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好的课堂教学并不在于教师“讲“得如何,而在于教师“导“得如何.导就是教师通过启发、设疑、提示、讲解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2.
微阅读之微,在于篇幅短小,在于解读精细、精微.微阅读的目的在于唤醒、探究、指导学生去阅读,但绝不能替代其阅读.教学《子夜(节选)》时,从一个细节——“吴荪甫的失败”入手,带领学生探究“为何失败”“败在哪些方面”“失败之后的选择”等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性格、时代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 读进去,山就是山   语文教学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要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当作人人要做到的保底工程.诵读的要义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情感传达出来,在于“得他滋味“(朱熹).……  相似文献   

4.
“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者教育思想的变革,在于剔除“功利教育”思想,在于转变教育方式,在于科学的课程设置,在于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就教育本身而言,根本在于课程的改革;关健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摆脱“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束缚;突破口在于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核心在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目前,我们生物教师就应当以生物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构建初中生物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换心、鼓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其过程应建立在“动情“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学生对“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课堂中除正常的教学流程外,应讲究教学艺术,适当抓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用一些新颖别致的方法,尽量展现物理殿堂的丰富与瑰丽.……  相似文献   

8.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十三篇提到了贾谊,其中《哀吊》《体性》《才略》三篇都用“清”字来评价他.贾谊之“清”既在于他散文辞赋的语言、风格之中,更在于他的内在人格之中.刘勰对他的评价还是恰当的,用一“清”概括出了贾谊的“性”、“才”、“文”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在“以读代写(练)、读中求悟“规范下,本无所谓教法,若勉强言之,可称为“插柳“法,即“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这一读写观认为阅读、写作的根本不在于章句,而在于明理.修养到家了,水到渠成,厚积薄发,自然会写文章;如刻意于词章,则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是绝不可能写好文章的.……  相似文献   

10.
金色的秋天里,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旅程.“作业布置了吗?”“下节什么课?”“还有几分钟上课?”“啊,你困不困啊?”……这些简单而又苍白的交流是高三最真实的写照.高三,如何“读”?“读”,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读书”,“读”是要读懂高三所有的一切.所有高三的执着、责任、毅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读”.“读”懂了这些,我们才“读”懂了高三. 有人说,“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高三,是一条温暖而又孤独的长路,是一条苦乐交织的河流.高三的温暖在于学习上的并肩作战,在于生活上的嘘寒问暖,在于精神上的力量支持.老师、家长、同学的脉脉温情推动着我们前进.这些感动使我们热泪盈眶、刻骨铭心.同样,高三的孤独在于“这不仅是一群人的战争,更是一个人的战争.”责任与毅力需要一颗顽强的心去锻造与锤炼.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人们对幸福的感受正经历着从物质满足向精神充实的跃升.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应以“美善相乐”的“中和”之思来探寻幸福的真义.幸福的价值内涵为“善、义、美”的“三位一体”;幸福的奥秘在于“生活关系”,在于“美善相乐”的人际建构;在“家和”、“乐业”、“相忘”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关照与通达.  相似文献   

12.
I.Hard work leads to success and failure often lies in laziness. 辛勤工作通向成功,失败在于懒惰。说明:lead to意为“引起、造成、导致”,主语是原因,宾语是结果;lie in则意为“在于”,主语是结果,宾语是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超 《湖北教育》2014,(12):1-1
决策部署的价值在于落实,不落实必“落空”.当下,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势抓落实,热衷于落实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变通于落实环节难啃的“硬骨头”,看似“动作大”“热热闹闹”,实则“政策执行隔层山”,群众看不见、摸不着、不买帐.究其根源,在于有些领导干部抓落实没有坚持实事求是,没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工作落实当中.  相似文献   

14.
目标教学的优点在于“教”与“学”的配合与同向,搞好目标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落实.  相似文献   

15.
张平德 《教育艺术》2005,(10):22-23
“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的优秀成绩,而在于他的优秀思维.”(杨振宁),而优秀思维的培养更在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雪夜访戴”.“雪夜访戴”之所以经典,首先在于表现了王子猷率真任性、适意而行的生活方式;其次在于凸显王子猷典雅别致、情趣盎然的人生境界.同时能引发读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之所以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并不仅仅在于他是“民族”诗人、或“民主”诗人、亦或文艺复兴式的诗人,而在于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含有审丑意识,而审丑意识与古代尚和谐、近代尚崇高等美学观念相比,则属于现代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不只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导“学”与育“生”.导“学”就在于唤醒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平等性、包容性、开放性,还学生健康的学习环境;育“生”就在于唤醒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的人生,关注学生日常生成问题的解决,还思想政治课应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三毛是位奇女子,她天生就是个思想者,尚是童年,便开始将自己高悬在这个尘世的上空,冷眼相看生命之轻,看芸芸众生如何舍家弃子而追名逐利,迷失与苦痛仿佛便是童年三毛的全部.流浪、寻找是三毛生命的全部.“故乡”在召唤着她,在流浪中度过了她48年的光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三毛之死,是“为了梦中的橄榄树”她要“流浪远方”,寻找属于她的精神家园——远方的故乡.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的评论存在“尊刘贬焦”的倾向,突出的是焦仲卿性格软弱论.焦仲卿形象的成功在于不雷同刘兰芝,他属于意志型性格的人,他同焦母的两次交锋中显示出他“与其在他所反对的原则底下生活,他就宁原毁灭”的个性,并从焦母及兰芝对他的看法中得到验证.评说焦仲卿性格软弱的论据不足,他应是一个“坚强得足以把苦难当作快乐来感受”的勇士.长诗之所以被誉为“古今第一”,就在于它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典型——焦仲卿,后世的李隆基、张珙、贾宝玉等身上都可以看到他的遗传基因.焦仲卿形象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使我们从中看到人的价值不在于单纯地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