐类节目被有的人津津乐道时,一个起初并不起眼的文化类栏目悄悄地走入了观众的视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就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技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  相似文献   

12.
陈彤 《新闻战线》2020,(24):104-107
在"小而精"理念指引下,《维权微记录》以"大题小做""以小见大"的方式呈现,发挥了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拓展了消费者维权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创新了行业媒体的内容生产与运营管理,也给其他媒体带来启示:微记录有独到的监督优势,小栏目也能成社会服务大平台。  相似文献   

13.
金蕾蕾 《今传媒》2023,(4):59-62
传统媒体时代,围绕中国革命史展开的革命叙事,在不断地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叙事模式,包括宏大的叙事视角、精英的叙事话语,等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传播语境,中共北京市委主管主办的党刊《前线》杂志“百年风云”栏目积极寻求革命叙事的现代转型,探索出了“镜与灯”的叙事模式,具体体现在两个维度的叙事空间、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客观权威的叙事主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奥"视群雄>是由山东齐鲁电视台、北京大兴广电中心联合全国数家频道和媒体联合打造的一档谈话节目.[1]节目立足于与一个"趣"字,采用直播的形式,内容上设置奥运资讯、嘉宾谈话和播客三个版块,以点评奥运精彩赛事、分享赛场内外的趣闻、谈论热门话题为主要内容.这档节目在参与的电视媒体上每晚10:40播出,节目时长50分钟,并由新浪网、齐鲁网同步直播,全国观众可以通过短信或网络参与互动,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创办人孙玉胜在《十年》一书中认为,央视以1993年《东方时空》开播为标志,开始扭转新闻节目语态,即从传统的新华体转向中新体。  相似文献   

16.
习骅博士所著的《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以“制度”为内在线索,生动讲述了历史上值得思考的人物故事,并结合现实,以古鉴今.该书思路清晰,问题意识突出,观点推陈出新,再加上文字风趣,故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败斗争与深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是一本“料足味美有嚼头”的读史感悟.  相似文献   

17.
小的时候,我喜欢坐在书架旁边摆弄玩具,有时候烦了,就趁人不备偷偷地打开最下面的柜子,拖出一两个卷轴开开合合。那会儿当然并不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去看那些卷轴,却能够朦朦胧胧地感受到画面缓缓开启的神秘。后来真正以品味为目的进人古代中国画的展厅,却始终困惑于满眼几乎一样的绘画:它们被装裱一新,或静态而平展地被挂在墙上,或孤独地躺在玻璃柜中。然而这种困惑却长期地被我解释为“个人好恶”而一直没有形成反思,直到真正进入美术史的专业性学习,某种对自我态度和视野的反思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8.
陶克 《军事记者》2006,(12):4-5,18
10月23日,解放军报第12期“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刊”如期出版。至此,从8月1日开始、刊登52个版面的长征特刊,圆满划上了句号。回顾这次长征特刊宣传,感想很多,值得思考、总结的东西也很多。从总体上看,长征特刊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在军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宣部有关部门对军报长征特刊给予肯定和赞扬;特刊的很多稿件被其他报刊和网络媒体转载,这也说明特刊得到了新闻界同行的关注和认可。长征特刊宣传所取得的成绩,是解放军报社党委高度重视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特刊启动之初,社长王梦云就多次提出,特刊一定要出新,出思想性、出知识…  相似文献   

19.
20.
深度报道被视为传统媒体“最后的倔强”,从新闻媒体长远发展来看,深度报道涵盖的广度、深度、厚度都是即时性报道难以比拟的。但不容忽视的是,信息技术的加持以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正促使速读、微读、扫读时代加速到来。在这一大背景之下,深度报道如何在依托传统媒体走好“稳重”路线的同时,“二次创作”出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产品,并与传统的深度报道方式形成合力,提高新闻报道的知晓率、传播率、阅读率?本文结合河北日报大型系列报道《大河之北》依托“大河之北”二级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大河之北官方”进行融媒体产品创作的实践,浅谈“重型新闻产品”的“二次创作”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