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昱  王欢 《新闻世界》2012,(5):211-212
调查性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或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调查中,有时可能因为自身素养以及法律缺失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报道对被调查者权利的侵害,本文以2011年10月23日发生在深圳的“杨武事件”为例,分析调查性报道中存在的侵权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周媛 《新闻与写作》2013,(10):32-34
做好城市文化遗存的报道,能有效拾遗补缺城市人文历史。以大连晚报新闻周刊策划推出的"大连老建筑"系列报道为例,提出要讲好老建筑中"人"的故事、收录建设性的意见等观点,实现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目标,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东新闻联播》抗击"彩虹"强台风2015年10月5日的版面为例,从时政新闻如何集中优势平台和优势时段全力打造抗台风版面,以及如何多媒体联动全媒体报道台风,提高舆论引导的传播效应等方面,探讨电视新闻时政栏目在导向意识、编排意识、新媒体意识方面,做好灾难性报道。  相似文献   

5.
仲崇山 《新闻战线》2022,(13):86-88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极易引发公众恐慌、焦虑心理,影响社会安定。党媒拥有独特的信源优势,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必须主动担当作为,及时发声、回应关切,填补“信息真空”,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向着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获得北京新闻奖的系列报道《农村垃圾该去哪?》创作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关于区县级广播媒体如何通过选题、采访、制作和评论等环节做出有本土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新闻深度报道作品。  相似文献   

7.
主题性报道是对港澳广播的一种重要节目形式。本文以中央电台华夏之声系列报道《人民问政十二五》为例,阐述如何做好对港澳广播中的主题性报道。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融合不断发展的今天,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传统媒体,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改革创新的同时,继续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帮帮团》作为福建极具社会影响力、观众忠诚度与品牌号召力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一直将主题主线报道民生化,作为提升主流影响力的发力点和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该栏目在全媒体时代下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民生新闻栏目进行主题主线报道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二十多年的国际冲突似乎印证了"文明冲突论"的现实性。一般而言,媒体对于国际热点事件的报道,依然是东西方冲突视角的延续。然而,通过对奥运会霍顿和孙杨冲突报道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发现还是存在着试图理解中国的西方媒体,他们对事件的呈现有助于西方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之外,存在某些为人类所共同遵守的伦理和共识。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当超越东西方二元对立思维,发挥整合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窦钢洪 《东南传播》2010,(10):128-130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已经展现出"强势媒体"的势头,广播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不过,广播线性的、听觉文本的传播属性却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发挥出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以南平广播电台对"6·14"延平山体滑坡的报道为例,着重探讨地方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小丁 《青年记者》2021,(19):32-33
新闻"四力"在重大题材报道中的运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敏锐的新闻捕捉力,找准切入口,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深入基层,这样才能写出经得住历史考验具有典型意义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兰琳宗 《传媒》2024,(4):41-42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何写好评论特别是党报评论考验着评论员的政治水平、思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以《中国纪检监察报》“今日锐评”栏目为例,结合相关实例,分析做好新闻评论的四个维度:拼速度,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有力度,旗帜鲜明,激浊扬清;重深度,深刻思考,独到见解;求鲜度,语言精炼,文风鲜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